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佳作」人生需讀之書

人生需讀之書

我國漢代大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書中所蘊含內容之多,人生讀書之重要。書籍是一個人不斷豐富充實自己的媒介,而多多閱覽書籍,就等於擁有了一筆無形的財富。

世界上書籍之多,並不是隨波逐流地讀,而是慎重選擇可讀和不可讀。有位作家說得好,人要讀三本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生活之書”,讀好這三本書,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人生要讀“有字之書”。所謂“有字之書”,所說的就是知識吧。一個人不能沒有知識。《紅樓夢》裡面的王熙鳳就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她從小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文化教育,表面看雖然治起家來井井有條,但是大觀園裡暗流洶湧。革命先烈鄧發只有初小文化,但為了不做時代的“尾巴”,他在工作和實踐中勤於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以致最後能夠擔任中央黨校校長一職。古代著名詩人蘇軾的父親蘇洵在年少時貪玩淘氣,而在多年之後才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於是開始發奮讀書,有了他自己的一番成就。正是因為讀書學知識的重要性,才有了許多類似“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的古人感嘆。讀好這本“有字之書”,充實我們的文化知識基礎,人生才會充實。

人生要讀“無字之書”。所謂“無字之書”,所指的就是生活吧。陶淵明擺脫了汙濁的官場之後,回到家鄉過農村生活,在此後創作的諸多詩詞中,把樸素的田園風光、平淡的農村生活與自己歸田園的閒適愉悅交織在一起,表達出自己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巴金在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後,並沒有被文革的壓迫打倒,在這期間,他仍不屈不撓的堅持創作,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記錄入了《巴金隨想錄》。周敦頤愛蓮花,並因此創作了關於蓮的作品,也因寫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讓後人所贊。 “知識源於生活”,讀好生活這本“無字之書”,我們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人生要讀“心靈之書”。在讀“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中,我們還要讀好“心靈之書”。“心靈之書”可理解為讀書的精神境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無信乎?傳不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中所闡述的許多道理,不正說明讀心靈之書的重要嗎?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韓非子的《韓非子》等,都集中了古人們明智的思想精神,我們要用心去讀,結合生活去讀,讀出自己的境界。思想境界是一個人不可缺失的部分,我們要通過讀書來提高,以這“心靈之書”提升我們的生命意義。

這三本大書包含內容之多,涉及範圍之廣,思想世界之豐富,需要我們用畢生的時間去讀懂、讀透。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枉人生。讓我們用心讀書吧!

簡評:文章從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三個方面來談論讀書的重要,觀點正確鮮明,擺事實、講道理有力,讀來讓人振奮。——朱志洲

供 稿:高一(11)班 彭梓君

指導老師:朱志洲

責 編:杜明堅

招生公告

➤鄧發紀念中學2018年秋季招生公告

獲取更多資訊,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我校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