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沉下身子 帶著真情爲民脫貧

楊健:沉下身子 帶著真情為民脫貧

工作中的楊健

“工作隊是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是點亮農村新希望的火種,要帶著親情駐村,帶著熱情解難,帶著真情幫扶,切切實實讓村民富起來,過上好日子”溝頭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楊健說道。

溝頭村坐落在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新莊鎮,共有人口3098人。2016年,該村由於基礎條件差,產業結構單一,群眾收入微薄,全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為0.76萬元,且存在村“兩委”班子人心不齊,發展意識不強等現象。

杨健:沉下身子 带着真情为民脱贫

佈置村部展板

2017年4月,宿州市紀委、監察委第四室主任楊健從繁華的都市來到蕭縣最偏遠的貧困村,任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自駐村以來,楊健帶領駐村工作隊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的目標任務,以“抓鐵有痕,落地有聲”為工作理念,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助力鄉村建設,在短短兩年時間裡,為溝頭村爭取資金1063萬元,落實扶貧幫扶項目10餘個。

2017年,溝頭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9.36萬元,,全村脫貧153戶26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1%,順利通過了省第三方驗收評估,完成了貧困戶脫貧、貧困村出列的任務。兩年來,溝頭村連續多次在全鎮農村環境整治提升評選中獲得第一名,先後榮獲“全市脫貧示範村”、“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村民口中的“好書記”

杨健:沉下身子 带着真情为民脱贫

看望住院的貧苦戶

衛生室為什麼沒有動工?陳大爺的危房改造怎麼還沒弄好?這家低保該不該享受……楊健坦言,去年4月駐村後,由於時間短工作緊,他只能加班加點推進工作進度,瞭解該村的村情、貧困戶底數、貧困戶致貧原因、產業發展情況等。他每天,不論白天還是傍晚,經常走村串戶,瞭解民情,聽取呼聲。

“楊書記經常到我家裡來,與我拉家常,給我講政策......”溝頭村貧困戶李令成說道。楊健經常帶著駐村工作隊通過精準細緻開展入戶實地走訪和“面對面說扶貧群眾會”等活動,繪製了溝頭村扶貧攻堅作戰圖;並根據貧困戶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對症下藥,對全村現有在檔貧困戶先後落實了金融扶貧工程、社會幫扶工程、健康扶貧工程、教育扶貧工程、產業扶貧工程、光伏發電工程等項目,每個貧困戶不少於6個幫扶措施,幫扶措施覆蓋到每個貧困戶。

“村出列,戶脫貧”關鍵是要培育出適合當地的主導產業。楊健針對溝頭村產業項目薄弱、集體收入低的問題,與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道想辦法、找出路,從村集體經濟基礎、區位特點、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引領群眾發展畜牧養殖、特色大棚蔬菜種植等高效農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發展集體經濟,投資入股創辦扶貧工廠,建設恆溫冷庫,實施了農機租賃。

“楊書記是我們溝頭村最受歡迎的人,村裡人有啥困難,都是直接找他,向他諮詢政策、反映困難”86歲的貧困戶王書雲高興地說道。

村兩委眼裡的“好領導”

杨健:沉下身子 带着真情为民脱贫

查看環境治理

“火車開得快不快,還得車頭帶”駐村期間,面對溝頭村“兩委”班子人心不齊,楊健積極與村“兩委”班子成員溝通交流,廣泛開展調研走訪。通過定期召開全村黨員幹部大會,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實施全面對標落實行動,讓黨員幹部看清差距,在思想上達成發展共識,不斷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同時,在全村範圍內開展“亮明黨員身份”活動,切實發揮“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模範作用。通過抓黨建示範引領,鼓舞了全村黨員幹部的士氣,營造了謀求新發展、實現大跨越的濃厚氛圍。工作隊全體成員始終將“強班子、帶隊伍”貫穿於駐村工作中,與“兩委”幹部一道,先後舉辦了全村黨員幹部培訓20餘次,組織村幹部和黨員外出學習考察3次,著力提高了村“兩委”幹部的政治站位和服務意識。

對於重大問題,實施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聯席會議制度,集體研究、集體決策,進一步整合了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的力量,使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更加鞏固。通過大力推進村黨務、政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推進農村基層工作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實現了“兩委”班子從不會幹事變為善於幹事、從埋頭苦幹變成用心巧幹的轉變。

“楊書記來了,我們幹勁大,以前村裡很多好事都難成,經過楊書記耐心細緻的做工作,現在都解決了。我們都願意跟著楊書記幹!”溝頭村村委會主任李令選表態道。

“大賴”心裡的“好兄弟”

杨健:沉下身子 带着真情为民脱贫

與李兵談心

“我的扶貧款怎麼還沒有發給我,老子就是不脫貧摘帽,你是上面派來扶貧的楊書記,你可要多扶扶。。。。我”駐村不久,一天大清早,溝頭村出名的“大賴”李兵就賴在村部,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十幾年來,“大賴”一天三酒,遊手好閒,什麼都不幹。多次揚言,想讓他脫貧沒門,不然老子還去到鎮、到縣上訪去。

“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楊健暗暗地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李兵重振信心。只要一有時間,楊健就會反覆耐心的做李兵的思想工作,勸其戒酒。村民每次看到都會說,李兵無藥可救。

一次,楊健路過李兵家門口,看到家裡雖然一片狼藉,但院裡的花草漲勢很好,而且修剪的很有造型。“李哥,你的花草修剪的很好,造型很獨特。”楊健親切的說道。

“楊書記,這幾十年來,我都沒聽到有人誇過我。我父母罵我不爭氣,孩子們嫌我喝酒。老婆也讓我氣跑了。左鄰右舍看不起我。給我起個外號大賴。就你每次見到我,都會鼓勵我。”李兵飽含熱淚地說道。楊健隨後根據村裡的實際情況。給李兵安排了輔助崗,負責全村的花草樹木修剪,村規民約的義務宣傳員。自此以後,李兵徹底戒酒,通過勞動自食其力。

溝頭村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從從李兵的轉變中,意識到扶貧不能靠送錢送物,而是要自立自強,才能真正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現如今,村民看到李兵修剪的花草,會豎起大拇指。

杨健:沉下身子 带着真情为民脱贫

溝頭村孝文化牆

如今的溝頭村,水泥路寬敞平坦,路燈整齊劃一,道路兩旁的綠化鬱鬱蔥蔥,垃圾箱排列有序,一座座農家小院乾淨整潔,廣場上的老人和孩子悠閒自在,荷塘裡花開正豔,荷影綽綽……走進溝頭村一幅幅美麗畫卷印入眼簾,儼然一個精緻的花園,讓人頓感愜意。

杨健:沉下身子 带着真情为民脱贫

入戶看望貧苦戶

“在全市像我這樣的駐村幹部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沉下心,真幹實幹,一定能夠打贏脫貧摘帽這場“淮海戰役”,和全國一起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標。”楊健自信地說道。(程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