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微課堂」黃火青:炭來煉就丹心赤

他以77歲的高齡擔當大任,將自己的名字寫入檢察機關氣勢恢宏的歷史篇章;他勇於擔當,站在審判席上,義正詞嚴地指斥江青的胡攪蠻纏,將公平正義化作春風,驅走籠罩在人民心頭的烏雲。他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為剛剛恢復重建的檢察機關照明方向;又如一股隨風入夜的細雨,將那份獨有的對待生活的樂觀與熱情沁人心田。

「培訓微課堂」黃火青:炭來煉就丹心赤​1977年10月,在中共中央徵求修改1975年憲法的意見時,全國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人民解放軍8大軍區,35箇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國家機關及軍事機關,都提出了“重新設立人民檢察院”的建議。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檢察制度初建,到“文革”前檢察工作在曲折中向前發展,再到“文革”中檢察機關被徹底取消,人民檢察制度的幾起幾落,讓人們更加感受到人民檢察制度在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經濟、民主法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1978年3月5日,葉劍英委員長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上莊嚴宣告: “鑑於同各種違法亂紀行為作鬥爭的極大重要性,憲法修改草案規定設置人民檢察院,國家的各檢察機關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公民是否遵守憲法和法律,行使檢察權。” 就在這次大會上,黃火青被選舉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成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恢復重建後的第一任檢察長。

沒有做過檢察工作的黃火青,走上檢察機關的最高領導崗位後,開始以最快的速度熟悉檢察業務。他不顧自己已是77歲的高齡,認真學習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有關政法工作的歷次指示,學習有關法律知識,瞭解世界各國的檢察制度情況,研究分析我國檢察制度的歷史發展和特點。除了加深理論知識的學習,黃火青下基層、搞調研,認真聽取每一次的工作彙報和調查研究的新情況、新問題。就這樣,他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加深了對檢察工作的瞭解,對於如何加強檢察工作的建設也有了深切的體會:同時,他也愛上了自己的這份新職務和黨中央交付的新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