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儿科医生都是数学家 负责是必备的态度——走近儿科急诊医生

每个儿科医生都是数学家 负责是必备的态度——走近儿科急诊医生

幼小的生命宛如春天萌发的新芽

孩童的笑脸是那样纯洁无瑕

每一声砰砰的心跳都是明天的一角

每一个小小的生命都是祖国的希望

用我的双手治愈

多么神圣多么美好

未来在我手上

感觉生命的重量

我们是平凡人

❤️ 我们是不平凡的儿科医生 ❤️

今年的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继教师节、记者节、护士节后,正式成为第四个行业节日。本周,让我们走进浙大儿院,聚焦这一特殊群体——儿科医师。

急诊篇

大家印象中的急诊室是怎样的?人头攒动,喧嚣吵闹?并不全是的。

每个儿科医生都是数学家 负责是必备的态度——走近儿科急诊医生

他们年轻时的选择 我们无助时的依靠

“急诊室医生分白班、前夜班和后夜班,24小时都会有人。”陈静住院医师今天是白班,中午由其他同事代十几分钟的班,匆匆吃过午饭,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每个儿科医生都是数学家 负责是必备的态度——走近儿科急诊医生

在这里,白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期间是没有休息时间的。陈静医生第二天又要换成夜班了,她曾连续6天值夜班。晚上的急诊室从不安静,人来人往,陪伴着值班医生的,是一个个无眠的夜晚。

作为医生,难道她会不知道不断地昼夜颠倒不利于健康吗?

“学医时想过会这么辛苦吗?

“选择医生这行时没想那么多,总觉得自己年轻。”陈医生笑着说,“有时候,早上8点下了班,下午5点又来上班。”

近年来,浙江医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从数量上看,2017年全省执业(助理)医师17.95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62人,比2013年增长0.76人。

从学历结构上看,研究生占12.37%,本科占52.57%;

从职称结构看,正高占6.24%,副高占14.80%,中级占30.53%;

从工作量看,2017年完成诊疗人次59480.5万人次,诊治住院病人946.8万人。

从学生成长为医生 每个儿科医生都是数学家

“孩子多少斤重?”每一个患者,陈医生都要问一下体重。“儿科医生都是数学家,”陈医生笑着说,“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体重’,因为用药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来计算剂量,不能出错。”

医生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职业,学医的年轻学子们要经历比其他专业更长的本科期(普遍5年),研究生期间更是大多数时间都要在医院实习。在其他专业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时,他们可能还在上自习、背厚厚的专业书。

“用过的书至少这么高吧。”陈医生用手比了比办公桌的高度。

每个儿科医生都是数学家 负责是必备的态度——走近儿科急诊医生

临床医学专业历年来都是最热门的报考专业,也是同一层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

浙江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最高分位居全校之首,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学生中位居全国各省1000名以内的人数占录取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有不少是各省总分前100名考生。

“负责”不需要说出来 因为大家看得见

一天下来,陈医生没说过职业的崇高,没提起如何为患者着想,但记者在她无数次使用消毒液的手上看到了“负责”两字。

每个儿科医生都是数学家 负责是必备的态度——走近儿科急诊医生

急诊室里进进出出的众多患儿,陈医生在使用听诊器时、看口腔时、触摸患儿肚子时……每一次接触孩子前,她都会用消毒液擦手。一天下来,她没有多少和记者说话的时间,也没有特别感人至深的“金句”。和每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一样,她尽心尽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新生儿也在这里看诊。”陈医生介绍,因为新生儿比较娇弱,如果在门诊长期等待比较辛苦,“大家各司其职吧。”

“各司其职”四个字,中性、平凡,没有过多感情色彩。但它放到医生身上,就是一种责任,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一样。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每一个医生穿上白大褂,他就承担起了对生命负责的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