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改革:这五种人可以免考!

近几年,参加辅警考试的考生越来越多。去年,单就报名深圳公安辅警考试的人数就有9000多人,全国算下来就更多了。

辅警改革:这五种人可以免考!

不过相信大家都不知道,竞争这么激烈的一个考试,有五类人是可以免考的!听小编一个一个给大家说来,看你符合不,如果符合,你就可以申请免考啦!

辅警改革:这五种人可以免考!

辅警改革:这五种人可以免考!

辅警改革:这五种人可以免考!

辅警改革:这五种人可以免考!

辅警改革:这五种人可以免考!

好啦,可以免考的人都在这里了,你是吗?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免考必须经过自己申请,以及所在部门的审核,党委的讨论,才可以免考。并且在考前,免考的小伙伴必须同意报市局政治部备案。

最后,小编建议,考不了辅警的,还可以考农信社,毕竟农信社考试最大的优点是——钱多事少离家近~

猜答案诀窍-整除法

很多同学在面对数量关系题目时都会很揪心,授课过程中也有一些人告诉笔者“数量关系太难了”“全蒙的”。必须承认数量关系难度的确是行测中最难的,也能够理解同学们要蒙答案的心情,但是蒙答案也要讲究方法,找到合适的方法,蒙答案的正确率就会大幅上升,给自己的分数提升一个档次,整除法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方法。

例1、两个派出所某月内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在这个月中共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

A、96 B、70 C、62 D、48

解析:本题是真题,如果直接解题,难度很大,但是直接放弃,正确率只有25%。分析题目会发现,问的是“乙派出所在这个月中共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同时题目给出“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20%是刑事案件”,可知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80%是非刑事案件,也就是非刑事案件占总量的4/5,即非刑事案件的数量能被4整除,选项中只有AD两个选项符合,排除BC,此时再蒙答案,正确率就上升到了50%。那我们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更加深入思考。条件中“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17%是刑事案件”,可知甲派出所刑事案件数量占总量为17/100,也就是刑事案件数量能被17整除,总量能被100整除。甲乙共有160件,那么甲只能是100件,乙就是60件。所以乙派出所的非刑事案件数量为60*(1-20%),为48,选择D选项。

总结:在面对数量关系题目时,大家要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选择正确的方法。整除法的目的就是找到答案所具有的整除特性,通过排除错误选项来提高答题正确率。整除法要求大家做大量习题,配合其他方法,才能又快又准地得出正确答案。

最后给大家留一道习题,大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吧。

例2、某次英语考试,机械学院有210人报名,建筑学院有130人报名。已知两个学院缺考的人数相同,机械学院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是建筑学院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13/8,问建筑学院缺考的人数是多少?

A、2 B、4 C、9 D、12【答案】A

数学运算是事业单位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所谓数学运算其实就是大家在中小学的时候做过的应用题,其中包含了很多数论的基础知识,其中一个很常见的知识点就是倍数和公倍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部分知识的考点。

一、基本概念

1.倍数:若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称b是a的约数,a就是b的倍数。

例如:6既能被2和3整除, 2、3是6的约数,则6是2、3的倍数。

2.公倍数:若一个自然数同时是若干个自然数的倍数,那么称这个自然数是这若干个自然数的公倍数。

例如:24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那么24就是4和6的公倍数。

3.最小公倍数

若干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称为这若干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6和12的公倍数有12、24、36、48……,最小公倍数是12.

4.互质

如果若干个不同的自然数除了1之外,没有其他的公约数,则称这些自然数是互质的。如果若干个不同的自然数任意两个都是互质的,则称这些自然数两两互质。

例如:3和4除了1之外没有其他的公约数,则3和4是互质的;3和4、4和5、3和5、互质,则3、4、5这三个数两两互质。

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

先分解质因数,再将相同的质因数取幂指数最大值连乘到一起。

例1:求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

24=23×3,35=22×32,2的指数最大是3,3的指数最大是2,所以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23×32=72。

2.短除法

找出几个数的最小公约数,列短除式,用最小公约数去除这几个数,得到一组商,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几个数互质,将短除式外侧所有的数相乘,所得积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是两个数,则除到互为质数,如果是三个数,则除到两两互质为止。

2、3、4这三个数没有公约数,但是2和4还有,所以还需继续往下算,则24、36、48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2×2×3×2×3×2=144.

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以及求解方法之后我们来做两个题看一下如何应用,直接考查求最小公倍数的题目很少,一般都是在解题过程中用到求最小公倍数。

【例1】

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香蕉,如果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根;如果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根;如果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根。那么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多少根?

A.5 B.6 C.7 D.8

解析:由题干可知这是一个求平均数的问题,但是总量香蕉数和份数猴子数都没有给出,需要设特值,将香蕉总量设成三个平均数的最小公倍数,根据短除法可得最小公倍数为60,则第一群有5只猴子,第二群有4只猴子,第三群有3只猴子,总共有12只猴子,所以平均每只猴子可得60÷12=5根。

【例2】甲每3天去图书馆一次,乙每隔7天去图书馆一次,3月1号这天两个人恰好在图书馆相遇,这天刚好是星期日,请问下一次两个人相遇是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解析:要求下次相遇是星期几,需要先求出几天之后相遇,由题干可知,甲每3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两人下次一起去经过的时间应该是3和8的最小公倍数,显然是24天,24÷7=3……3,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C选项,星期三。

以上就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大家在考场上遇到这类题目一定要优先选做,牢牢把握这部分分值。

在言语的考试当中,逻辑填空一直以来都令莘莘学子头痛不已,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看到逻辑填空就准备放弃了。之前我们通过分析逻辑填空中的四种主要语境,帮助我们解决了第一个维度——“空处到底需要填一个什么意思的词”;正当激动不已的时候,发现了第二个需要解决的维度——选项全是近义词,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正是需要我们对于近义词的词义进行一定地辨析。有的同学想:得了,这更难了。其实词义辨析不全是枯燥又单调的“背背背”,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形象色彩词!

形象色彩词是指词义本身包含人们对所指对象某种形象的想象成分。词的形象色彩往往由词的某些构成成分体现出来。比如“樱桃口”这个词,就是的典型的形象色彩词。我们一看见“樱桃口”这个词,马上就联想到又红润又小巧的樱桃,那“樱桃口”是什么样子的,你一定马上就能够想象出了吧!没错,正是小巧玲珑的红唇,这可比“小红唇”听起来高级多了吧。所以,当我们对比一组近义词的时候,如果其中有一个词是形象色彩词,那这个蕴含了“想象”成分的词一定更加多姿多次,也自然就成为了更优的选项。

众所周知,资料分析在行测备考中具有重要地位。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资料分析学得好与坏,决定着你能否进入下一轮的面试。然而,广大考生在学习完资料分析后,都面临着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资料分析的方法到底该如何选择?具体而言,其表现为两种阶段性的状态:一是,在资料分析方法学习之前,我不知道能用什么方法,除了死算;二是,在资料分析方法学习之后,我依然不知道资料分析该用什么方法,因为方法太多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对于第一种状态而言,很简单,不外乎两个字——学习!无论你是自己买资料在家自主学习,还是通过网络或者视频来学习,亦或者,你参加培训班来学习。这些途径都能够比较好的帮助大家了解和掌握资料分析的众多方法。今天,我主要还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去解决第二种状态,即“资料分析的方法如何选择?”

其实,大家在日常的备考中也会发现,资料分析方法的具体选择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的,有些是单一因素制约着,也有一些事几个因素联合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