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什麼要進口一些美國農產品?

問題的實質


今年的中美貿易戰也是打的非常厲害,特朗普上臺之後也是對於中國的貿易加大徵稅,就在今年的3月份,特朗普也是宣佈加徵中國產品管束,而且限制中國投資,並且還把與中國相關貿易問題訴諸到WTO。當然中國也是予以回應,也開始對美國的一些產品加徵關稅。所以今年的中美貿易戰也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中美貿易中,農產品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可以看到中國目前來說還是非常依賴美國的農產品,因為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的糧食進口國。

很多人說中國為什麼要進口那麼多糧食,即使進口為什麼一定要從美國買那麼多呢,為什麼不從別的國家買呢?

其實不是不能從別的國家買,就拿中國進口最多的大豆來說吧,現在中國也是正在積極的和其他一些主要的大豆生產國需求合作,比如今年以來中國已經開始增大巴西,俄羅斯的大豆進口量,而相反的開始減少美國的大豆進口量,但是目前為止美國的大豆進口量還是佔據了中國進口大豆的第一位,還是佔據了三分之一的大豆進口量。

其實不管是大豆,還有豬肉,棉花,葡萄酒,牛皮等等,還有很多人愛吃的雞爪子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中國目前來說對於依賴美國的農產品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其實農產品進口的依賴根本還是科學技術的落後導致的,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問題。

美國目前作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在農業也是超級大國,現在的美國佔據了世界上農產品出口最大的國家,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農產品都是從美國進口的。可以看到美國的農業科技是非常發達的,就拿養牛來說,現在都知道中國的牛肉是一年比一年高,在國內一個人能養十幾頭牛就不錯了,但是美國的養牛行業現在都是機械化,全部都是軟化的飼料餵養,平均五個人可以管理上萬頭牛。其實不光是在養牛,就是糧食種植也是一樣,美國一直都是農場模式,一個農場幾千幾萬畝土地,一家人就可以管理,而且美國的現在的農業基本上都是公司化的,比如美國邦吉、美國嘉吉這些公司,基本上把世界上的大豆產業都壟斷了,從種子的研發,培育,到種植,再到運輸,加工,最後到銷售市場全部壟斷,所以現在世界上的大豆價格基本上被美國,巴西,阿根廷的一些公司壟斷,中國在這方面根本說不上話,要知道每年中國生產的大豆只有一千多萬噸,但是每年中國進口的大豆就有九千多萬噸。中古不是不想發展農業,只是限於技術的發展,目前來說和那些發達國家的農業技術相比還是差的太遠了,中國目前來說,農業技術比較發達的東北地區,地理優勢也是有的,但是還是基本上以家庭為主,還是和以前的小農經濟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說規模大了一點而已,但是這些種植戶基本上沒有形成產業,所以很難發展起來。

所以說中國目前進口美國的農產品也是不得已的辦法,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進口國,想要找到取代美國的國家目前來說只能是一步一步來。


張家界小伍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中國每年都在不斷的從世界各國進口農產品,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還是源於國內人民有需求。從我國進口的農產品來看,主要有大豆和豬肉兩種。而其他的農產品雖然也在進口但是量都是非常的小的。下面就具體介紹一下。

大豆

中國之所以進口美國大豆,最大的問題還是我國的大豆生產實在過於薄弱,就2017年來說,我國的大豆總產僅僅1300萬噸,而國內的需求量則達到了1.1億噸。而關於如果我國種植足量的大豆來滿足國內需求的設想,之前也曾經做過分析。那樣的話,我國就得拿出將近一半的可耕地來生產大豆,那時我國的就要面臨糧食危機了。也就是說,隨著我國對於肉製品消費需求量的增加,我國就不得不去從別的國家去購買足量的大豆來生產足量的飼料。

大家想一下為何文革的時候為何不必進口大豆呢?不是那個時候我國大豆生產量比較大,而是那時候我國人民溫飽都難以解決的時候,對於肉製品是沒有那麼大的需求的。自然國內的大豆也就足夠滿足需求了。

豬肉

關於上面我們已經做了介紹,問題就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肉製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國內養殖業無法滿足國內肉製品的需求,自然國外進口也就成為了必然。並且美國的農產品價位也確實比國內便宜很多,即便加上關稅,美國的豬肉還要比我國的豬肉價位便宜。

對於大多數的商家來說,比如說雙匯、金鑼等大型肉製品加工企業,放著廉價的豬肉不用,選用國內高價豬肉?除非這些經營者的腦子進水了。自然即便國內人民對於這類豬肉沒有需求,這樣的肉製品加工企業也有著十分迫切的需求的。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之外,像玉米、小米也有進口,但是這些量都算是比較小的了,比如說玉米主要是由於進口玉米便宜,並且品質高,一些玉米深加工企業的特殊加工需求,而像小麥來說,進口部分主要是加工麵包,這也是由於我國小麥品質普遍偏差,缺乏優質強勁小麥。

而今的世界真的已經實現了經濟全球化,我國在進口美國農產片的同時,美國也一樣在進口我國的一些農產品,比如說香蕉。也正是由於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便利,我們國人用上了蘋果手機,而美國利用了我國的廉價勞動力生產了手機,電子產品如此,農業貿易未嘗不是如此。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中國進口農副產品最主要原因是人均土地少。進口糧食主要有大豆、玉米、小麥、大麥、大米以及高粱等。肉類以豬肉、牛肉為主。其中大麥和高粱主要用於養殖業的飼料。

主要農產品進口國有美國、巴西、阿根廷、歐盟、加拿大、泰國、新西蘭、巴拉圭、俄羅斯等。

既然進口國有那麼多,為什麼要進口美國農產品?這個問題關鍵有兩個原因。第一,進口資源有限。比如美國是大豆主要生產國。在2017年美國出口大豆數量佔了世界大豆出口量的38.6%。而中國在 2017年進口大豆佔世界總進口量的62.8%。假如不進口美國大豆,那麼大豆市場上出口量只剩下61.4%。即使這些剩餘大豆,全部進口給中國,還缺少1.4%。而實際上是根本做不到把這些國家出口的大豆,全部進口給中國。

第二,進口美國農產品是為了履行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協議。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人了WT O (世界貿易組織)。成了該組織成員國。按照這個組織協議,凡是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都要遵守wto規定的條款。其中就有一條,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順、逆差基本要達到平衡。如果差距太大,其中一方都可以把對方告到該組織或者是停止一切貿易往來。那麼什麼是貿易順、逆差呢?一個國家出口給對方的產品資金總額,高於從對方進口資金總額,叫貿易順差。反之出口金額低於進口額叫逆差。

最近幾年中國工業產品走向了世界,而中、美兩國成了最大的單國貿易伙伴。特別是中國的鋼鐵、鋁製品、家電、太陽能等產品走進了美國市場,也深受美國人的喜愛。按照wto 協議,中國必須從美國進口相等額的資金產品。也就是說不進口農產品也得進口其它商品。如果都不進口,美國可以停止進口中國產品。所以進口美國農產品是順理成章的事。


山野50


關於這個話題,鍾情三農可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一直以來,我國每年確實進口了很多美國農產品。

根據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則是美國的第二大農產品輸出國,中美兩國的農產品貿易一直都是兩方經貿的大頭,總額高達200億以上。

至於說出現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筆者以為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國內需要,比如說美國大豆,國內的大豆市場供需缺口那麼大,不進口不行。

第二就是美國農產品價格優勢明顯,玉米,高粱以及一些肉類產品確實比國內低不少。

美國大豆有效彌補國內需求缺口。


以2017年的進口數據為例,我國共進口美國農產品總額高達240億美元,其中有130億美元左右的轉基因大豆,另外的100多億農產品中包括部分豬肉,玉米,高粱等農產品。

從這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大豆一直都是中美農業貿易中的大頭,所佔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五十。美國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都是中國進口大豆最主要的來源國,位居第一,直到2015年前後才被巴西超越。

即便如此,去年,我國共進口美國大豆3300萬噸左右,佔據國內大豆進口用量的三分之一,位居第二,不容小覷。

因為國內存在著大量的需求缺口,美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豆生產國和供應國,正常情況下,進口它的大豆,也是無可奈何。

美國農產品價格優勢明顯。

不得不說一句,美國農產品價格確實足夠便宜,不管是大豆,玉米,小麥還是一些其他品種,都是如此,也正因為這一點,美國農產品才可以在全世界暢通無阻,不進大肆進入中國市場,歐盟各國,日本等國都是美國農產品的主要進口國。


可以這麼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農產品價格優勢方面相匹敵。美國農業單列出來,一些農產品的產量並非是世界第一,

比如說在小麥產量上它還不如俄羅斯,

在大豆產量上它稍微遜色於巴西,

在豬肉出欄量它遠不如中國。

但是,美國的農產品就是可以做到價格便宜,出口優勢極大。不僅僅是中國無法抵禦,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此也是無能為力。

說句實在的,為了保護國內農產品產業,是時候提高咱們國家農民的種植補貼標準了。


鍾情三農


我國進口總量最大,數額最高的農產品是大豆,除此之外,其他農產品不管是總量還是總金額方面,都和大豆相差甚遠。以2017年數據為例,我國共進口美國大豆3300萬噸以上,總金額為120億美元,如果真的只討論進口的原因,而不去考慮其他因素的話,其實原因更簡單,主要有兩點,

第一,美國大豆價格便宜。


它低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大豆,和國產大豆相比,其生產成本低的可憐。即便是它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繳納各種關稅,並且運往大豆壓榨企業的車間的時候,其價格還沒有國產大豆從農民轉向糧販子的時候高。

據筆者瞭解,在中國沒有向美國大豆加徵關稅的2017年,美國大豆的到岸價格只摺合3300元每噸,同期的巴西大豆和阿根廷大豆到岸價格則達到了3450元每噸左右,俄羅斯和烏克蘭大豆進口成本更高,且供應量有限,不及以上三國供給量的百分之一。

而此時的國產大豆進廠價多在3800元每噸左右,即便是市場收購價格,也在3500元每噸上下。

第二,我國對於大豆的需求量真的是太大了。


它又大到什麼程度呢?具體數額是1.1億噸,而近年來全球大豆總產量又是多少呢?根據權威部門發佈的數據顯示,是3.6億噸,也就是說,我國每年要消耗掉算數百分之30左右的大豆產量,這個產量整體來說,和世界上目前產量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巴西的大豆總產量相當。

但是,2817年國產大豆產量和產能十分有限,距離這1.1億噸的消費量有9500萬噸左右的缺口,所以,我國去年的大豆進口量高達9600萬噸左右,其中美國大豆佔據了三分之一的份額。

不過,今年,美國大豆進口量將會銳減,國產大豆,抓住機會吧。


糧油市場報


這個問題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的話,那就是美國的農產品相比較我國來說,具備比較優勢,這個優勢可以是價格優勢,也可以是品質優勢等等。

簡單來說,我們其實可以把中國與美國看做兩個生意人,在同一個市場上做生意,美國因為土地多,設備也比較先進等原因,所以生產出來的一些農產品相對來說價格較低,哪怕是加上油費和過路費送到門口(運費和關稅),也比中國生產出來的要便宜,而且品質也可以。而且有的時候,中國自己生產的東西並不能滿足自身需求,只能在國際市場上購買,這個時候美國的商品比其他國家的都要好,那在這種情況下,很自然而然的,美國的農產品就賣到了中國這裡。

問題在於,因為美國的產品優勢,所以擠壓掉了中國國內產品的生存發展空間,那麼這個時候中國可以選擇不和美國做生意嗎?答案是不可以,因為中國和美國都在WTO之中,按照上文中的比喻,如果中美是商人的話,WTO就相當於是一個協會,這個組織會負責維持市場秩序,而中國是有義務遵循這些規則的。因此,閉關鎖國並不是一個有效途徑,如何能夠將自身的產業發展強大,才是硬道理。


韓一軍


進口不是問題,就怕產生依賴後,突然被人卡住脖子,進口比自己生產便宜,為啥不進口那,國家讓誰卡脖子都不是好事,如果沒有進口,國內產品就會暴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