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整整自卑了10年,自卑比狂妄更糟糕

俞敏洪:我整整自卑了10年,自卑比狂妄更糟糕

所有物質上的缺失,都可以經過努力奮鬥來彌補,但心理上的自卑很難克服。要知道機會永遠不會無緣無故砸到你的頭上,一味地縮在自己的世界裡,只會讓自己走上一事無成的不歸路,所以在未來的社會就是互聯網+分享經濟模式,利用手機和電腦在家就可以做全球事業月入十萬不是夢 實現你的時間和財富的自由,想了解茄薇:wy1131913 帶你實現夢想

你現在自卑麼?

你曾經自卑過麼?

我有過。

自卑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

一個人應該如何正視自己的自卑?

自卑就一定是壞事麼?

一個自卑的人,如何獲得自信?

這篇我想通過俞敏洪來給你講講這個話題。

1980 年,俞敏洪經過三次高考,被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錄取。

第一天去北大報到,作為農民的兒子,俞敏洪穿著布衣、挑著扁擔、揹著臉盆和棉被走進宿舍,舍友很吃驚:沒開學就有人來搞推銷了!

於是,俞敏洪一進北大,就成了一個笑話。但這不是唯一一個笑話:

第一次去學校食堂,看到同學在喝玉米粥,俞敏洪心想:玉米粥是農村的豬食啊,北大食堂怎麼吃這個?

有一次俞敏洪進宿舍,舍友在讀書。他隨口就問:看什麼書呢?舍友說:《第三帝國的滅亡》。俞敏洪滿臉不解的問:上英語系,看這種書幹嘛?舍友不屑的撇了他一眼,那個眼神俞敏洪終身難忘。

俞敏洪唯一會的體育是游泳,因為在長江邊上長大的。但他會的唯一動作是狗爬,上游泳課後,老師哈哈大笑,說從來沒看到一個人狗爬能這麼快。老師可能只是一句玩笑,但俞敏洪感到無地自容。

進入北大後,俞敏洪發現,周圍同學不論是學習上,還是文藝上、體育上,甚至交女朋友上,樣樣都比自己強。

原先在農村,身邊都是農民的孩子。到北大後,身邊有大學教授的女兒、政府領導的兒子,即使停下來一輩子什麼都不做,他們所擁有的東西可能都比自己多。

俞敏洪的自卑深入骨髓。

因為自卑,俞敏洪的學生時代基本就是「一個人的大學生活」,除了跟宿舍的幾個人認識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太認識。

用徐小平調侃的話形容就是:「我,北大團委文化部長;王強,北大藝術團團長;俞敏洪?觀眾。而且是大禮堂某個角落裡的站票觀眾!」

2017 年 5 月,俞敏洪在一次分享中,講到了兩件自己後悔沒在年輕時做過的事:第一,沒參加任何學生活動或競選學生會幹部;第二,沒有談戀愛。

「我在北大,除了讀書以外,一無是處。這是內心恐懼帶來的,作為有深刻自卑的農村孩子,我是這麼想的:

我覺得,去競選任何學生幹部,我 80%的可能都是失敗。失敗以後,被人知道了我還丟面子,那我還不如不競選。

至於談戀愛,難道我不想嗎?我在想,如果我去追一個女生,這個女生可能會說,你這頭豬,居然敢追我,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要真出現這種情況,我除了上吊和挖個地洞跳進去,我還能幹什麼呢?所以我認為,我談戀愛一定會被女孩子拒絕,拒絕會更加沒面子,我還不如不談。

為了避免失敗,我乾脆什麼也不幹。

所以,我在大學的時候,丟了整整五年的美好時光。現在我才明白,什麼都不敢幹,才是最大的失敗。」

所有物質上的缺失,都可以經過努力奮鬥來彌補,但心理上的自卑很難克服。

俞敏洪:我整整自卑了10年,自卑比狂妄更糟糕

俞敏洪克服自卑,整整花了 10 年。

「我的自卑延續了整整 10 年,直到我從北大出來,做了新東方有了錢,最後發現,我居然有能耐把徐小平和王強從美國非常好的崗位上拉回來,一起創業的時候,我才開始對自己有了內心的認可。有了徐小平和王強的鼓勵,我才從自卑中擺脫出來。」

經歷了這麼多之後,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俞敏洪自然也最有發言權。

01

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一個狂妄的人更糟糕

我在北大五年,沒有一個女孩子愛我。其實現在想來,這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情,你怎麼知道就沒有喜歡豬的女生呢?

就算你被女生拒絕了,那又怎麼樣呢?這個世界會因為這件事情就改變了嗎?

那種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我們說他狂妄,但是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一個狂妄的人還要更加糟糕。

一個狂妄的人,也許還能抓到他生活中本來不是他的機會。但是自卑的人,永遠會失去本來就屬於他的機會。

因為自卑,所以你就會害怕,你害怕失敗,你害怕別人的眼光,你會覺得周圍的人全是抱著諷刺打擊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

所以你用一個本來不應該貶低自己的元素貶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氣,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門,都被關上了。

02

擺脫恐懼是成長的第一步

當我從北大辭職出來以後,作為一個北大的快要成為教授的老師,馬上換成穿著破軍大衣,拎著漿糊桶,專門到北大里面去貼小廣告的人,我剛開始內心充滿了恐懼,我想這裡可都是我的學生啊,果不其然學生就過來了。

「哎俞老師,你在這貼廣告啊。」

「我說是,從北大出去自己辦個培訓班,自己貼廣告。」

學生說,俞老師彆著急,我來幫你貼,我突然發現,原來學生並沒有用一種貶低的眼神在看我,學生只是說,俞老師我來幫你貼,而且說,我不光幫你貼,我還在這看著,不讓別人給它蓋上。

逐漸我就意識到了,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克服了恐懼,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長。

也正是有了這樣慢慢不斷增加的勇氣,我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未來。

所以我希望你能夠認真地想一下:我內心現在擁有什麼樣的恐懼,我內心現在擁有什麼樣的害怕,我是不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這些東西,我的生命質量是不是受到影響,因為這些東西,我不敢邁出我生命的第一步,以至於我生命之路再也走不遠。

我們一生有多少事情,是因為我們不敢所以沒有去做的。

03

我是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的?

從自卑走向自信,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解決起來方法並不複雜。

其實,我就做了兩件事:

第一個是自我思想解放。

所謂的思想解放,其實就是「我不跟你們比了」,因為自卑的根源就是總和別人比較,當你意識到“我就是我,我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你就不會跟別人比成績、才能和其他東西,自卑的感覺就會慢慢減少。

第二個要做的就是建立自信的支撐點。

所謂建立自信的支撐點,就是你要在某個方面慢慢地做到跟別人一樣好,甚至比別人更好:

比如說我在北大的時候,最後兩年我就拼命背單詞,結果背到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的詞彙量已經是全班第一了,有同學來問我單詞,我就跟他們解釋這個單詞的詞義,不用查字典,同學們就開始用一種讚賞的眼光看我,我就這麼建立了一點自信。

還有,我在北大讀了大量的書,以至於在知識積累方面,不會比我的同學差到哪去。然後,我一直堅持寫東西,大三大四的時候就有一些詩歌散文在報刊上發表。儘管我不管是在英語學習、英文原著閱讀、還是對某個領域的深入研究上,比我的同學還差很多,但是我已經建立了某個自信點。

大學畢業後,我又開發了一些其它的才能,比如說教書的才能,做了新東方之後,發現自己有領導、管理才能等等。

這些加起來,就把我從一個自卑的人慢慢地轉回到一個自信的人。自從我變得自信以後,即使現在我對某些領域依舊感到一無所能,但是因為我知道我行在什麼地方,所以我一直能保持自信。

俞敏洪:我整整自卑了10年,自卑比狂妄更糟糕

04

一個從自卑走向自信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自信

大家或許都認為自卑和自信是兩個對立的概念,一個自卑的人通常沒有自信,一個自信的人,又像是不會自卑。

但是,其實只有一個從自卑走向自信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自信。

我們生活中會碰到一種人,他們從小到大沒有經受過任何的挫折,一直很聰明,成績很好,才華出眾。這樣的人一般都會表現得非常自信。如果這樣的人一輩子都有才藝有能力,也沒有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當然很幸福。

但是,其實大多數人不可能一直這樣,不管你是天才還是全能,都一定會在未來的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和挫折。

當這些人遇到挫折時,大部分的人就會開始變得很頹廢,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社會不公,變得怨天尤人,彷彿原來整個世界的陽光都是他的,但現在是一片黑暗。

這樣的人到最後,極有可能因為沒法面對現實中的問題,慢慢地進入抑鬱、痛苦、絕望的狀態。

我真的看到過一些這樣的人,少年得志意氣風發,但等到步入社會、走向中年後,發現自己人生處處是困境,最後就陷入了頹廢和憂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為少年時的自負和自傲,其實是一種表面現象,只不過是因為年少時成功來得太容易而產生的一種錯覺。

這種是自負,它是虛假的自信,不是真正的自信。

一個自信的人,假如說他是 100 分,他會給自己打 90 到 105 分;一個自卑的人,可能自己明明有 90 分,但是隻給自己打 60 分;那一個自負的人呢?就是明明自己只有 90 分,卻給自己打 190 分。

自信到底是什麼意思?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己有深刻了解,經歷了世事風雲後,能夠清楚地明白自己能否應付社會上各種風雲變幻和人生中的艱難困苦,同時也能夠深切理解自己內心,並且把能力用到恰當地方的一種人生態度。

一個人經歷過自卑,經受過打擊和挫折,最後得來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理性的自信。

願每個人都擁有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