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和老子的觀點有何不同?

Cappuccino--夏穎公主


我們今天總說“老莊”,將老子與莊子並列,作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

但是在漢代,人們提起道家就說“黃老”,直到魏晉時期人們重視莊子,才將老子與莊子並稱為老莊。

那麼老子與莊子的學說究竟有何不同呢?

其實從根上就不同。

老子是周朝守藏史,屬於政府官員。他有感於天下大亂,因此要教育統治者如何治理天下。

老子學說歸根結底就是“無為則無不為”,“夫唯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認為要讓百姓“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因此老子常被人批評為“愚民”。後來從老子學說中分出了法家一脈,主張通過制定法律達到君主的無為而治。戰國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著過《解老》、《喻老》,也就是解讀《老子》。後來漢初盛行的黃老道術,被今天的學術界稱為道法家,屬於道家和法家的中間形態。

其實在先秦,什麼道家、儒家、法家並非涇渭分明,他們都是政治學派,探討如何治理天下的問題,因此往往有一定重合。比如法家韓非子是儒家荀子的學生,他又推崇道家老子的學說。


莊子則是隱居的修真者。他的理想寫在《莊子·逍遙遊》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所以莊子提倡“無用之用”,提倡“支離其德”。他看到俗世的紛擾汙濁,因此追求出世隱居,不願出仕為官。

《莊子》一書雖然推崇老子,但其中提到老子的地方比較少,反而莊子經常借孔子之口說出自己的主張。這也說明先秦各家沒有明顯的界限,莊子將孔子當成了得道之人。

《莊子·天下篇》中評價老聃的學說:“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而莊子的境界則是:“寂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這是莊子後學眼中老子與莊子的區別,顯然莊子更為超凡脫俗,無與倫比。



夢露居士


莊子和老子都是道家學派的,著名的兩個代表人物,後人經常會說老莊思想,就是因為兩者的思想一脈相承,在根本意義上沒什麼區別,只是在表述方法上略有差別。

老子是小大中見小,莊子是小中見大。都是推崇天人合一,清靜無為。

後人誤以為老子的思想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這實在是大大的錯誤。老子發現的道的規律,這個總法則無處不在,老子以天道的大,來詮釋人道的小,當然可以用在人世間的方方面面,那麼也就包括了國家的管理層。

天道無親,恆與善人。天道是至公至平的,不會因為人為賦予的身份而發生偏移,只與人性的本真相關,那就是人性合於道性的至善。

莊子說:“道在屎溺”,道並不尊貴,也不低賤,低賤和尊貴,都是人為賦予的名詞表述,道普普通通,它無處不在,它是一種客觀的自然存在。脫離人唸的束縛,便可以自在逍遙,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達成天人合一。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是不刻意,是順勢而為,而達成的大有為,是本真人性的最大釋放,才活得更像一個人,所以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漢字在人間


道家思想最主要的人物是老子和莊子,他倆思想一脈相承,但是又有所差異。




1 保全自己方法不同。

道家的第一階段是楊朱,通過“隱”,逃離人世,遁跡山林來保全自己。老子道家第二階段,通過“道”,也就是宇宙事物變化的規律,讓事情向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來保全自己。莊子是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從“齊生死,一物我”的高度來看生死,超越現實的世界。

2 老子假無為,莊子真無為

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無為而無不為”,但是老子關心政治,總是為統治者出謀劃策,“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是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的目的,老子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通過“不爭”達到“掙的目的”,老子思想中有權謀是不爭的事實。

莊子是真正的無為。莊子看透成敗,看透名利,他不是假清高,而是透徹。莊子主張“逍遙遊”,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價值在於自由,這是莊子哲學的核心。所以說莊子是真無為。



3 老子寡情權謀,莊子善感人生。

老子的思想冰冷理智,顯得不近人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和聖人都不把萬物和百姓當做一回事,體現了老子的寡情。

老子思想中充滿權謀思想,為統治者出謀劃策“”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這裡的聖人指統治者),“治大國若烹小鮮”,“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等等,老子的思想有著權謀,甚至是陰謀論,這是不爭的事實。

莊子的思想感性得多,《莊子》可謂是傑出的文學作品,“莊周夢蝶”就是充滿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莊子看似無情,實際最有情。

莊子思想的核心是“逍遙遊”,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的價值在於自由。莊子也是這樣過自己的一生,他把個人自由,個人生命看得高於一切,人生自由才是莊子哲學所關注的。



道家思想對中國的影響極其深遠,可以說每個中國人身上都有道家的影子。


我是一個小書蟲


兩人都是道家代表人物。兵家由道家演化而來,所以有人戲稱道家思想是:老(子)莊(子)孫子。他們的很多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老子《道德經》五千言,更多的是在描述“道”,已經“道”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體現。五千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莊子所著《莊子》,後世又稱為《南華經》,道教所誦讀的重要經文之一。

莊子的文章更加的大氣磅礴——純粹在寫作手法上而言。思想的高深度,還是略微低老子一點點滴!

我去年仔仔細細的讀過好多遍《道德經》,也寫了很多的體會,《鄉人拜讀道德經》。

今年又仔仔細細的研讀《莊子》,感覺莊子的文章讀起來更舒服,畢竟沒有刻意的濃縮成經典,而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

細讀《道德經》,你會感覺到,老子的行文有時候還是很犀利的“知不知上,不治之病”……類似句式還有好多,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你,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莊子倒是更多的講故事,所以南懷瑾先生評價莊子是全世界第一個講寓言的人。現在人理解寓言故事是西方世界的產物,就有點文化不自信或者說不了解了。莊子才是第一個寫寓言故事的人。所以莊子的很多文章不會說的很透,而是讓你去悟道


新風堂堂主


按我的理解,在道的理解上,兩者還是有不同的,老子的道更抽象,更宏大,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唯一的一,是天地之始,老子道德中體現的真正的意圖是要去領會這個道,去把握這個道,甚至是掌握支配這個道。而莊子的道,則已經是落到人世間,就是自然,就是本性,因此,莊子的道,更重要的是去順應這種自然規律。或者說從格局魄力上講,老子的道更勝一籌,更象帝王之說(當然是很超凡入聖的那種),有駕御眾生之力,而從文學角度或想象力上,莊子更勝一籌,言語從奇詭之中見真性。從理上講,各有優勢,大概相當於老子是道的本質研究,而莊子是道的應用或適應性研究這種差別~


仁義者大便之便也


在道家思想體系中,“無為”、“順其自然”、“因物性”是其核心思想。但是,老子的“無為”學說與莊子的“無為”學說有很大的不同,老子強調的是“積極無為”,主張“為而不恃”,要求以退為進、以曲求全、以柔克剛。莊子則傾向於“消極無為”,從莊子的著作中,看到更多的是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他生不為仕,隨性自然,認為個體的人高於社會的人,從而主張順自然而因物性,也就是說應當由著個人的自然本性自由發展,而不應當以社會禮法等種種規範去幹預和束縛個人的行為。

荀子曾評論說:“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點出了莊子學說的缺憾。

老子的學說是一種哲學思想,他倡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觀”;他提出古典辯證法,也是最早提出矛盾對立面及轉化律的觀點;在政治上則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的思想。

莊子的學說中,“齊物”、“消遙”是其主要哲學思想。前者是認為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後者表達出對事物的變化要釆用旁觀、超然的態度。莊子這種不為名利,隨性自然的思想更多的是體現著中國文人的人文精神。


思源73918016


老子、莊子的觀點基本上都是以人與天地自然的和諧,來為人類的生命指明方向,使人在認識自然之中,認知到人自我生命的可貴。


老子的“道”是明明白白的“道”,“德”是明明白白的“德”,是教人在“致虛極,守靜篤”之中,明白“道”的生髮過程,並以對人自我生命內在感知的“德”,來體察外部世界宇宙自然的奧秘,來與自然和解,與生命和解,使人以自身和宇宙自然的對應,來認知自我生命存在的意義。


而莊子,卻把“道德”肢解為寓言,肢解為故事,以寓言在向人講著“道”的奧妙,以故事在向人敘述“生命存在的隱秘”。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但在一脈相承之中,卻花開兩朵,分開各表。因之,才有了老莊思想的萬古長青,千年流芳。而我們的人類,也因了老莊學說的存在,而在漫長的黑夜之中,有了引路的燈燭,才使人在生命的歷程中,不再寂寞和孤獨。


昊愚堂夜畫


老子和莊子都是我國先秦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後世通常以老莊並稱,尊奉他們為道家的創始人,他們的著作也都被奉為經典。但二人生活的年代有所差異,其思想主張也有很多差異。

老子騎著青牛走了,本來打算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但沒想到在過關的時候被守關的人攔住了,哀求著非要老子留下點什麼再走,於是雖然主張“無”的老子,還是留下了文字精妙的《老子》。裡面道理說的太深奧現代人讀起來也是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莊子主張逍遙,認為大的小的其實都是一回事,只有內心做到了真正無所依侍,才是做到了真正的逍遙。不過莊子留下來的文章汪洋恣肆,文采非常好,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讀書人,把莊子作為自己的心靈港灣。

莊子和老子最大的區別在於,老子很多話都是對統治者說的,老子做過周朝的檔案管理員,所以對歷史的治亂興衰非常有感觸,所以老子一書,大部分篇幅都在教人,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就是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一種原始狀態。

莊子的出發點是人,寫作對象也是普通的讀書人,文章寫的非常有趣,善於用各種荒誕不經的故事,來說明自己那反常的道理。莊子千年來一直受到文人尤其是落魄文人的喜愛,簡直就成了國人受傷後靈魂的崗位,在莊子的世界裡,盡情遨遊恢復一下自己的情緒,一旦時機成熟,就準備東山再起。

老子是權謀之書,非智力超群內心複雜之人不能讀,莊子乃是讀書人的心靈雞湯,每到失意的時候,拿出來讀一讀,心情就會舒暢很多。


昭烈名臣


先說答案

莊子和老子的觀點並無不同,講述的都是道易思維,三皇古聖之道。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蹠、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

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

老莊之道

老子,講述什麼是道,莊子,同樣是宣演道德,縱意推論,講的同樣是自然無為的道理。

比如,

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莊子同樣說應物無窮,遊刃有餘。

老子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莊子在論坐忘時,也以同於大通,用大通代指道。

老子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莊子說:“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幸能得正,以正眾生。”

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莊子說:“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老子說:“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莊子說:“其奢欲深者,其天機淺。”

老子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莊子說:“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老子說:“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莊子說:“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 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莊子和老子一樣,都認為道,就是純、素、真、一,道不欲雜,雜則不救。

只是,到了莊子的時代,異端邪說早經橫行於世,莊子對待這些不道的異端思想和學說,力闢鞭撻。他從來不是從外面撿垃圾往道里面放,而是不停的把不道的東西向外扔。

古聖之道

老子,是源於伏羲而來的道易思想的集大成者,莊子,則是老子思想最傳奇的繼承者。

老子和莊子所論述的,都是三皇以來的古聖之道,是正統華夏思想文化的精髓。


平凡2850


莊子和老子的觀點有何不同?就其觀點也就是書的主題思想,基本要闡述的內容包括:宇宙世界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等,有什麼不同,我的看法是沒什麼不同。

《老子》一章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名無名同一物,有無同一謂之玄,然而這同一之玄是物物如此的不變之規律性可見《一》之重要。然後有:抱一為天下式、昔日得一者,地得一以寧,天得一以清......。還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庒子》中有:“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另外在莊子回答道在那裡時說:道在屎溺。足見庒子對道的理解不亞於創道之人老子。這是我說他們觀點沒有不同的理由。

老子是道之理論的發現和創立者,其對理論的系統性,完整性,適應性都有較全面的論述。特別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予見性作出了另人信服的闡釋。在這些方面莊子論述很少,就只能作老子命題的注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