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深宫锁清愁,再浓烈的爱与恨都会淹没在青砖黛瓦朱墙下……

备受期待的古装宫廷剧《如懿传》久久没有定档,《延禧攻略》和着脂粉浅浅香,浓翠薄薄罗,成为了今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延禧攻略》将清廷故事娓娓道来,跳脱之前宫斗窠臼,在戏说与历史之间,唱一曲盛世繁华。

女主变身黑莲花,从第一集就是全程开挂的“战无不胜小辣椒”。复仇女主一路升级打怪,不失为是一部看爽的后宫攻心计,让人眼前一亮,充满新鲜感。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于是,《延禧攻略》开播后,几乎每天在微博热搜Top 10都能看到相关话题,还带火了影视、美妆、历史、情感、时尚等多个分类领域的热门话题。

而此次《延禧攻略》口碑爆棚,不仅与编剧于正一改白莲花狗血剧情有关,还跟整部剧在配色、服饰搭配、场景布置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于正在接收采访时也表示,这部剧的灵感都是从古画里寻找,意将东方美学与清廷文化相结合,希望给观众和世人深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部剧是如何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这次无论是从服饰、调色、还是构图都很有质感。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对于妆发,这次于正也是很考据了,特别是一耳三钳。剧中第一集也特别介绍了三个耳洞是满清旧俗。剧中嫔妃的装扮大多都是一耳三钳。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由于清宫画像上女子唇部多不画满,这次《延禧攻略》里的嫔妃们从大红唇换成了只涂下唇的绛唇妆,韩式一字眉换成了柳叶眉,据说剧组妆发特意参考了《玟贵妃春贵人行乐图》,剧里女演员的也就多以“咬唇妆”示人了。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剧照中,正殿陈设以皇家的黄色为主,铺五爪青龙地毯,画饰多用梅兰松竹菊,西暖阁陈表大量御笔书法以昭示来兹,体现了皇家威严和乾隆勤政爱民的执政理念。

除了一耳三钳、咬唇妆、五爪青龙地毯,我们还可以从《延禧攻略》室内陈设中发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品,不过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便是乾隆帝所钟爱的,被誉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泰蓝。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延禧攻略》剧照中的景泰蓝

宫廷独享

景泰蓝有玉石的温润,珠宝的光泽,瓷器的细腻,金银的灿烂。景泰蓝制作程序繁复,做工精美,民间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说法,足见景泰蓝的艺术价值之高。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而得名。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至今仍是谜团重重,制作工艺的源头可追溯到元朝或更加久远的年代。不论起源何处,景泰蓝的皇家御用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在中国的古代工艺品中,绝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但景泰蓝是个例外。

景泰蓝只在宫廷内制作,因为它是一门繁复的综合工艺,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的结晶。其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民间技艺很难达到这种水平。

清朝末年,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受到西方青睐。1904年,景泰蓝工艺品“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此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乾隆最贵

有这么一句佳话:景泰最美,乾隆最贵。

至今,景泰蓝在中国发展了500年有余,现市场上价值昂贵的大多诞生于乾隆年间,与这位皇帝对景泰蓝的钟爱分不开。

乾隆年间,宫里吃年夜饭的时候,只有皇上的御宴桌上摆的几乎都是景泰蓝餐具,底下陪宴桌一水儿都是瓷器和银器餐具。

公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京城,庄严的紫禁城。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清乾隆錾胎珐琅饕餮纹鼎式炉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清乾隆 掐丝珐琅卧牺尊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胡人像

文武百官在乾清门排班议政,从殿门进来几位洋人,向礼部尚书呈上几件洋玩意,一块钟表吸引了在御座上的乾隆帝,“拿给朕看看”,太监一路小跑拿着那块钟表到御座呈给这位清朝第六任天子,“禀圣上,这是英国使节呈上的贡品,一块景泰蓝钟表”,礼部官员在殿下大声介绍。

在洋人送来的贡品中,最吸引乾隆的,就是景泰蓝工艺品,特别是各式景泰蓝钟表,中国文化结合西洋科技的玩意。

法国佳士得曾将乾隆年间的景泰蓝工艺品拍出天价,一对掐丝珐琅胡人像,以6,528,000欧元拍出,刷新掐丝珐琅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亦创下巴黎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最高成交价的纪录。

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鹦鹉连雀笼,以超过原先估价约30倍的2,048,000欧元拍出。

其实,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都很喜欢景泰蓝,在养心殿就特意设置了一个造办处,专门烧制皇家御用景泰蓝。尤其是雍正和乾隆,都对款式、纹样、颜色、做工等一一评判、指点。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国之重器

景泰蓝代表一种高贵、复杂的工艺品形象,在古代绝对是王权贵族身份的象征,在现代则是工艺收藏的象征。

景泰蓝作为国礼频频出现在外交舞台上,被西方称为“中国蓝”。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景泰蓝宫殿置景的古风神韵

▲国礼,景泰蓝"友谊之船",是中国赠送英国、印度的国礼。

精湛典雅的纹饰技巧、金碧交辉的迷人色泽、动人心弦的华美气韵、流光溢彩的艺术韵律和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当是其能成为国礼的原因。

景泰蓝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的名称,更象征着一项古老技艺所焕发的鲜活生命力。

国礼景泰蓝,拥有者是国家,享受者是世代观众;国礼原物虽已出国,它巧夺天工的技艺和美轮美奂的艺术价值却留在了民众心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