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id:vv259615)

新年伊始,陽春三月

是該說一些春風拂面的吉祥話

這篇文章,許是灰暗了一些

但我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

你可以由此得到些許寬慰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我得承認,我是越加害怕無法逃脫的:“離開” “離開”---消逝、失去、死亡。在更多的時候,我都會迅速自我消化掉很多負能量,因為我害怕這 些負面的影子會影響我的心緒和行為,讓我失去我喜歡的東西,我 愛的人,那是我無法接受的事情。無論生活怎樣,我不能做自己的 劊子手。

對“生命”,對“死”的想法,該是怎樣呢?

後來我想了很久,我們其實也沒有什麼資格去定義這件事。畢竟我們,都還沒有活明白不是嗎?但是對於我來說,在我的觀念裡也許就只有兩個字---“敬畏”。

我敬重生命,畏懼死亡。

生命是強悍的,每一個生命從他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承受著越來越重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中努力地長大---努力長大是為了承受更大的壓力而生命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創造一切的不可能為可能。每個人由此而偉大,也由此而堅韌。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可同時生命又是那樣脆弱到不堪一擊。

我們哭著醒來,又哭著遺忘。我們在自己的眼淚裡認識世界,短短百年後又在別人的眼淚中迴歸自然。死,本身可能並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離開後可能就再也沒有絲毫存在過的痕跡了。自此,笙歌泯滅,哨聲遠去,銷聲匿跡......

每每想到終有一天,身邊的人事包括自己,都會突然從這個世界消失,像沒有來過一樣毫無記載,恐懼就襲面而來。

小時候不懂,以為人生很長,長到沒有盡頭,長到可以完成所有美好的夢。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死亡並開始怕死,是從我家裡兩位老人的離世。

在我的記憶裡,那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大爺是在我親爺爺之前離世的。我沒有參加葬禮,準確的說,我甚至都不知道大爺走了。但是我卻又是深切感受得到這一切的發生。

在我的記憶裡,愛情最美的樣子大概就是大爺大奶那樣的。

一生風雨,對你唯愛唯一:

青春芳華,陪你苦樂共當;耳順之年,教你寫字看報;古稀杖朝,伴你步履蹣跚;耄耋遲暮,執子偕老,佑汝安好。。。

從我初中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看起來很老了。大爺是個頗有文化涵養的學者,但是奶奶並不是琴棋書畫式的女性。可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倒是過得了長久一生。那些年的每天每天,你都能看到兩個銀絲白髮的老人,相伴在鄉間迂迴悠長的小路上,走累了,坐在田埂上,大爺會手握手教奶奶寫字,田野地頭,總會烙下一筆一畫,和著無垠蔥綠、暖色稻香,兩個背影依偎在晚霞裡的樣子,總是那麼的溫馨美好,只一眼,便懂得何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只是這樣的畫面以後再也看不到了。

歲月無情,留不住青絲變白髮。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其實在家族關係中,我並不算是他們的直系孫女,但是從小到大他們都特別疼愛我,也常常準備覺得好的東西留給我,哪怕是有個大石榴,老人家也會想著走上兩條街給我送過去。後來在外面上學,每當我週末回家,奶奶都會握住我的手噓寒問暖,大爺也以他的方式看好我,鼓勵著我。他總是比我更相信我的未來。這讓我的學生時代,增添了許多奮鬥的動力。

大爺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做夢了,我記得夢到家裡有老人跟我說話。看不清面孔,但很親切。

第二天我給家裡打電話問,家裡一切都好。但我總也覺得有什麼事沒有完成。很長一段日子之後,媽媽告訴我。 說老人家走的突然,時間倉忙怕我難過,所以就沒有讓我回家。對於我來說,必然是遺憾的。但是念於心底,也該是最好的祭奠了吧。

去年春節回家,我看到奶奶一個人坐在村頭石板上。她又老了很多,腰也彎了,也握上了柺杖。她顫顫巍巍拉住我的手,還是像很多年前一樣,拍拍我的手背:“孩子,今年有二十多了吧?上班了吧?都要嫁人了吧?長大啦孩子們都長大嘍...”

我們長大了,可她也老了。只是,如今空留她一人面對這晨起幕落,該是增添了不少獨孤吧。。他們都說奶奶老糊塗了,總是說些胡話。我回頭望了望那個銀絲白髮的身影,想到從上學到上班,我的每一個階段,我該在哪兒,忙什麼,這一年一年,她似乎沒有記差過任何。我想,再糊塗,她也一定記得那些和大爺一起走過的路,那些寫過的字,讀過的報紙......在我看來,其實她比誰都活得明白,且活得淡然。

永遠的離開,總是悄無聲息

我爺爺在老一輩中排行老五,是個性格最固執倔強的老頭。

爺爺是去年冬天去世的。在經歷了一場手術,已經恢復之後,午睡間,突然地,就走了。

當時我正在北京上班。所以,半年前我回家見過爺爺一次,簡短的幾句噓寒,竟成了最後一次見面。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生在多子多孫的家族裡,在我13歲之前,我並不被我爺爺看在眼裡。大概是那個年代的老一輩,都注重香火氣吧。奶奶去世早,家裡的孩子們都不曾見過。所以我的童年裡,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過所謂“隔輩親”的寵愛。但我還是始終,很敬佩爺爺對字畫的一生堅持。以至於從小在滿大屋的字畫中耳濡目染,我也喜歡上了拿起畫筆的感覺,因此畫畫大概是我童年唯一好的記憶了。

但是時代在進步啊,人也是會改變的。

大概是初中快結束的某一天吧,我突然就多了一份關愛。是的。爺爺他漸漸地變了,就像是突然發現了我這個孫女的存在,噓寒問暖也是成了一種常態。這大概..跟我總記著他的生日,陪他過重陽節端午節新年有關吧。也或許,人的年紀大了,更牽掛親情了。流淌在血液裡的親情,終歸是割不斷的吧。之後的許多年,我算是彌補了童年的缺失吧。

可人生總是如此無常,哪成想,假期回家那一趟,竟是這一生最後一次見面。“其實有些人,你們已經見過這輩子最後一面了。只是你還沒發覺

”,屆時再想起這句話,我才是切身感受到了其中意義。

當我再次趕回家見到爺爺,他很安靜很安靜的躺在那兒。還是一身中山裝的樣子,那個毛主席時代的印記在他身上總能感受到。我雖然看不到他的呼吸,只能聽到周遭的抽泣和喧鬧,可是他面容紅潤,祥和,就像平日裡睡著了一樣。我甚至恍惚覺得,這場儀式並不是送別眼前這位老人的。他好像就只是一個旁觀者。家人的紅眼眶,親朋的嘆息,彷彿都靜止在了門前的三炷檀香間。白日光下煙霧繚繞,總給人一種似有若無的假象感。

直到主事高呼--封棺,我才意識到,爺爺是真的已經走了。而且要永遠的離開了。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慷慨激昂得跟我講毛主席時代了。

我跟著一行家人, 從老家的大門穿過村子的主街,一路送爺爺到了墓地。在墓地,我看著那個躺著中山裝老人的棺木,由上而下緩緩落在了土裡。祭奠之後,很快的,平地隆起了新的土堆。子子孫孫在上面插滿高高的花圈,這樣就算,所謂入土為安了。那一天,有陽光,有微風,爺爺從那一刻起,長眠於此。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然後呢?

眼淚,哭訴,悲傷,這些在棺木入土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消減。親朋好友已經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也算得盡了情誼。按照習俗,未來的三年裡,每年要給逝去的人安排祭奠悼念。期間親人自然是免不了傷感。三週年,最後一次儀式祭奠。新墳變舊冢,自此,孝滿。

三年以後,朋友已經不會再去嘆息,親人也只剩偶爾的懷念。可是五年以後呢?十年呢?就連最親的人,也要忙於嘈雜的生活。沒有人會永遠沉浸在悲痛之中。沒有人會時時惦念著已經離去的靈魂。多年以後,已經很少會有人再想起,那個隨風離去的,陽 光映照的午後。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人死如燈滅。

兩位親人的離世以及自己親眼目睹送走一個人直到永遠,才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人生無常,卻也是人生之常。話說你永遠不會預知,意外和明天的太陽哪個會先到來。所以我們焦慮,卻也無可奈何。

但其實我們總是表面化的以為,停止心跳,就是最終的死亡。身體死了,便是一切都不復存在了;相對的,只要身體有著呼吸,便是活著。但事實上這樣絕對嗎?

我想有個人應該可以告訴你---CoCo,《尋夢環遊記》。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想念你。。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學的死亡;第二次是社會宣佈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管它叫---“終極死亡”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老年痴呆的太奶奶CoCo,心裡一直深深思念著一個人。就是自己身為音樂家的爸爸,米格的曾曾祖父--埃克托。而埃克托在亡靈世界存在的意義,便是他的女兒CoCo。在埃克托將要消亡的之際,被喚醒記憶的CoCo,再一次叫了“爸爸”。埃克托最終也得以與女兒在亡靈世界相逢。在亡靈世界一家牽手的畫面格外溫馨感動。離開,或許真的也從未離開吧!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點開的時候我還詫異,一部動畫片為何能拿到9.1分的好評。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對“死”多了一份豁然。才明白,它讓你記住的不只是影片,更多的,是令你記起所愛的一切。

皮克斯用了大量的骷髏形象,但是卻並沒有恐怖感,而是十一分的溫馨。在死者的世界中,不是暗黑冷清的,他們和活人的世界並沒有太大區別,甚至活得更加自由灑脫,生活更加斑斕炫彩。它不僅討論了家庭與夢想,更重要的是它討論了死亡與遺忘。

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請記住我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我開始相信電影裡說的,其實離世的人並沒有真正死去,他們還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著,在鬼門關大開這天,這些離世的人就會來到現實世界裡和親人歡聚。但是被遺忘的,不僅走不出這亡靈世界,更是會面臨“終極死亡”,魂飛魄散。

作為同樣平凡的我們,活在這個感情世界裡,一生都在牽掛和被牽掛中游走。生命的長短,似乎不在於身體存在的年限,從某種程度上講,而是在於記憶。

一個人對一個人的記憶,才是一個人在另個人心目中存活的定義。身體的死亡,是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心跳停止,是對這個社會宣佈的死亡,每個人都會如期而至。有些人離開了,無人再念,便是永遠的不存在了;而有的人雖已逝去,卻永久地活在了很多人的心裡。

但是也或許有些人,雖身體健康地活著,卻在某個人的心中早已死去,這個人,可能是別人,也可能是自己。為什麼還會是自己?因為在我看來,有些人,不是別人忘記你,而是自己早就放棄了自己,沒有意義地活著,沒有靈魂地行走著,再或者......直接選擇死去。所以說人很奇怪,有時候害怕死,有時候卻輕蔑生命。試想,自己都忘卻了自己,還想讓誰記得你呢?如此,該是最對不起自己了!生活該是多一分豁達,起碼給自己,留有一席之地。

死亡不是永別,忘記才是。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我吧,我也會依然記得你們,你也要緊握自己,為了我們都能在另一個世界等待彌補遺憾,請不要怠慢了人生!

有人說,沒有人哭,就好像死亡是一件多麼自然的事情。

——而事實上就是這麼一回事。

電影也好,現實也罷

我們沒有辦法跨越生死

終究會有一天,我們都變成昨天

這雖然是我們生命軌跡的悲傷之源

可也是幸福時刻的美好記憶

因 為

是你 陪我走過 一生一輪迴 匆匆的人間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進入夜晚的時間都要安眠

沉眠者找不到方向

失眠者找不到天堂

沒有人知道真相

因為這是陰影的面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