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芯發布致歉信,自主創新從來沒有捷徑

紅芯“自主研發”國產瀏覽器

8月15日安全辦公瀏覽器研發商紅芯宣佈完成2.5億元C輪系列融資。本輪融資主要來源於紅芯目標行業市場的戰略投資,投資方除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戶外,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資本繼續跟進投資。

而獲得融資的主要原因在於紅芯通過研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瀏覽器核心技術,推出世界第五顆也是唯一一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紅芯Redcore。

要知道世界上四大主流瀏覽器內核(微軟IE瀏覽器內核Trident、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Blink、蘋果Safari內核Webkit、火狐瀏覽器內核Gecko)皆為國外所有,而紅芯研發出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真的是令國人無比自豪的事情,獲得2.5億元融資理所應當。

此前紅芯創始人兼CEO陳本峰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由於目前瀏覽器內核均是採用國外技術,紅芯要研發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這樣才能建立真正的雲安全。

然而事情總不是想象中那麼美好,8月16日,有網友在對紅芯瀏覽器安裝包解壓後發現,最終得到一個版本號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這也是谷歌瀏覽器Chrome最後一個支持Windows XP系統的版本。紅芯Redcore的自主研發還成立嗎?不少網友都表示紅芯只是“谷歌瀏覽器換了層皮”,並非自主創新。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陳本峰表示“下一步可能就不做宣傳了,我們就想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這次可能真的是因為融資宣傳的比較猛,然後才會這樣。”

紅芯發佈致歉信

面對外界質疑的造假事件,陳本峰否認了這一說法,稱“紅芯是在通用架構基礎上所作的創新, 我們從來沒有避諱自己是基於Chromium內核進行的開發。”

8月17日,紅芯在其官方微信上發佈了一封致歉信,表示紅芯瀏覽器的內核Redcoe是基於國際通用的開源Chromium內核架構進行改造和創新,對宣傳存在的誤導表示道歉。同時表示,“公司在宣傳過程中應該更強調具體功能和客戶價值,而不應特別強調國產自主”。

針對這一事件,360公司PC瀏覽器事業部總經理梁志輝說到,“使用開源內核並不等於抄襲,重要的是要遵守開源社區的規範。Chromium在開源授權協議上是支持二次開發的,但要求在瀏覽器中標註來源,你不能用了人家的代碼,之後又說內核是自己自主研發的。”

關於紅芯瀏覽器下架一事,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婧解釋,因為技術部啟動應急預案,開始自查。但紅芯創始人兼CEO陳本峰卻有另一套說辭:“本想大事化小,但事件發酵得太快了,我們隨時會將產品上架,而且不會改任何東西。”

媒體評論

@澎湃新聞

明明就是基於他人開源技術,卻隻字不提,反而高調宣傳“紅芯就是做中國自己的內核”,“掌握內核技術,企業才能真正做到應用安全”,甚至列出一系列政府官網為自己產品背書,把樸素的家國情懷換算成滿滿的商業算計。

@光明網

要對那些為了拿項目、“釣”融資而不惜偽造技術、剽竊產品的偽創新行為進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打擊,對那些打著什麼“爭光”幌子實際進行坑錢騙名的偽創新者及其機構,必須繩之以法,才能以儆效尤。

機構評論

@某投資人

軟件行業,抄襲模仿一部分是常事,但是對於核心模塊全盤照抄,還說自己獨創,這就是人品問題。另外,技術層面的抄襲,很多投資機構投進去的時候其實是不清楚的。紅芯的投資人這次應該是掉溝裡了。

@某早期投資人

現在投資機構還沒到審代碼的水平,專家給的意見也不見得全面、深入,畢竟精力有限且不存在太多利益關係。技術類早期項目是賭賽道、投人,人靠譜、背景光鮮、有成功履歷、業績認可,就出手了,B輪以後的項目一面是已有機構背書,一面是市場部分驗證。

我們希望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掌握芯片、瀏覽器、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然而自主創新從來都沒有捷徑,妄想一步登天,必然摔得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