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轉星移,七七雙吉;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傳統七夕,溝通天人

今日農曆七月七日,正是傳統節日七夕。

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而節日最能體現人類存在的儀式感,所以說,傳統節日反映了一個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基因。

“七月裡來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喜鵲搭橋長又長,銀河滾滾難隔離,聽完奶奶講故事,月下乞巧學技藝。”

“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來源於古人的星神崇拜,也是幾千年農耕生活的反映:男耕女織,田園牧歌,一牛一犁好耕田,一家一灶過日子。

“七月七,乞巧節”,七夕又是古代的“女兒節”之一。

斗轉星移,七七雙吉;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圖片丨@空谷尋芳 攝

女孩子要在這一天晚上,擺上時令瓜果,向天祭拜,乞求天上的織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賜給她們智慧和巧藝,以及好的姻緣。

天空中的星辰,與人間生活聯繫起來,七夕從而成為傳統節日中最有儀式感的節日:溝通天人,生生不息。

哲人說:有兩種事物,越是深入思考,越是感到驚奇與敬畏,那就是我們頭頂上的星辰,以及我們心中的道德律(生活智慧)。

斗轉星移,七七雙吉

《易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華夏先民仰望夜晚的星空,觀察星辰的位置變化,來確定時間座標,主要是依靠北斗七星。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在沒有曆法的時期,先民在黃昏時觀察北斗七星的位置,可以判斷當時的季節,後來也就有了“斗轉星移”這個表達時間流逝的成語。

“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先民早就開始了對北斗七星的星神崇拜。

斗轉星移,七七雙吉;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七月正好處在夏秋之交,瓜果成熟之時,先民就用新鮮的瓜果祭拜星神,發展到後來,就有了七月七的“魁星節”。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做“魁星”,也稱“魁首”。

魁星,作為星神,主文運,而七月七日是他的生日,過去的讀書人就會在這天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取功名。

七夕女兒祝織女,男士廟中拜魁星。

星神祭拜之所以選在七月七,是因為古人認為,七是一個吉祥的數字,七子團圓,七星高照等等。

《易經》:“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

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

七是人的生命週期,七歲始受教育,十四歲進入青春期,二十一歲身體完全成熟,二十八歲始有抱負,三十五歲精神完全成熟,四十二歲思考人生,四十九歲事業巔峰……

斗轉星移,七七雙吉;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女媧補天

傳說女媧創世後,第七天造人,由此正月初七是“人日”。

“七”與“吉”諧音,有的地方,稱七月為“吉月”。

七月七日又被稱為“重七”,民間把它與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九月九共七個節日稱之為“七重”。

因此,七夕是七七雙吉,吉上加吉,吉之又吉。

斗轉星移,七七雙吉;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夕”是傍晚的意思。

七夕的夜空,一道銀河橫貫南北,在銀河西邊,滿天繁星中最明亮的那顆,就是織女,附近有三顆小星,呈等腰三角形,是牛郎投給織女的牛柺子。

銀河的東邊,也有一大兩小三顆星,中間那顆明亮的就是牛郎,牛郎兩邊那兩顆暗的星就是牛郎挑著的兩個孩子。

民間也把這三顆星稱為“扁擔星”,這稍遠的地方還有四顆小星,是織女投紿牛郎的四個梭子。

傳說牛郎把書信拴在牛柺子上,織女把書信拴在梭子上,互相傳遞信息,交流感情。

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據說還需要喜鵲在天河(銀河)上搭橋,也就是“鵲橋”。

早在漢代,人們就發現,鵲巢在方向的確定和位置的選擇上都合乎建築科學,可以說喜鵲是鳥類中的建築大師,於是在幻想的神話世界中,去天河搭橋的任務就交給它們了。

斗轉星移,七七雙吉;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喜鵲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古人認為它“靈能報喜”,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

喜鵲是忠於家庭的鳥,總是成雙成對的在一起,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又搭“鵲橋”使分開的家人重新團聚,由此被看做是家庭的守護神,“鵲橋”也成為表現愛情婚姻的專用語。

《易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夫妻是人倫之始,家庭是社會之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重視家庭、重視親情的民族。

斗轉星移,七七雙吉;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夫妻和睦,家庭平安,是人間最大的福氣。

現在,七夕被很多人看成是情人節,其實真正偉大的愛情,就是普通夫妻之間那種忠誠和守候,合理分工,相互扶持,共同經營柴米油鹽的生活。

日子不免是平凡又瑣碎的,生活不可能是永無止境的浪漫,浩瀚的星空,蒼茫的大地,人間夫妻,不過要的是一份細水長流的柔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起慢慢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