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年的時間締造行業獨角獸,滴滴程維是如何做到的?

池璐


對於移動互聯網創業來說,大家公認的有兩條腿:一條是業務,另一條是資本。滴滴的業務先是覆蓋了全國,然後進軍海外。關於滴滴的發展從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野蠻的生長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過程幾乎就是草根企業野蠻生長的歷史。作為前阿里區域負責人的程維,帶著核心團隊從一個外包的APP產品開始推廣,先在北上廣深等重要城市站穩腳跟,迅速覆蓋到全國的一二線城市。在滴滴公司的會議室,會看到這樣的命名:西客站、C980、七天七夜、狼圖騰。每一個會議室名字的背後,都是滴滴曾經經歷的腥風血雨。對於程維來說,“很多次,稍不小心,滴滴可能就死掉了。”終於,滴滴在血戰中存活下來,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和快的合併,成為全中國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出行公司;併購優步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之一。

2、持續的擴張

滴滴從出租車起家,逐步擴展到快車、專車、順風車、代駕等業務,程維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從目前來看,他的目標似乎快要實現了。國內成為最大的出行企業還不夠,滴滴的業務擴展到海外,並且通過資本的手段投資海外的移動出行平臺和共享單車的業務。從滴滴成立以來,從來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

3、快速的融資

在本輪融資之前,滴滴已經完成多輪融資,共涉及34個投資機構及個人,融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上一輪融資發生在今年4月,融資額超過5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招商銀行、軟銀中國等知名機構,投後估值超過500億美元。據說本輪融資完成以後,滴滴的估值已超過Uber,變成全球估值最高的互聯網出行平臺。強大的融資能力,為滴滴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彈藥,在全球競爭中也無所畏懼。

4、倒黴的對手

過去半年以來,Uber因為性別歧視、管理混亂等問題接受了正式的公司文化調查以及來自公眾的監督,這使得公司數位高管離職。在今年6月,Uber創始人辭去CEO職務。卡蘭尼克被媒體成為全世界最大膽、最能拼、最有爭議的創業者。按照段子的說法:沒有CTO,沒有COO,沒有CFO。現在,連CEO及創始人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也辭職了。“Uber達到了有史以來最接近“無人駕駛”的境界。反觀滴滴一路高歌猛進,最近又拿到融資。真的想說:滴滴運氣太好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內部互相折騰,此消彼長之下,滴滴的競爭力又強了幾分。


光榮與夢想1987


滴滴出行創立於2012年,2015年2月與快的打車合併,2016年8月收購優步中國,目前,滴滴出行的產品有專車、快車、豪華車、出租車、順風車、公交、小巴、代駕、租車、企業級、共享單車等,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站式綜合移動出行平臺,為4.5億人提供出行服務,2017年出行達100億人次。

據滴滴出行官方文件,滴滴出行2015年榮膺“達沃斯全球成長型公司”,2016年登上《財富》“改變世界的50強”榜單,並被評為《MIT科技評論》全球五十大創新企業之一。

滴滴出行出行首席執行官程維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學習能力超強,口才出眾,執行力強,精力旺盛,總之,一個精英創業者的優點他都具有。滴滴出行2012年誕生時資產不過80萬元,5年的時間成長為體量巨大的獨角獸企業,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程維功不可沒。滴滴出行在程維的率領下取得這麼大的成功,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巨大的市場需求是滴滴出行成功的前提。

滴滴出於等打車軟件上線之前,打車難幾乎是每個城市都會有的出行難題。每到出行高峰,因為人多車少,打上一輛出租車要費九牛二虎之力。

剛從阿里巴巴辭職創業的王剛、程維,看到了出行市場的巨大商機。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創立嘀嘀打車移動軟件,並首先在北京上線運營。

在北京艱難上線後,嘀嘀打車擊敗了早於自己上市的搖搖招車,迅速產領了北京市場,隨後又揮師南下,在上海與快的、大黃蜂展開了激烈競爭。此後又轉戰杭州,並依次在全國鋪開市場。

正是中國普遍性的打車難的現狀,在移動技術已經成熟的情況下,催生了滴滴、快的、易到等一大批移動出行平臺。至於後來滴滴與快的合併、收購優步等,則是幾家公司競爭妥協的結果。

第二,資產市場的狂熱追捧是滴滴出行成功的最大推動因素。

滴滴出行剛成立是叫嘀嘀打車,只有80萬的啟動資金。這些錢相對於燒錢的移動互聯網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很快錢就花光了,創始人王剛不得不再拿出自己的錢補貼公司。

但移動出行的巨大市場才剛剛顯現。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主動找到程維,為滴滴注入了300萬美元的資金,解了公司運營的燃眉之急,這就是滴滴的A輪融資。朱嘯虎第一次與滴滴聯繫頗具傳奇色彩,二者溝通沒有中間人,之前也不認識,而是通過微信聯繫上的,之後因英雄所見略同,朱嘯虎毫不猶豫地投資了滴滴,這也是朱嘯虎最成功的一次投資。

2013年,競爭對手快的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資。這時騰訊主動找到滴滴,表達了投資滴滴出行的意願。因王剛、程維都出自阿里巴巴,因經營基因上的差別,所以對騰訊的投資懷有心理上的牴觸。

但此時阿里已經投資快的,不可能再投資滴滴。而一旦錯過騰訊的投資,騰訊可能會再找投資對象,這無疑給滴滴培養新的競爭對手。因此,考慮再三,滴滴接受了騰訊1500萬美元的投資,這是滴滴的B輪融資。2014年,騰訊又為滴滴注資1億美元;2014年,DST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成裡為滴滴注資7億美元。滴滴快的合併後,又引入新浪微創投的1.42美元融資,2015年中投公司、阿里巴巴等完成30億美元投資,2016年鼎輝資本、春華資本等再投資10億美元,蘋果投資10億美元。此後,招商銀行、軟銀中國、中國郵政等多家公司進行了戰略投資。

如果沒有這麼大規模的資金支持,滴滴可能無法支撐出行市場的燒錢大戰,也可能早已在激烈的市場敗下陣來。可以說,是巨量資金的背後支持,為滴滴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培養了獨角獸滴滴。反觀那些融資規模小的出行平臺,有的經營慘淡,有的被收購。這更突顯出資本的巨大力量。

第三,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構是滴滴出行成功的直接促進因素。

滴滴出行的首席執行官是程維,全面負責滴滴出行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柳青是公司總裁,負責公司戰略的執行和具體運營事務。滴滴出行現有快捷出行事業群、品質出行事業群、戰略事業群、智慧交通事業群等,每個事業群又下設多個事業部。機構精簡、層級優化的治理架構,為滴滴出行的高效運營打好了組織基礎。

在與股東關係上,滴滴出行也為同行做出了典範。當初馬化騰投資滴滴時,提出騰訊只想在滴滴佔更多的股份,但不干涉公司業務,不謀求控制權,給公司以充分的獨立發展權。此後多輪融資時基本保持了這一傳統。所以雖然滴滴董事會的規模越來越大,大佬董事越來越多,但關鍵決策還是由程維及管理團隊來完成。

在這種科學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構下,管理團隊有充分的經營管理自主權,為滴滴出行的高速發展提供了組織基礎。

第四,管理團隊的敬業是滴滴出行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滴滴團隊工作以拼命聞名。在剛剛打入上海市場時,因面臨著快的、大黃蜂等的激烈競爭,程維帶領團隊駐紮上海,工作夜以繼日,幾乎得不到休息。程維更是定下一個簡單粗暴的目標:交易量追不上快的,就不回北京。在價格補貼大戰時,工作人員都五天五夜不下班,一名工程師的孩子降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一眼。可見滴滴團隊工作瘋狂的一面。

滴滴出行管理團隊經常加班,週末加班,晚上加班,有時晚上開會到凌晨。總裁柳青的孩子在寄宿學校讀書,週末基本見不到孩子。後來柳青把孩子轉學到走讀學校,但晚上還是加班,一週也是見不到孩子一面。滴滴公司專門為柳青定下一項制度:柳青晚上九點下班,回家陪孩子睡覺之後,滴滴管理團隊再到柳青樓下開會。

正是這種近於拼命的工作熱情,匯成了支撐滴滴出行快速發展的內部動力,是滴滴出行成功的最不可少的人為因素。

當然,滴滴出行在程維率領下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如監管層的開明,技術層面的創新,市場的作用等等。正是多種因素的聚合作用,加上程維等決策層的正確決策,才促成了滴滴出行的巨大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