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有多少小夥伴看過《三體》?你們還記不記有這麼一個場景:

“子萼終於還是醒來了。他的第一個反應是自己沒有死,第二個反應是冬眠實驗成功了。當他睜眼看到周圍無數的閃光燈和掌聲的時候,他並沒有意識到一個新的時代將以他的甦醒作為開端。”

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復活了冷的的斑馬魚胚胎,這讓原本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人體冬眠”技術逐漸走進我們真實的世界裡。

美國、俄羅斯接連有企業做起了“生命延續”的生意。美國非盈利型機構Alcor於1967年保存了全球第一例冷藏的人體。俄羅斯公司KrioRus則從事起了腦神經冷藏服務。

只是截止目前,“人體冬眠”針對的都是臨床上已經去世的人,他們早已沒有了所謂的生命體徵,並且,他們的家人還需要支付高達20萬美元的“遺體”保管費用。所以至今,還沒有一具被冷藏保存的“人體”能夠甦醒過來。而“人體冬眠”真正的意義在於,把活著的大型生物冷凍起來,然後再對其進行“復活”。

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如果“人體冬眠”技術可以實現,其貢獻即將是造福人類,延緩我們的生命。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2015年發表的一篇名為《人類冬眠不再是幻想》的文章,現代科學家正在從冬眠的動物那裡獲得啟發,希望將該技術應用在那些得了無法被治療的疾病的患者身上,併為緊急外傷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

比如,一個身患絕症的病人會因為沒有器官移植而死亡,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會讓死亡逼近。但在冬眠狀態下,一個人的心率可以從正常狀態下的每分鐘120次下降到每分鐘4次。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病人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來等待器官移植。再好比許多重傷者往往因失血過多而死亡,醫生甚至來不及救治,而“冬眠”技術可以降低人體生理機能,爭取更長的救援時間。

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三體中的冬眠技術不再是科幻?

有實事表明,人類的確有可能夠進入到冬眠一樣的狀態。

2006年10月,35歲的日本男子不慎墜落溝谷。他在失蹤24天后被救援人員發現。經醫生檢查證實,他還活著!並確定其新陳代謝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2015年2月,美國有醫救組織發現了一個被困在大雪覆蓋下已“死亡”14個小時的男子。醫生檢查後發現,他的身體冰涼,並不符合“死亡”條件。醫護人員給這名男子做了長達15個小時的心肺復甦,並向其體內注入了溫熱的氧合血。兩週後,這名男子從昏迷中甦醒了過來。他康復出院之時距離被發現“死亡”僅過了不到六週時間。

這次斑馬魚胚胎被成功復活可以說對是“人體冬眠”的一個模擬試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斑馬魚和人類基因有87%的同源性,在以往針對白血病、胰腺癌等醫學研究中,斑馬魚常常被作為是人類的模擬生物。

只是,即使這次成功復活了斑馬魚,距離復活人類其實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至少,我們已經看到了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