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不看宮斗,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深宮鎖清愁,再濃烈的愛與恨都會淹沒在青磚黛瓦朱牆下……

備受期待的古裝宮廷劇《如懿傳》久久沒有定檔,《延禧攻略》和著脂粉淺淺香,濃翠薄薄羅,成為了今年暑期檔的一匹黑馬。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延禧攻略》將清廷故事娓娓道來,跳脫之前宮鬥窠臼,在戲說與歷史之間,唱一曲盛世繁華。

女主變身黑蓮花,從第一集就是全程開掛的“戰無不勝小辣椒”。復仇女主一路升級打怪,不失為是一部看爽的後宮攻心計,讓人眼前一亮,充滿新鮮感。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於是,《延禧攻略》開播後,幾乎每天在微博熱搜Top 10都能看到相關話題,還帶火了影視、美妝、歷史、情感、時尚等多個分類領域的熱門話題。

而此次《延禧攻略》口碑爆棚,不僅與編劇於正一改白蓮花狗血劇情有關,還跟整部劇在配色、服飾搭配、場景佈置等方面有著密切聯繫。

於正在接收採訪時也表示,這部劇的靈感都是從古畫裡尋找,意將東方美學與清廷文化相結合,希望給觀眾和世人深入展現中國傳統文化。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部劇是如何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這次無論是從服飾、調色、還是構圖都很有質感。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對於妝發,這次於正也是很考據了,特別是一耳三鉗。劇中第一集也特別介紹了三個耳洞是滿清舊俗。劇中嬪妃的裝扮大多都是一耳三鉗。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由於清宮畫像上女子唇部多不畫滿,這次《延禧攻略》裡的嬪妃們從大紅唇換成了只塗下唇的絳唇妝,韓式一字眉換成了柳葉眉,據說劇組妝發特意參考了《玟貴妃春貴人行樂圖》,劇裡女演員的也就多以“咬唇妝”示人了。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劇照中,正殿陳設以皇家的黃色為主,鋪五爪青龍地毯,畫飾多用梅蘭松竹菊,西暖閣陳表大量御筆書法以昭示來茲,體現了皇家威嚴和乾隆勤政愛民的執政理念。

除了一耳三鉗、咬唇妝、五爪青龍地毯,我們還可以從《延禧攻略》室內陳設中發現更多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品,不過最讓人眼前一亮的便是乾隆帝所鍾愛的,被譽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景泰藍。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延禧攻略》劇照中的景泰藍

宮廷獨享

景泰藍有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景泰藍製作程序繁複,做工精美,民間有“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的說法,足見景泰藍的藝術價值之高。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琅”,因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而得名。

關於景泰藍的起源,至今仍是謎團重重,製作工藝的源頭可追溯到元朝或更加久遠的年代。不論起源何處,景泰藍的皇家御用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在中國的古代工藝品中,絕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但景泰藍是個例外。

景泰藍只在宮廷內製作,因為它是一門繁複的綜合工藝,是美術、工藝、雕刻、鑲嵌、冶金、玻璃熔鍊等技術的結晶。其製作工藝精細複雜,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民間技藝很難達到這種水平。

清朝末年,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銅胎掐絲琺琅製品,受到西方青睞。1904年,景泰藍工藝品“寶鼎爐”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此後,又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再次榮獲一等獎。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乾隆最貴

有這麼一句佳話:景泰最美,乾隆最貴。

至今,景泰藍在中國發展了500年有餘,現市場上價值昂貴的大多誕生於乾隆年間,與這位皇帝對景泰藍的鐘愛分不開。

乾隆年間,宮裡吃年夜飯的時候,只有皇上的御宴桌上擺的幾乎都是景泰藍餐具,底下陪宴桌一水兒都是瓷器和銀器餐具。

公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京城,莊嚴的紫禁城。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清乾隆鏨胎琺琅饕餮紋鼎式爐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清乾隆 掐絲琺琅臥犧尊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清乾隆 御製銅胎掐絲琺琅胡人像

文武百官在乾清門排班議政,從殿門進來幾位洋人,向禮部尚書呈上幾件洋玩意,一塊鐘錶吸引了在御座上的乾隆帝,“拿給朕看看”,太監一路小跑拿著那塊鐘錶到御座呈給這位清朝第六任天子,“稟聖上,這是英國使節呈上的貢品,一塊景泰藍鐘錶”,禮部官員在殿下大聲介紹。

在洋人送來的貢品中,最吸引乾隆的,就是景泰藍工藝品,特別是各式景泰藍鐘錶,中國文化結合西洋科技的玩意。

法國佳士得曾將乾隆年間的景泰藍工藝品拍出天價,一對掐絲琺琅胡人像,以6,528,000歐元拍出,刷新掐絲琺琅器的世界拍賣紀錄,亦創下巴黎佳士得亞洲藝術品拍賣最高成交價的紀錄。

一件清乾隆掐絲琺琅鸚鵡連雀籠,以超過原先估價約30倍的2,048,000歐元拍出。

其實,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都很喜歡景泰藍,在養心殿就特意設置了一個造辦處,專門燒製皇家御用景泰藍。尤其是雍正和乾隆,都對款式、紋樣、顏色、做工等一一評判、指點。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國之重器

景泰藍代表一種高貴、複雜的工藝品形象,在古代絕對是王權貴族身份的象徵,在現代則是工藝收藏的象徵。

景泰藍作為國禮頻頻出現在外交舞臺上,被西方稱為“中國藍”。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景泰藍宮殿置景的古風神韻

▲國禮,景泰藍"友誼之船",是中國贈送英國、印度的國禮。

精湛典雅的紋飾技巧、金碧交輝的迷人色澤、動人心絃的華美氣韻、流光溢彩的藝術韻律和獨樹一幟的民族風格,當是其能成為國禮的原因。

景泰藍髮展至今,已不僅僅是一種工藝品的名稱,更象徵著一項古老技藝所煥發的鮮活生命力。

國禮景泰藍,擁有者是國家,享受者是世代觀眾;國禮原物雖已出國,它巧奪天工的技藝和美輪美奐的藝術價值卻留在了民眾心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