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伯奎:江蘇徐州喪葬習俗之三——破孝,孝服可不能亂穿

焦伯奎:江蘇徐州喪葬習俗之三——破孝,孝服可不能亂穿

滿院縞素寄哀情

——淺談徐州豐縣西北部喪葬禮之破孝

戴孝是徐州豐縣民間喪葬禮儀的主要表達形式,在徐州豐縣民間喪葬儀式上,縫製孝衣和孝帽的過程並按照親疏遠近正確穿戴孝服,稱為“破孝”。

在徐州豐縣,地方不同,孝服的制式也有著區別,本文中所講述的喪服制式和破孝的範圍以豐縣北部,主要以順河周圍為例。

逝者的兒子、兒媳、女兒為重孝子,兒子的孝服標準為孝袍一件、孝帽一頂、孝抹(音ma)子一條、孝繩一根、孝鞋一雙,兒媳和女兒了孝服標準為孝袍一件、頂布一塊、孝抹子一條、孝繩一根、扎腿帶子一付、孝鞋一雙。

其兒子的孝帽同其他的孝帽不同,後面綴有麻穗,重孝子的孝抹子上綴有棉花,父逝,綴在左,母逝,綴在右,父母皆去逝,左右各綴一朵,此為“捂耳朵眼”,意為專心守喪,不問雜事。

焦伯奎:江蘇徐州喪葬習俗之三——破孝,孝服可不能亂穿

還有的說,喪事辦好辦差,難免不合眾人的心意,旁人說三道四,孝子聽不見。

孝繩是用三股麻繩編制,兩邊留穗,用以束腰。

在以前孝鞋是用白布在現有的鞋上裱護,父母一方去世,鞋後跟不裱全留一塊,父母雙方都去世,則裱全,麻繩沿口,兒子的孝鞋前有的還綴以麻纓,現在則是買的成品白鞋,兒子的孝鞋不能提上,要趿拉著。

父母一方去世,重孝子的孝抹子是用半幅布,五尺半長,垂在腦後一股長、一股短;父母雙方都去世,重孝子的孝抹子是用整幅布,五尺半長,垂在腦後兩股一樣長。孝袍縫製的毛邊朝外,就這一條,還符合“斬衰”的規制。

焦伯奎:江蘇徐州喪葬習俗之三——破孝,孝服可不能亂穿

孝袍的制式以前是大襟式,現在好多地方都改為套頭式。

它的做法為:一丈布出倆袖不算馱肩,意思是一丈布中包括袖子不包括領子。用一丈布從一頭布幅對摺,撕下兩塊以半布幅為邊長的方布,這是倆袖,剩下的布按照長處對摺,從上邊對摺處兩邊上袖,縫上,下面開叉,領口中間撕開,頭能套進去且寬裕即可,後面再用一隻袖大小的布,對摺從一頭撕一小口,沿領口縫一片領子,稱為馱肩。如果上大襟,則從領口往下前面全部撕開,再用一塊半幅布縫在左面作為大襟,右邊再訂三付帶子繫上。現在的孝袍除了重孝子和直系侄、孫輩的外,皆改為披風式,即用一丈布對摺,在其長邊中間處間附隔縫兩條帶子,帶子繫上,披在身後。

逝者的侄子、孫子、侄媳、孫媳的孝袍毛邊朝裡,不縫馱肩,孝抹子五尺。侄子、孫子為孝帽一頂、孝抹子一條、孝袍一件、孝鞋一雙;侄媳、孫媳為頂布一塊、孝抹子一條、孝袍一件、孝鞋一雙。

孝帽的做法為:以布幅寬的一半為邊長撕一塊方布,兩邊對摺,從一頭縫至3/4,再把線縫放到一面的中間,把縫到頭的一端縫上,兩頭抹角,翻過來,留口的一端戴在後套在頭上,多餘的垂在腦後,俗稱為“相帽子”。如逝者有重孫子,重孫戴的是綴有紅穗的孝帽,其做法為:依前所述撕一塊方布,對角折成三角形,再把其三個角縫在一起,在上面的兩角上綴上紅穗。

逝者的女婿的孝服為孝帽一頂、孝抹子一條(五尺)、繫腰子一塊。繫腰子布四尺長,如岳父母一方去世,用半幅,雙方都去世,則用整幅,中間訂兩根帶子,從腰後面往前系,蓋住屁股,兩邊下垂。其他的如侄婿、孫婿、侄孫婿、外孫婿、甥婿等皆用半幅布,侄、甥輩女婿的繫腰子用白帶子,孫輩女婿的繫腰子用藍帶子。如果有未結婚的新親,其女婿則用藍繫腰子紅帶子。

焦伯奎:江蘇徐州喪葬習俗之三——破孝,孝服可不能亂穿

逝者兒子仁兄弟的喪服依照當初結拜時的締約,分為棚裡和棚外,棚里仁兄弟同重孝子一樣參與守喪,其喪服制式除孝抹子上沒有棉花、孝帽上沒有麻穗,其他的同重孝子一樣;棚外仁兄弟的喪服相對遞減,沒有孝繩和孝鞋,其他的同棚里仁兄弟。孫子仁兄弟的喪服制式同孫子一樣。

時至現在,破孝的範圍和孝服的多少也是隨著親屬關係的疏遠逐漸遞減,來跟隨弔喪的家族男女客人,每人只有孝帽一頂或者孝抹子(四尺)一條,破孝的時候僅限成殮時當天,下葬時來的客人一律不破孝。但是有一點,孃家或岳家的人除外,孃家或岳家來弔喪的客人全部重孝,即孝帽一頂或頂布一塊,孝抹子(五尺)一條,此稱“孃家的人沒遠近”,且隨來隨破孝,不受弔喪時間的限制。

焦伯奎:江蘇徐州喪葬習俗之三——破孝,孝服可不能亂穿

在豐縣的孝服中,孝袍子用布最多,孝帽子用布最少,所以有人在賭博贏少輸多時曾戲說:“一贏贏個孝帽子,一輸輸個孝袍子”,一是表示調侃,二是表示對結果的無奈。

關於孝服還衍生了一個習俗叫“討孝”。

討孝是對於出嫁的閨女說的,如果孃家父母病危,自己一直在孃家照料,父母一旦去世,如果婆家還有婆婆健在,或者伯母、嬸母健在,要專門回婆家討孝,去時光是頭上戴孝,孝袍不穿抱著,由一名晚輩的小夥子帶著回婆家給婆婆或伯母、嬸母磕頭討孝,回來時再把孝袍穿上,來回路上都要大聲痛哭。

討孝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產物,因為一個女子出嫁以後,就不再屬於孃家的人,完完全全歸屬於婆家,俗話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孃家的人去世,女子當然要回孃家服孝,在以前要經過婆婆批准,如果婆婆批准了,可以回孃家服孝,如果婆媳關係不好或者其他原因,婆婆則推三阻四,女子便不好服孝。

當然,時至今日,沒有哪個婆婆不批准兒媳回孃家服孝的,不管怎麼說,禮要做到,有的媳婦孃家有喪事,給婆婆磕頭討孝,大部分婆婆則是一把拉住不讓磕頭,說免了免了,這也是時代進步的結果。

破孝在過去比較複雜,在喪葬活動中經常因破孝違禮或不當而發生爭爭吵吵,有時大打出手,往往幾經協商才能協調解決。

所以,在豐縣民間喪葬活動中,大老執把專門安排一名或幾名精明利索且懂得禮儀服制的人專門來操作這件事情,唯恐鬧出矛盾和笑話。

2017年4月19日於上海寶山

焦伯奎,1977年11月出生於漢高故里,現在中冶寶鋼技術第一分公司(上海)工作。稟承著家鄉的漢風道韻,懷著對生活的嚮往,從廣袤的鄉村走進繁華的都市,工作之餘,尤愛讀書和寫作,嘗用文學的修養去撫平心靈的浮燥,對散文、小說、詩詞、民俗等均有涉獵。

焦伯奎:江蘇徐州喪葬習俗之三——破孝,孝服可不能亂穿

近年來,《檢修樂章中的一顆美麗音符》、《沁園春·觀巒有感》、《生命的呼喚與祈盼》、《對安全生產月的理性思考》等多篇稿件發表於中國冶建網、中國民俗學網、《寶鋼日報》、《中國冶金報》、《中冶月刊》、《鋼鐵服務》等網站、報刊,並多次在行業系統內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