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年的时间缔造行业独角兽,滴滴程维是如何做到的?

池璐


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来说,大家公认的有两条腿:一条是业务,另一条是资本。滴滴的业务先是覆盖了全国,然后进军海外。关于滴滴的发展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野蛮的生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几乎就是草根企业野蛮生长的历史。作为前阿里区域负责人的程维,带着核心团队从一个外包的APP产品开始推广,先在北上广深等重要城市站稳脚跟,迅速覆盖到全国的一二线城市。在滴滴公司的会议室,会看到这样的命名:西客站、C980、七天七夜、狼图腾。每一个会议室名字的背后,都是滴滴曾经经历的腥风血雨。对于程维来说,“很多次,稍不小心,滴滴可能就死掉了。”终于,滴滴在血战中存活下来,接下来就是大家熟悉的:和快的合并,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出行公司;并购优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

2、持续的扩张

滴滴从出租车起家,逐步扩展到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等业务,程维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从目前来看,他的目标似乎快要实现了。国内成为最大的出行企业还不够,滴滴的业务扩展到海外,并且通过资本的手段投资海外的移动出行平台和共享单车的业务。从滴滴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

3、快速的融资

在本轮融资之前,滴滴已经完成多轮融资,共涉及34个投资机构及个人,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上一轮融资发生在今年4月,融资额超过5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招商银行、软银中国等知名机构,投后估值超过500亿美元。据说本轮融资完成以后,滴滴的估值已超过Uber,变成全球估值最高的互联网出行平台。强大的融资能力,为滴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弹药,在全球竞争中也无所畏惧。

4、倒霉的对手

过去半年以来,Uber因为性别歧视、管理混乱等问题接受了正式的公司文化调查以及来自公众的监督,这使得公司数位高管离职。在今年6月,Uber创始人辞去CEO职务。卡兰尼克被媒体成为全世界最大胆、最能拼、最有争议的创业者。按照段子的说法:没有CTO,没有COO,没有CFO。现在,连CEO及创始人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也辞职了。“Uber达到了有史以来最接近“无人驾驶”的境界。反观滴滴一路高歌猛进,最近又拿到融资。真的想说:滴滴运气太好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内部互相折腾,此消彼长之下,滴滴的竞争力又强了几分。


光荣与梦想1987


滴滴出行创立于2012年,2015年2月与快的打车合并,2016年8月收购优步中国,目前,滴滴出行的产品有专车、快车、豪华车、出租车、顺风车、公交、小巴、代驾、租车、企业级、共享单车等,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站式综合移动出行平台,为4.5亿人提供出行服务,2017年出行达100亿人次。

据滴滴出行官方文件,滴滴出行2015年荣膺“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2016年登上《财富》“改变世界的50强”榜单,并被评为《MIT科技评论》全球五十大创新企业之一。

滴滴出行出行首席执行官程维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学习能力超强,口才出众,执行力强,精力旺盛,总之,一个精英创业者的优点他都具有。滴滴出行2012年诞生时资产不过80万元,5年的时间成长为体量巨大的独角兽企业,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程维功不可没。滴滴出行在程维的率领下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巨大的市场需求是滴滴出行成功的前提。

滴滴出于等打车软件上线之前,打车难几乎是每个城市都会有的出行难题。每到出行高峰,因为人多车少,打上一辆出租车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刚从阿里巴巴辞职创业的王刚、程维,看到了出行市场的巨大商机。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创立嘀嘀打车移动软件,并首先在北京上线运营。

在北京艰难上线后,嘀嘀打车击败了早于自己上市的摇摇招车,迅速产领了北京市场,随后又挥师南下,在上海与快的、大黄蜂展开了激烈竞争。此后又转战杭州,并依次在全国铺开市场。

正是中国普遍性的打车难的现状,在移动技术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催生了滴滴、快的、易到等一大批移动出行平台。至于后来滴滴与快的合并、收购优步等,则是几家公司竞争妥协的结果。

第二,资产市场的狂热追捧是滴滴出行成功的最大推动因素。

滴滴出行刚成立是叫嘀嘀打车,只有80万的启动资金。这些钱相对于烧钱的移动互联网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很快钱就花光了,创始人王刚不得不再拿出自己的钱补贴公司。

但移动出行的巨大市场才刚刚显现。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主动找到程维,为滴滴注入了300万美元的资金,解了公司运营的燃眉之急,这就是滴滴的A轮融资。朱啸虎第一次与滴滴联系颇具传奇色彩,二者沟通没有中间人,之前也不认识,而是通过微信联系上的,之后因英雄所见略同,朱啸虎毫不犹豫地投资了滴滴,这也是朱啸虎最成功的一次投资。

2013年,竞争对手快的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这时腾讯主动找到滴滴,表达了投资滴滴出行的意愿。因王刚、程维都出自阿里巴巴,因经营基因上的差别,所以对腾讯的投资怀有心理上的抵触。

但此时阿里已经投资快的,不可能再投资滴滴。而一旦错过腾讯的投资,腾讯可能会再找投资对象,这无疑给滴滴培养新的竞争对手。因此,考虑再三,滴滴接受了腾讯150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滴滴的B轮融资。2014年,腾讯又为滴滴注资1亿美元;2014年,DS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成里为滴滴注资7亿美元。滴滴快的合并后,又引入新浪微创投的1.42美元融资,2015年中投公司、阿里巴巴等完成30亿美元投资,2016年鼎辉资本、春华资本等再投资10亿美元,苹果投资10亿美元。此后,招商银行、软银中国、中国邮政等多家公司进行了战略投资。

如果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滴滴可能无法支撑出行市场的烧钱大战,也可能早已在激烈的市场败下阵来。可以说,是巨量资金的背后支持,为滴滴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培养了独角兽滴滴。反观那些融资规模小的出行平台,有的经营惨淡,有的被收购。这更突显出资本的巨大力量。

第三,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构是滴滴出行成功的直接促进因素。

滴滴出行的首席执行官是程维,全面负责滴滴出行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柳青是公司总裁,负责公司战略的执行和具体运营事务。滴滴出行现有快捷出行事业群、品质出行事业群、战略事业群、智慧交通事业群等,每个事业群又下设多个事业部。机构精简、层级优化的治理架构,为滴滴出行的高效运营打好了组织基础。

在与股东关系上,滴滴出行也为同行做出了典范。当初马化腾投资滴滴时,提出腾讯只想在滴滴占更多的股份,但不干涉公司业务,不谋求控制权,给公司以充分的独立发展权。此后多轮融资时基本保持了这一传统。所以虽然滴滴董事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大佬董事越来越多,但关键决策还是由程维及管理团队来完成。

在这种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构下,管理团队有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为滴滴出行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第四,管理团队的敬业是滴滴出行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滴滴团队工作以拼命闻名。在刚刚打入上海市场时,因面临着快的、大黄蜂等的激烈竞争,程维带领团队驻扎上海,工作夜以继日,几乎得不到休息。程维更是定下一个简单粗暴的目标:交易量追不上快的,就不回北京。在价格补贴大战时,工作人员都五天五夜不下班,一名工程师的孩子降生,他都没有回家看一眼。可见滴滴团队工作疯狂的一面。

滴滴出行管理团队经常加班,周末加班,晚上加班,有时晚上开会到凌晨。总裁柳青的孩子在寄宿学校读书,周末基本见不到孩子。后来柳青把孩子转学到走读学校,但晚上还是加班,一周也是见不到孩子一面。滴滴公司专门为柳青定下一项制度:柳青晚上九点下班,回家陪孩子睡觉之后,滴滴管理团队再到柳青楼下开会。

正是这种近于拼命的工作热情,汇成了支撑滴滴出行快速发展的内部动力,是滴滴出行成功的最不可少的人为因素。

当然,滴滴出行在程维率领下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监管层的开明,技术层面的创新,市场的作用等等。正是多种因素的聚合作用,加上程维等决策层的正确决策,才促成了滴滴出行的巨大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