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魯和魯西西居然不屬於鄭淵潔?

“維權鬥士”鄭淵潔

鄭淵潔和他的童話故事伴隨了許多人的童年,鄭老不僅憑藉《童話大王》成為一個人寫一本月刊的世界紀錄保持著,更讓他被人尊為“童話之王”,其筆下塑造的皮皮魯、魯西西、舒克和貝塔等等一系列經典的童話人物影響了至少兩代人。

皮皮魯和魯西西居然不屬於鄭淵潔?

鄭淵潔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他的維權之路,由於其筆下創造了大量的知名童話人物,使得這些“孩子”的名字成為被惡意碰瓷的最佳對象,毫不誇張的說,鄭淵潔可以稱得上是一名“維權鬥士”了。

皮皮魯和魯西西居然不屬於鄭淵潔?

艱難維權路,14年只要回一枚商標

“皮皮魯”誕生於1981年,勇敢、善良但是成績差的獨特設定,使他成為鄭氏童話中“最酷”的一位主角,可以說正是“皮皮魯”和“魯西西”一起奠定了鄭淵潔“童話之王”的地位。

皮皮魯和魯西西居然不屬於鄭淵潔?

通過讀者舉報,鄭淵潔發現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鄭州就有一家西餐廳打著“皮皮魯”的名號在營業,

這一角色後來又在2004年被這家“鄭州皮皮魯西餐廳”惡意搶注商標,並且於2013年有過一次商標續展。在這期間,鄭淵潔曾多次聯繫過餐廳老闆希望要回“皮皮魯”商標,但對方並不承認商標侵權,而且還辯解稱“皮皮魯”來源於意大利,自此鄭淵潔就開始了長達14年的維權之路。

皮皮魯和魯西西居然不屬於鄭淵潔?

多年維權都未能成功的鄭淵潔終於在2017年等來了最高法出臺的「有關明確文學作品角色商標在先權益的司法解釋」,註冊成功14年的商標在次年被法院宣告無效,

結果雖然讓人欣慰,但歷經14年的波折和辛苦僅僅只要回一個“皮皮魯”,維權代價未免太大,而當時被搶注商標的“童話形象”卻多達191個。為此,鄭淵潔還戲稱自己要活到255歲。

皮皮魯和魯西西居然不屬於鄭淵潔?

法制不斷完善,維權打假漸成“常態”

“皮皮魯”的維權成功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標誌性事件,它推動了整個法制對於作家知識產權的保護。

隨後不久,被惡意搶注的商標“舒克SUKO”也被宣告無效,“皮皮魯”的艱辛維權終於迎來回報。

被惡意“傍名牌”的還有同樣出名的“魯西西”,早在2007年,就有讀者拿著名為“滷西西”的熟食在微博中向鄭淵潔投訴舉報。為此鄭淵潔在2017年正式向國家商評委提出無效宣告申請,並於昨天收到關於“滷西西圖”的無效宣告裁定書。“魯西西”維權成功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侵權商標中首個因諧音被宣告無效的」,對於同類的侵權案件具有極大的借鑑價值。僅僅拼多多上“諧音、類似、山寨”式的“傍名牌”就數不勝數,許多名企為了保護品牌,更是不得不選擇“自我山寨”,註冊海量的“近似商標”,不僅造成極大的浪費,更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皮皮魯和魯西西居然不屬於鄭淵潔?

知識產權保護任重道遠

鄭淵潔只是當代知識產權現狀的一個縮影,揭示出的是知識產權保護的薄弱和“侵權易維權難”的尷尬現狀。“搶注商標”似乎成為一種共識,成為企業的一種正常手段,以為搶注了某種商標就等於搶佔了市場先機。其實則不然,一枚成功的商標固然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品牌效應。但正是由於法律保護的日趨完善,商標註冊的難度本質上是在不斷加大的,它的重心不在是去考慮所產生的效益,而是對“可能造成的侵權”的規避。

皮皮魯和魯西西居然不屬於鄭淵潔?

迪士尼“狂魔般”的版權保護方式和中國企業“喜劇般”的“自我複製、山寨”並非出路,正是由於社會中廣泛的“鄭淵潔們”儘自己的力量推動著中國的法制體系的發展和完善,我們才能看到越來越多人的權益得到維護,當整個知識產權 “侵權易維權難”的現象發生倒置時,高昂的侵權成本就會反向推動社會的繼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