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1949年新中国建立,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一道分水岭。随着新政权的建立,教育领域的革故鼎新势在必行。

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湖南和平解放后,长沙军管会文教接管部遵照党中央的部署和中原文化接管部的计划进行工作,按照“暂维现状,逐步改造”的原则,接管了湖南大学。由于湖南各地解放有先有后,因而接管时间不一致。原定接管对象为湖南大学、省立克强学院、湘雅医学院、省立音乐专科学校,不久,增加国立师范学院和私立民国大学。

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这几所高校历史都很悠久:湖南大学是湖南历史最悠久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为湖南省教育中心;湘雅医学院创办于民国初年,1930年由私立改为国立,抗战期间西迁至贵阳,抗战胜利后回归长沙,在中国医学界享誉盛名,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美称;国立师范学院创办于1938年,开始设在蓝田,抗战时迁至溆浦,后迁南岳,国民政府曾想把这所学院办成全国性的师范大学,故一直没冠地名,它的创建为我省中等师资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私立民国大学原设北京,抗战中搬迁至益阳、安化、溆浦、宁乡等地,学校虽然经营多家生产事业,但资金不足,管理无方,无法维持。

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解放后,湖南省委、省政府为了适应新时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着力在湖南办好一所大学,于是将国立师范学院、省立克强学院、省立音乐专科学校、私立民国大学并入湖南大学,使之成为拥有文艺学院及音乐专科、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院、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农业学院、教育学院等7院25系1个专修科的综合大学。私立民国大学并入公立大学(湖南大学),这既受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影响,也与老解放区教育模式有关,同时也是适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之需。在接管湖南大学的同时,长沙市军管会文化接管部接管了湘雅医学院。1950年省人民政府接办私立修业高级农职业学校,随即将其升格为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经过这一次整合,湖南的高校保留有3所,即湖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及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

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院系调整”是建国初期教育领域“以苏为师”的一个重要标识。从1951年底开始,中央政府按照前苏联经验对全国高等院校分批进行调整。是年11月,召开了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讨论工学院的具体调整方案。会上制定了全国工学院系调整方案。这一方案涉及到湖南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将武汉大学的矿冶工程系、湖南大学的矿冶系、广西大学的矿冶系、南昌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出来,在湖南长沙成立独立的矿冶学院,以培养有色金属的采矿冶炼人材为主,并增设采煤系及钢铁冶炼系。不久,1952年全国性的院系调整计划出台。据此精神,将湖南大学的矿业系调出,与武汉大学等5所院校的相关系科合并于长沙组建中南矿冶学院。同时,将湖南大学相关系科调入全国十大院校,仅留土木系和文教学院作为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的基础。

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1953年10月16日、28日,在湖大原址上分别成立了两所高校: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1958年湖南大学交由湖南省管后,改名为湖南工学院。1959年7月,在湖南工学院基础上成立了新的综合性的湖南大学。1960年又以新湖南大学的铁路运输、铁道建筑和桥梁隧道3个系科为基础,组建长沙铁道学院。1957年11月,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由湖南教师进修学院改建的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经过上述调整,到1957年止,湖南高校数量有所增加,由建国初期的3所增加到5所,具体为: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湘雅医学院、湖南农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湖南高校的调整合并,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将现有几所高等学校的一部分进行合并,组建新的高等院校。如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南师范学院、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农学院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其二,“将现有的一所或几所学校的一部分或全体并入实力较强的高等学校。”如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湖南师范学院,就属于该类型。

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院系调整”给湖南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便于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好一批独立的专业学院,使得高等学校的分布趋于合理,办学目标更为明确;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院系调整中,采取简单“一刀切”的办学模式,造成文理分家、理工分割,学术结构支离破碎,不利于复合型尖端人才之培育。例如,湖南大学是素有“千年学府”美誉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在“院系调整”中,校名被取消,所有系科分别调给10余所院校,李达、王亚南等知名教授被调走,湖南大学变成纯工科院校,使得湖南20年时间(直到1974年恢复湘潭大学为止)无综合型大学,严重影响到湖南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严重迟滞了湖南现代化建设进程。

50年代湖南高校的“接管改造”与“院系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