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懟傻伊能靜:你怎麼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

伊能靜參加《幻樂之城》,在路上跟工作人員聊天。說跟兒子哈利的第一次吵架,是因為兒子想學剪輯,伊能靜想讓他學編劇。哈利說:“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伊能靜聽完,像被敲了一棒子。

兒子懟傻伊能靜:你怎麼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

今年16歲的哈利,是伊能靜與前夫庾澄慶的孩子,鋼琴、街舞、繪畫樣樣拿手。在我們看來,哈利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伊能靜也是一個教育方法得當的超人媽媽,然而,即使超人媽媽,也遇到了與你我一樣的問題——

我們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是真的為孩子好,還是僅僅為了解決我們自己的焦慮?我們幫他們做的所謂規劃,意味著光明的未來,還是充滿侷限的束縛?

有個朋友對我說,尊重孩子的夢想,存在兩個問題,1.孩子將來可能一事無成;2.她為什麼不能尊重我的夢想。

中國父母最大的問題是喜歡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作品,他們對於孩子是否幸福並沒有那麼關注,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幸福是什麼。他們最在乎的是權威感,喜歡把孩子養成火車,一輩子在父母修的軌道上奔跑,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能指著軌道,自豪地說,看,這是我修的。他們不喜歡孩子是飛機,自由飛翔在自己的天空裡,哪怕那明顯是更大的成功和幸福,因為父母沒辦法說“天空是我修的”,他們失去了存在感。

兒子懟傻伊能靜:你怎麼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

教育,就是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慢慢鬆手的過程。

我總覺得,自信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品格。一方面要自信於自己的努力向上,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另一方面自信於一個幸福、和諧,懂得彼此尊重的家庭,一定能養出愛自己、愛世界的孩子。

所以,真正成功的父母,會努力經營自己和婚姻,而不是拼命規劃孩子的未來。每個人、每個時代,成功的標準不盡相同。如果為人父母,覺得拿第一就是成功,自己先在工作上幹個第一齣來好了。你得到了,才不會過度執念於你的孩子是否做到;你得到了,才能明白所謂第一,不是幸福的所有。

我們的失敗不會傳染,成功也不必世襲,孩子與父母,終究是兩條交叉的直線,誰也不必為誰捆綁一生的責任。

為人父母,最得體的退出是學會閉嘴、學會等待。對於他所擁有的、我們從未見過的未來,保持善意的好奇與寶貴的沉默。

兒子懟傻伊能靜:你怎麼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