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術像競技體育,要分秒必爭!切口縫合縮減到0.01公分也是突破

做手術像競技體育,要分秒必爭!切口縫合縮減到0.01公分也是突破

幼小的生命宛如春天萌發的新芽

孩童的笑臉是那樣純潔無瑕

每一聲砰砰的心跳都是明天的一角

每一個小小的生命都是祖國的希望

用我的雙手治癒

多麼神聖多麼美好

未來在我手上

感覺生命的重量

我們是平凡人

❤️ 我們是不平凡的兒科醫生 ❤️

今年的8月19日是首箇中國醫師節,繼教師節、記者節、護士節後,正式成為第四個行業節日。本週,讓我們走進浙大兒院,聚焦這一特殊群體——兒科醫師。

人物篇

“黃醫生,孩子現在能喝甜牛奶嗎?”

“現在生冷的食物都不能吃,如果很想喝的話最好是常溫的純牛奶。”

上午8時許,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黃壽獎正在進行日常的巡房工作,每當走進一間兒童病房,就會有家屬不停地向醫生詢問孩子的狀況。

做手術像競技體育,要分秒必爭!切口縫合縮減到0.01公分也是突破

黃壽獎醫生為新生兒檢查術後恢復情況

這是一個出生才十幾天的小傢伙,因先天性環狀胰腺炎引發十二指腸梗阻。“待會拍個片子,看看恢復情況,”黃醫生告訴家屬,“等腸管恢復正常,能夠順利進食就可以出院了。”這位新生兒在出生後的第三天就進行了手術,目前處於術後恢復期。

像這樣的日常巡房,黃醫生每天要進行兩次,每次看望20至25個患者不等。“這是為了及時瞭解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黃醫生說。

醫者有仁心

自2002年起,黃壽獎至今已入行十六年,主要擅長小兒外科常見疾病的腹腔鏡手術與NEC(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常見疑難危重病及其併發症的診治。

在患者及其家屬眼中,黃醫生是一個性情溫和,說話耐心的人。小逸是個早產兒,因患上NEC(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入院治療,術後住院長達半年。就在今年4月,即將出院的那天,小逸送給黃醫生一個暖暖杯,並說道,送杯子寓意“感謝一輩子”。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水杯,但孩子的這個舉動還是讓黃醫生倍感暖心。

做手術像競技體育,要分秒必爭!切口縫合縮減到0.01公分也是突破

黃壽獎醫生門診中

然而,黃醫生有時也會遇到不理解他的病人。某次,黃醫生會診了一位特意從外地趕來的患者,家屬表示孩子經常陣發性的腹痛。經評估,孩子的身體並無大礙,只需注意平時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慢慢調養即可。黃醫生如實告訴患者,但是患者家屬不樂意了,他認為跑了那麼遠的距離,最後醫生竟然連藥都沒開。

提到這件事情時,黃醫生無奈一笑,“醫生是要治病,但如果能夠不開藥就儘量不要浪費患者的錢。”從患者的利益出發,為患者服務是黃醫生一直恪守的原則。

細緻即突破

2016年,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普通外科開辦了日間手術模式,保證患者在24小時之內完成手術並出院,極大縮減了入院時間。

“目前,日間手術的患者在早上8點入院,下午3點基本可以出院;而下午入院的患者,在晚上8點後可以出院。”作為日間手術的負責人,黃醫生估算今年的日間手術量將突破4000臺。

“雖然時間變短了,但是質量可不能降低。”黃醫生說,“一件事情會做與做的細緻是完全不同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悟,來源於他對科研的熱愛以及對不斷提升學術水平的渴望。

黃醫生在2008年獲得在職碩士研究生學位後,又於2010年攻讀全日制博士學位,至今已發表了7篇醫學論文,其中有3篇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

2011年,黃醫生前往德國基爾大學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進修八個月的時間。對待醫學需嚴謹和細緻,是黃醫生在德國進修期間學習和感悟到的,他也將這種“匠心”精神運用到日間手術當中。

“做手術其實類似於競技體育,分秒必爭,提前0.01秒對運動員來說是一種突破,對醫生來說切口的縫合縮減0.01公分也是一種突破。”目前,黃醫生能夠將手術切口從1.5公分縮小至1.0公分,短短0.5公分的差距,是經歷無數次手術的實踐換來的。

做手術像競技體育,要分秒必爭!切口縫合縮減到0.01公分也是突破

黃壽獎醫生正在為患者做日間手術

這天,日間手術的手術量為29臺,上午需完成22臺,下午需完成7臺,兩間手術室同時進行。可以得出,一位主刀醫師一天約進行15臺手術。

“剛剛這臺手術的患者才2歲零一個月,他是右側腹股溝斜疝,手術大概15分鐘就完成了,這次完成的切口約0.6釐米,不足一公分。”話音剛落,黃醫生一溜煙又進入了手術室,開始下一場手術,而一部分患者家屬久久佇立在手術室外,臉上帶著殷切的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