孩子戀物是種病嗎?最有效的安撫辦法都在這了……

用戶案例

佳佳今年5歲了,非常乖巧可愛,但她有一個小癖好讓爸媽頭疼不已。佳佳有個小兔子玩偶,是她幾個月大時收到的禮物,到現在五年了,佳佳幾乎對它形影不離,睡覺要抱著,出門要帶著,別的小朋友都不能碰這個玩偶。

孩子戀物是種病嗎?最有效的安撫辦法都在這了……

媽媽實在看不過去了,買了新的小兔子給佳佳,但是她就是不願意把髒兮兮的舊兔子扔了,誰要是搶奪兔子,佳佳立刻就會大哭不止。再過不久就要上小學了,難道上課的時候也讓孩子抱著這隻髒兮兮的兔子嗎?佳佳爸媽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很多孩子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安撫物,有的是毛絨玩具,有的是自己的小毯子,有的是媽媽的一件衣服,這些小物件在別人眼裡可能非常普通,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孩子戀物是種病嗎?最有效的安撫辦法都在這了……

人類在嬰幼兒時期,會通過各種感官的探索,來滿足需求,安撫情緒。比如,吃奶嘴、吮吸手指,以及為了滿足觸覺而撫摸柔軟的被子毯子、毛絨玩具等等。

安撫物,它在孩子的成長中充當了一個“陪伴者”的角色,能夠滿足孩子情感和生理上的雙重需求。有的孩子幾乎是從嬰兒時期就有了自己的安撫物,陪伴到他們長大。

孩子戀物是種病嗎?最有效的安撫辦法都在這了……

對三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戀物”是正常的現象,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之後,如果他還是含著奶嘴、或是還抱著娃娃不放、或是總要帶著一樣東西,到了三四歲還是這樣,還帶著這些東西不放,那就需要引起家長們的注意。如果任其發展,很可能會影響以後的人際交往,和團體生活。

今天的《西風東漸》,英國皇家育兒師凱瑟琳要來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孩子的“戀物情結”?其實只需要一個箱子就夠了!快來看看吧:

不能強行把孩子和安撫物分離

安撫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不應該讓孩子和安撫物品強行分離。強行分離會大大減弱孩子的安全感,他們會變得更加不敢與人溝通,更加想念、依賴自己身邊的物品。

孩子戀物是種病嗎?最有效的安撫辦法都在這了……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逐步擺脫對物品的依賴呢?

設置“安撫箱”

安撫物品的使用,是要有時間和地點限制的。

凱瑟琳老師認為,安撫物品應該是在孩子睡覺是才需要的。因此,她建議在家中放一個“安撫箱”,把它安放在臥室裡,把它放在高處,只有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才能夠拿得到,裡面的東西只有在睡覺時、或是要休息時才能拿出來。

箱子裡的這些玩偶、衣物、毛絨玩具等,一切讓孩子有依戀情感的物品,只會在孩子睡覺的時候才會出現。

孩子戀物是種病嗎?最有效的安撫辦法都在這了……

如果你在客廳,聽到孩子在臥室裡吵著要他們的毛絨兔子,不要拒絕,你可以這樣回答:“你當然可以玩,但是你要先到床上躺好,要到你的小床上去才可以”,孩子們不能抱著安撫玩具到客廳玩遊戲、看電視,“我可以讓你和你的玩具待一會兒,當你準備來客廳玩的時候告訴我,我再把它放回箱子裡去。”

孩子戀物是種病嗎?最有效的安撫辦法都在這了……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當他平時在吃飯、玩、或參與其他活動的時候,他是不需要“安撫物”的,等到孩子要睡覺的時候,可以再享受它的陪伴。

另外,家長可以給孩子多準備幾個“安撫物”,讓他有所選擇,避免對某一種物品“專情”。

平時多擁抱孩子

對於較小的孩子來說,應每天抱抱他、親親他,並且定時用手輕輕撫摸孩子身體的頭部、頸部、背部以及四肢;對於較大的孩子,則可以通過和孩子玩身體接觸的遊戲,相互摟抱、嬉戲等,間接地達到觸摸他身體的目的。

因為在嬰幼兒階段。觸摸可使孩子身體充滿活力,大腦興奮和抑制協調,並能減少、解除幼兒對某些可怕事物的緊張感

多陪伴孩子

孩子有戀物傾向,也代表一種需要父母更多關愛的信號。家長平時應當儘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適時將對孩子的愛說出來

,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

孩子也有交際的需求。家長就要想辦法給孩子創造更多的與同齡夥伴交往的機會,孩子的同伴交往慾望滿足了,才有可能把注意力從假想的玩伴轉移開。

孩子戀物是種病嗎?最有效的安撫辦法都在這了……

麻麻們,你家的孩子有“戀物情結”嗎?你見過、聽說過最奇怪的安撫物品是什麼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來分享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