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水歸槽保安寧——靖遠縣防汛工作綜述

(通訊員 張強中)7月23日14時,由於連續2天的強降雨,黃河水位陡漲,湧入靖遠縣的的黃河2號洪峰(洪峰流量2910立方米/秒)沿著河堤奔流直下,形成一道道“瀑布牆”,部分河段洪水漲幅達1.5米,但防洪工程堤岸“固若金湯”,巍然屹立在黃河兩岸守護著一方水土的安寧。

延綿千里的黃河靖遠段防洪工程在抵禦洪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暴雨來的時候再也不怕洪水淹上來,防洪堤壩修得牢固,雖然河水猛漲可是咱心裡踏實。”站在烏蘭鎮營房村的黃河護堤上,村民包正鵬告訴記者。遠處洶湧的黃河水還在拍打著岸堤,採用“格賓籠”加固後的河岸經受著河水的一次次“洗禮”。

“2012年的一場洪水就是因為沒有防洪工程保護,淹沒了許多農田和房屋。”回想起多年前黃河流域遭遇的嚴重洪澇災害,烏蘭鎮營房村包正鵬仍記憶猶新。

據瞭解,黃河干流甘肅段防洪工程是列入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重點水利項目,也是甘肅省“6363”水利保障行動方案確定的防洪減災重點工程。2015年7月31日,國家發改委批覆了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批覆治理河段總長262km,工程總投資34.86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23.91億元,工程計劃3年完成。其中靖遠段工程概算總投資5.76億元,新建堤防9.883公里,新建護坡和護岸60.68公里。

自2015年項目黃河干流甘肅段防洪工程以來,當地通過採取堤防建設、河道疏浚清淤、護岸工程和生態治理等措施,有力提高了流域防洪減災能力。

“原來淤積狹窄的河道,經過整治後,河床寬了不少”。在岸邊值守汛情的烏蘭鎮黨委書記李學雄說。記者在現場看到,治理後的黃河水岸,魚塘密佈,河中有水鴨三五成群覓食,歡快的水鳥不時飛過。

“靖遠段防洪工程於2015年10月13日開工建設,共分8個標段,涉及平堡、北灣、烏蘭、糜灘、三灘、東灣6個鄉鎮,建護岸28段,31.883公里,堤防2段,3.526公里。設計變更後,建護岸28段,29.763公里,堤防2段,長度為3.853公里。目前已經全部完成。”靖遠縣水務局局長張兆中介紹,連日受強降雨和黃河上游水庫加大洩洪流量的影響,黃河靖遠段水位持續上漲,靖遠縣黃河段洪峰最高值達到了3500立方米/秒,正是由於防洪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洪水能夠平穩過渡,災情大為減輕。

據悉,靖遠縣防洪工程年保護靖遠耕地16.6萬畝,保護人口18.4萬人。如今兩岸堤岸穩固,堤面平整,洶湧的河水在寬闊的河道順暢通過。

在建造靖遠段防洪工程的同時,該縣輔助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不僅減少沿河農村的洪澇災害,還有效緩解了流經城市河流的防洪壓力。今年共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2項,投資6280萬元,治理溝道6條,治理長度27公里。目前完成投資2800萬元,完成治理長度12公里。

據張兆中介紹,中小河流治理堅持清障清違先行、清淤護岸並重、因地制宜築堤修陂,維護河流自然形態,重點保障河道行洪通暢,提高流域綜合防災減災能力,使受洪水威脅嚴重、洪澇災害較頻繁的重要河段防洪能力明顯提高。

此外,該縣也在探索試行長效管護、水資源管理、水域岸線管理保護為主的河長制。針對河道內出現的違法行為和突發事件,縣、鄉、村三級河長認真履職,定期開展巡河檢查和日常巡察保潔工作。河長辦梳理編制全縣河流溝道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集中將全縣河流、河道、河岸內的“髒、亂、汙、堵”納入重點拆違治亂對象,制定工作計劃。今年對重點河流、溝道進行了28次巡河檢查、日常監督管理,巡河長度達到8960公里以上。共查處越界開採、濫採濫挖、破壞溝道、破壞生態環境等違法活動23處。

如今,在糜灘鎮,筆者遠眺黃河兩岸,綿延上千米的堤壩種上綠油油的青草,樹木林立,風景如畫。附近的村民楊忠大加讚賞:“現在的黃河兩岸環境整潔美麗,我們沒事就來走走。” 當地還在河邊建起了健身小廣場,讓村民在茶餘飯後到河邊散散步、鍛鍊身體,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