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纱报价全线回落!什么情况?

据青岛、张家港、广州等地的棉纱贸易商反映,近两日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产地棉纱FOB、CNF(或CIF)报价

振荡回调,一些品牌大厂C40S及以上高支、高配棉纱调整略大;C16S、C21S等包漂棉纱因北方市场询价、出货差强人意而相对平稳;进口OE纱、低支环纺纱延续疲软、偏弱格局,但港口保税、即期装运数量持续增长,贸易商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进口纱报价全线回落!什么情况?

从调查来看,8月份抵港或预计抵港的进口棉纱数量较6、7月份回升势头比较明显,一方面随美元指数连续走强,包括印度卢比、越南盾、中亚卢布、人民币等大幅贬值,刺激东南亚、中亚等各国棉纱、纺织品服装等出口;另一方面东南亚各国纷纷出台扶持棉纱、坯布等出品的措施(如自2018年7月1日起,根据印度与孟加拉国、中国、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等国签订的《亚太贸易协定》,部分纺织品出口获得关税优惠),效果开始显现;另外,受原油、PTA、涤纶短纤等价格强劲上涨的影响,近期印巴、印尼、越南等化纤纱、混纺纱等的价报价被动上调,部分中小纱厂迫于成本高企、销售迟滞而转向中低支纯棉纱生产。

是哪些原因导致保税、船期外纱报价下滑呢?分析归纳如下:

其一、人民币快速贬值,贸易商和织造企业棉纱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内外倒挂趋势加剧导致中国企业观望情绪浓重;外单合同中无明确要求或可协商沟通则尽可能采用国产棉纱了单。近两日在美元指数迭创年内新高逼近97的压力下,人民币汇率最终失守6.9整数关口(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刷新年内低点6.9336),能否破7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不仅中国买家签约期货纱大减,对8月份部分履约合同也采取了缓期装运、协商取消等操作。

其二、8月份以来ICE棉花期货大幅下挫,引发美棉、澳棉、西非棉、印度棉等现货和远月船期报价随之大跌,印巴及其它各国纱厂原料成本预期下滑。8月1日以来,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从89.76美分/磅一路跌至80.60美分/磅,跌幅达到10.2%,与之相呼应的是C/A棉SM级、EMOT/MOT棉SM级及西非棉SM级现货报价分别回落6.58%、6.51%及6.33%。随纱线成本下滑,各国纱厂主动下调即期、船期报价以激发中国企业进口;

其三、郑期及国内棉花现货联袂下行,国产棉纱的竞争力继续提升,进口纱面临被忽略乃至挤出中国市场的风险。8月中旬以来受2017/18年度储备棉轮出延长一个月、国内棉花供给相对充足、主产棉区天气较好等利空影响,CF1901合约从17375直落跌至16220元/吨,跌幅6.65%;2017/18年新疆棉现货报价也整体回调300-500元/吨;而储备棉轮出新疆棉的日成交均价稳定在15300-15500元/吨。

纺织企业原料成本下滑、产销淡季到来及中美贸易战对产业影响初步显现使市场棉纱报价稳中回落,C32国产纱与印度、越南包漂纱的倒挂空间扩大到1000-1300元/吨(已清关);江浙、广东、山东等一些织布厂和贸易商采购、经营重点转向国产纱,暂时减缓或放弃进口纱操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棉花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