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世界明明這麼遠,卻造就了「熟人社會」

互聯網的世界明明這麼遠,卻造就了“熟人社會”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人情的“熟人社會”,對於舊相識有著莫名的親近感,總是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給予對方好處,看見對方開心,自己也舒坦。

記憶追溯到二三十年前的鄉下。

每家一戶小院子,誰家做了好吃的,隔著牆頭,墊著腳,一伸頭一叫喊再一伸手,就把特意留出的那一份遞到了鄰居家;

去村頭剪頭髮,剪頭師傅若是看到哪個大爺鬍子長了也就順手給颳了,大手一揮,死活都不要錢;

去買水果,小零食,總是能被贈上幾個小山楂和糖果。

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年的夏天,不比現在涼快多少,蟬被燙的叫個沒完,直震耳朵,禍不單行,風扇還壞了。

雖然家裡已捉襟見肘,但在我的叫苦連天之下,母親還是拉著我去了電器店。

走出門的時候,我媽很自然的就說:先賒著,下個月發工資給你。

對方也特“豪氣”,連連擺手,“沒問題,啥時候給都行”。

一種“咱也不是外人”的溫暖情誼在人與人之間蔓延著。

當時我總有一個錯覺——整個村子都是我家,村裡面住的,都是家人。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搬到了城市,“賒賬”和那些毫無血緣關係的七大姑八大姨再也沒有出現在我的生活裡。

“賒賬”的意識也從腦海中消失。

只是會常常想起,隔壁那個總拉著我讓我去她家吃排骨或者醬肘子的胖大嬸。

但也不能怪人情冷漠什麼的,現在的生活節奏快,而且大家都相對保持獨立,即便合租在一個房子,也難得碰上幾面。到搬家了,可能還不知道對方叫什麼。

更何況一個商店每天進進出出那麼多人,工作人員也是流動的,哪像以前一家一個小鋪子,一輩子守到底。

誰人都在忙於奔波自己的小日子,苛責不了什麼。

比起現實社會,現在大家似乎都與互聯網社會保持的更緊密一些,更願意在互聯網上吐露心聲,展現自己,去結交五湖四海的好友,在這個網上編織著“熟人社會”。

至少拿我自己來說,之前我在微博上認識了一個朋友,很有才華,文章邏輯清晰,文筆優美。性格也很好。

我倆彼此欣賞,常常互動,還碰面了好幾次。

後來我身邊有朋友恰好在急招編輯,他也在求職中,我便牽線搭橋了一番。

沒想到兩人還真的合作成功了,我也美滋滋的免費吃了一頓豪華大餐。

線下的人情冷漠,凸顯了線上的溫暖情懷。我在幫助過網上認識的朋友,也被別人幫助過。雖然人在千里之外,但是心與心之間,是緊密無間的。

有一些互聯網品牌也很有這方面的情懷,對“熟人”有著不少的優待。

最近就看到了一個攜程為了回饋老用戶升級的酒店的“優享會”服務。

也是出於對“熟人”的關照。

互聯網的世界明明這麼遠,卻造就了“熟人社會”

攜程的三種會員用戶,通過攜程預訂酒店時,不僅會有“優享會”酒店最高8折的優惠,部分酒店還可以延遲退房,房間裡也有水果、飲品。

應該也是為了讓那些見證了攜程成長的老用戶們能夠得到回贈,把這份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一直延續下去吧。

畢竟攜程的會員用戶越來越多,會員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

想想之前進入賓館,客房總是很單調、沒有人情味的。

如果能擺放著水果,飲品,倒有幾分家的感覺。

我媽就總是在桌子上擺個果盤,讓我在吃飯前先墊墊肚子。

對熟人進行關照,攜程的這份心思還是挺細膩的,也符合當代互聯網的“熟人社會”的趨勢。

這次攜程的服務升級,不僅價格有所優惠,性價比提升,在酒店服務保障上面也能感覺到更加人性化,比如說酒店確認後仍進行了變更或是到店無房的話,會將最高首晚房費賠付給用戶;也絕對不從退改服務中收取任何額外費用等。

出行真的最怕酒店出問題,之前在別家平臺訂房,因為酒店沒記錄好,導致我大半夜的無房可住,當時簡直是報警的心都有……攜程這個規定多多少少能儘量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現在正是出行旺季,可能有不少人為了尋求便宜就各種湊合,但一定要力求安全。還是選擇大品牌的平臺靠譜一些,性價比也比較高。

你們可千萬不要出事,我會擔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