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紗報價全線回落!什麼情況?

據青島、張家港、廣州等地的棉紗貿易商反映,近兩日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產地棉紗FOB、CNF(或CIF)報價

振盪回調,一些品牌大廠C40S及以上高支、高配棉紗調整略大;C16S、C21S等包漂棉紗因北方市場詢價、出貨差強人意而相對平穩;進口OE紗、低支環紡紗延續疲軟、偏弱格局,但港口保稅、即期裝運數量持續增長,貿易商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

進口紗報價全線回落!什麼情況?

從調查來看,8月份抵港或預計抵港的進口棉紗數量較6、7月份回升勢頭比較明顯,一方面隨美元指數連續走強,包括印度盧比、越南盾、中亞盧布、人民幣等大幅貶值,刺激東南亞、中亞等各國棉紗、紡織品服裝等出口;另一方面東南亞各國紛紛出臺扶持棉紗、坯布等出品的措施(如自2018年7月1日起,根據印度與孟加拉國、中國、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等國簽訂的《亞太貿易協定》,部分紡織品出口獲得關稅優惠),效果開始顯現;另外,受原油、PTA、滌綸短纖等價格強勁上漲的影響,近期印巴、印尼、越南等化纖紗、混紡紗等的價報價被動上調,部分中小紗廠迫於成本高企、銷售遲滯而轉向中低支純棉紗生產。

是哪些原因導致保稅、船期外紗報價下滑呢?分析歸納如下:

其一、人民幣快速貶值,貿易商和織造企業棉紗進口成本大幅上升,內外倒掛趨勢加劇導致中國企業觀望情緒濃重;外單合同中無明確要求或可協商溝通則儘可能採用國產棉紗了單。近兩日在美元指數迭創年內新高逼近97的壓力下,人民幣匯率最終失守6.9整數關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刷新年內低點6.9336),能否破7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不僅中國買家簽約期貨紗大減,對8月份部分履約合同也採取了緩期裝運、協商取消等操作。

其二、8月份以來ICE棉花期貨大幅下挫,引發美棉、澳棉、西非棉、印度棉等現貨和遠月船期報價隨之大跌,印巴及其它各國紗廠原料成本預期下滑。8月1日以來,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從89.76美分/磅一路跌至80.60美分/磅,跌幅達到10.2%,與之相呼應的是C/A棉SM級、EMOT/MOT棉SM級及西非棉SM級現貨報價分別回落6.58%、6.51%及6.33%。隨紗線成本下滑,各國紗廠主動下調即期、船期報價以激發中國企業進口;

其三、鄭期及國內棉花現貨聯袂下行,國產棉紗的競爭力繼續提升,進口紗面臨被忽略乃至擠出中國市場的風險。8月中旬以來受2017/18年度儲備棉輪出延長一個月、國內棉花供給相對充足、主產棉區天氣較好等利空影響,CF1901合約從17375直落跌至16220元/噸,跌幅6.65%;2017/18年新疆棉現貨報價也整體回調300-500元/噸;而儲備棉輪出新疆棉的日成交均價穩定在15300-15500元/噸。

紡織企業原料成本下滑、產銷淡季到來及中美貿易戰對產業影響初步顯現使市場棉紗報價穩中回落,C32國產紗與印度、越南包漂紗的倒掛空間擴大到1000-1300元/噸(已清關);江浙、廣東、山東等一些織布廠和貿易商採購、經營重點轉向國產紗,暫時減緩或放棄進口紗操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棉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