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8大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中國自古講究門風,注重家教,而家規家訓作為規範和傳承家族精神的載體,代代相傳,對家族後世起著無可替代的警示作用。

中國傳統家訓家規,包含了很多做人處事的智慧,它不但可以勵志、勸勤、勉學、誨戒,而且可以啟迪童蒙,矯正孩子們的人生方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極具特色的部分。雖然時過境遷,人們的價值觀也改變了不少,但歷史是一面鏡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讓人受益匪淺,今日選取幾篇家訓,既具有廣泛代表性,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與大家一起賞析。

中國古代8大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一、周公 《誡伯禽書》

周公旦,姓姬名旦,史稱周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師。他幫助武王伐紂滅商,是西周開國重臣。周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相傳周公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家訓原文

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險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記而守以淺者,廣。

譯文: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親戚,不讓大臣抱怨沒被任用。老臣故舊沒有發生嚴重過失,就不要拋棄他,不要對某一個人求全責備。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會與牛競爭力的大小,即使飛跑如馬,也不會與馬競爭跑速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會與士爭智慧高下。

德行廣大者以謙恭的態度自處,便會得到榮耀。土地廣闊富饒,以節儉的方式生活,便會永遠平安;官高位尊而以卑賤的方式自律,你便更顯尊貴;兵多人眾而用畏怯的心理堅守,你就必然勝利;聰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態度處世,你將獲益良多;博聞強記而用膚淺自謙,你將見識更廣。

賞析:《誡伯禽書》講的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貴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為遵循了這些品德。不知謙遜從而招致身死國滅,桀紂就是這樣的例子。怎能不慎重呢?

中國古代8大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二、孟軻母 《庭訓》 

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幷州(今太原市)仉村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教養孟子長大成人,併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後人把她與岳飛的母親、三國時期徐庶的母親,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賢良三母”。

家訓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譯文:孟子年少的時候從外面求學歸來。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進展到什麼程度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隨它到什麼程度”。孟母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正在織的布一樣。有德行的人總是通過學習來顯親揚名,通過虛心求教來獲得廣博的知識。這樣在家才會平安,出外才會避免禍害。你今天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等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拜子思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賞析:孟子三歲喪父,孟母堅守志節,教養孟子長大成人。孟子後來成為“亞聖”,與孔子並享祭祀,與孟母的嚴格要求、防微杜漸、循循善誘分不開。如果說,人們所熟知的“孟母三遷”意在強調環境對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表現孟母在防微杜漸教育上的警覺和責任心,那麼這篇庭訓則是體現出孟母在子女教育上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當她聽到孟子對學習不以為然時,果斷用剪刀把正在織的布剪斷,以此證明學習和織布一樣,不能半途而廢。從而啟發孟子日夜苦讀,學有所成,併成為一代大儒。另外,孟母強調的學習重要性:“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對我們也有借鑑意義。

中國古代8大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三、 劉邦 《手敕太子文》

劉邦,即漢高祖,西漢王朝的創立者。即位後他懂得了“馬上得之不可以馬上治之”的道理,並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去告誡太子,勉勵太子勤奮於學。

家訓原文

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阼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堯舜不以天下與子而與他人,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爾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鹹稱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

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

汝見蕭、曹、張、陳諸公侯,吾同時人,倍年於汝者,皆拜。並語於汝諸弟。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譯文:我生逢亂世,趕上秦皇焚書坑儒,禁止民間求學。當時我還很高興,認為可以不讀沒有什麼用處的書了。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於是讓人給我講解,以瞭解作者寫書的用意。回想以前自己的所作所為,實在有很多做得不對的地方。

當年堯舜不把天下傳給自己的兒子,卻讓給別人,並不是他們不珍惜自己的江山,實在是因為他們的兒子不堪擔當治理天下的大任。普通人家裡有匹好牛好馬,還懂得珍惜,何況這天下江山呢?你是我的謫長子,我早就有意立你為太子。朝廷裡的大臣們都稱讚你能招攬來“商山四皓”(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他們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當初我請他們出山,他們都不肯來,現在他們卻願意為你來效力,由此可見你足以擔當重任。現在我就正式確立你為我的皇位繼承人。

我這一生沒有正經念過書,只是在平常讀書或問字時,才慢慢知道了一些文法知識。因此我所寫的文句並不大工整,然而還是可以表達清楚我想說的意思。現如今我看你寫的東西,還不如我的呢,你可要勤奮學習啊。每次上的奏疏,你都要親自動手,千萬不要讓別人代筆。

你見到蕭何、曹參、張良、陳平,還有和我同輩的公侯,歲數比你大一倍的長者,見到他們,都要依禮下拜。也要把這些話告訴你的弟弟們。我現在重病纏身,使我擔心牽掛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兒子都可以自立了,憐憫這個孩子太小了。

賞析:《手敕太子文》是劉邦病危時(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三月)為確立嫡長子劉盈為帝位繼承人,並對其進行諄諄告誡和囑託而親筆撰寫的遺訓。在這篇遺訓中,劉邦深悔早年輕薄文人之舉,並以現身說法告訴兒子為學的重要性。同年四月劉邦駕崩,五月,十六歲劉盈繼皇位。

中國古代8大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四、唐太宗 《帝範》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年號貞觀。唐太宗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家訓原文

朕以弱冠之年,懷慷慨之志,思靖大難,以濟蒼生。躬擐甲冑,親當矢石。夕對魚鱗之陣,朝臨鶴翼之圍,敵無大而不摧,兵何堅而不碎,剪長鯨而清四海,掃攙槍而廓八紘。乘慶天潢,登暉璇極,襲重光之永業,繼大寶之隆基。戰戰兢兢,若臨深而御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終。

汝以幼年,偏鍾慈愛,義方多闕,庭訓有乖。擢自維城之居,屬以少陽之任,未辨君臣之禮節,不知稼穡之艱難。每思此為憂,未嘗不廢寢忘食。自軒昊以降,迄至周隋,以經天緯地之君,纂業承基之主,興亡治亂,其道煥焉。所以披鏡前蹤,博覽史籍,聚其要言,以為近誡雲耳。

譯文:我以弱冠之年,隨父起兵反隋,懷著激昂慷慨的遠大志向,希望能平定天下大亂,以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親自披著甲冑,抵擋矢石(箭和壘石)衝鋒陷陣。每天不是面對魚鱗之陣就是攻破鶴翼之圍,整天都在作戰中度過。敵人再強大也被我摧垮,戰陣如何堅固也被我攻破。終於殲滅了群雄使四海清一,掃除妖氛廓清天下。後又承襲父親使日月重光的永久帝業,繼承他開創的輝煌基業。我每日小心謹慎,就像面臨深淵,以朽繩子馭馬一樣。一天比一天謹慎,總想善始善終,永保帝業的輝煌。

你因為在諸子中年幼,受到慈母的鐘愛,缺少教育,對父母的教訓有所缺失。從藩王之位提拔上來成為太子,在朝不懂得君臣之禮,在野不明白民生疾苦。我常為此而擔憂,甚至為此廢寢忘食。自三皇五帝以來直到北周隋朝,那些開天闢地的建國之君,那些繼承基業的守成之主,其中顯現的興亡治亂之道,是昭然若揭的。所以我以歷代君主的興亡得失為借鑑,又從眾多歷史典籍中摘其名言,輯成這篇《帝範》)作為你眼前的警戒。

賞析:李世民《帝範》主要是教育太子李治的為君之道、治國之要。貞觀二十二年(648)正月,唐太宗親自撰寫《帝範》十二篇頒賜太子李治,第二年五月就病逝。因此《帝範》也是李世民一生政治經驗的總結。李世民很看中這部《帝範》,他在頒賜太子李治時再三叮囑:“飭躬闡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諱,更無所言”。

《帝範》共三卷,除“序”外,包括“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務農、閱武、崇文”十二章。君體談的是君主的自身修養,建親談如何運用權力,求賢是談如何使用人才,審官是談選任官員,納諫是談如何聽取不同意見,去讒是談如何杜絕小人,誡盈是談如何防止驕傲產生過失,崇儉是談如何防止侈靡、導致墮落,賞罰是談如何防止不公、招致亂政,務農是談如何關心“三農”,閱武是談如何治軍,崇文是談如何教育民眾、教育自己。

中國古代8大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五、康熙《庭訓格言》

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在位期間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家訓原文

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譯文:人無事的時候,要像有事的時候那樣謹小慎微,這樣自然安詳無事;有事的時候,要像無事的時候那樣安定,有魄力。心欲小而膽欲大,心小和膽大是相輔相成的。只是小心,就會畏首畏尾,難成大事。只是大膽又難免錯誤百出,身陷險境。

賞析: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代聖君。在理政治國的同時,康熙大帝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康熙曾對百官說:“朕經常想到祖先託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書,至於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於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庭訓格言》共二百四十六條,包括讀書、修身、為政、待人、敬老、盡孝、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細微瑣事。因為是給他的兒子們講的,所以很具體、生動而真實,沒有虛飾。康熙身後的兒孫們,多數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後的兩個傑出帝王:雍正皇帝,功業顯赫,見識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儻,自號“十全皇帝”。所有這些,無不受到康熙帝道德遺澤和他的《庭訓格言》這本珍藏皇家遺囑讀本的影響。

中國古代8大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六、琅琊王氏:王祥《訓子孫遺令》

琅琊王氏素有名望,素有“華夏首望”“中古第一望族”之譽。二十四史中有3部歷史列傳居首者為琅琊王氏,其中王祥為《晉書》列傳首卷。王祥(185年-269年),三國曹魏及西晉時大臣。其人以孝聞名於世,為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主人翁,有“孝聖”之稱。臨終時,留下《訓子孫遺令》,為王氏家族立下家訓。

家訓原文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於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譯文:說和做能一致且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是誠信的最高境界;把榮譽讓給他人,把責任留給自己,是德行的最高境界;自己修德、立業、揚名,使自己的父母名揚尊顯,是孝的最高境界;兄弟相處融洽,家族和睦興旺是悌的最高境界;面對財物最好的態度是能夠謙讓。這五個方面,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

賞析:孝友傳家,歷來是王氏家族的傳統。其中,王祥以“臥冰求鯉”等孝行聞名,堪稱典範。王祥在父母生病時,顧不上休息,親嘗湯藥、衣不解帶地日夜伺候。臘九寒天,河水都結上了厚厚的冰,為了讓母親吃上魚,王祥躺在冰凍的河水之上,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來捕魚。這段故事甚至被收錄在《晉書》中,作為歷史佳話流傳下來。王祥的弟弟王覽通情達理,一生愛護兄長,以友愛著稱。兩人的孝友文化,為王氏子孫奠定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規範。

王氏家訓給後世子孫的是以孝為先,立德為本,注重誠信、謙讓的道德人格,培養和睦友愛的待人態度,講求重義輕利的為人處世之道,這對我們後人律己、教子、涵養正氣等,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中國古代8大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七、顏之推 《顏氏家訓》

顏之推(公元531年—約595年),字介,原籍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生於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一個以儒學傳家的士族家庭,系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第三十五世孫,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冤魂志》《集靈記》《觀我生賦》等。唐代著名書法大家顏真卿也是顏之推後人。

家訓原文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

譯文:我見到世上那種對孩子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麼,要幹什麼,任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該訓誡時反而誇獎,該訓斥責罵時反而歡笑,到孩子懂事時,就認為這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直至驕傲怠慢已經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加以制止,此時縱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樹立不起威嚴,憤怒得再厲害也只會增加怨恨,直到長大成人,最終成為品德敗壞的人。

賞析:《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著名學者顏之推留給後世子孫的精神財富,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史上影響巨大,享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的美譽。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等,將自己的經驗整理出來,傳給後世子孫,希望對他們有所幫助。《顏氏家訓》全書共有七卷計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

中國古代8大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八、錢氏家訓

無錫鴻山錢氏(原籍浙水),先祖吳越王錢鏐。錢學森、錢偉長、錢玄同、錢三強、錢基博、錢鍾書、錢穆……包括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錢永健,都是錢氏後裔。三十多世,僅遍佈海內外的科學院院士就有100多人。有評論稱錢氏家族千年興盛,近代俊彥接踵的原因在於其家族重視傳統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而《錢氏家訓》所起的作用尤為重要。

家訓原文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

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

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

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鑑則議論偉。

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譯文:存心謀事不能夠違背規律和正義,要堂堂正正無愧於天地,言行舉止都要符合聖賢的標準,要不愧對聖賢教誨。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誨不要忘記,程子的“四箴”應當珍存用以自警。要求自己不能夠不謹慎嚴格,面對財物不能夠不清廉耿介。處理事務不能夠沒有魄力,起心動念必須要寬容厚道。只知道往前走的人處境會越來越狹窄,懂得回頭看的人見識則會越來越寬。花叢密佈柳枝繁雜的地方能夠開闢出道路,才顯示出本領;狂風大作暴雨肆虐的時候能夠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腳跟。 能夠改正過錯天地就不會生氣憤怒,能夠安守本分鬼神也無可奈何。熟讀古書才會根基深厚,瞭解歷史才能談吐不凡。擅長寫作才能有豐富的著作,蓄養道德才能有大的福報。

賞析:世人皆道吳越錢氏之繁盛,皆因其基因優越,得天獨厚。其實優越基因能傳之千年的話,不如說是由於其優良家風所致。《錢氏家訓》基於儒家修齊治平的道德理想,從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個角度出發,為子孫訂立了詳細的行為準則。如今,《錢氏家訓》已經不是一族的私藏物,它已經變成了中華民族的整體瑰寶。理解其精神,發揚其精粹,也許我們也可以繁衍出另一個“千年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