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教授建議,40歲以下職工按工資比例交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你怎麼看?

用戶65969511


教授,一個讓人尊敬的稱呼!

教授,一個讓人崇拜的職稱!

可有兩個教授,卻提出了一個不同凡響,如落地驚雷般的嚇人理論!

40歲以下以工資比例交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也就是說:如果你捨不得這點錢,那麼你就生二胎,如果你不生二胎,那麼這錢就去給生二胎的家庭了!

可憐的中國往後那三千萬光棍,雖然你沒辦法生娃,可別人生娃你也得送出一個大大的紅包,那娃還不感謝你!

可憐的那些由於身體原因生不出娃或生不了二娃的,別人生二娃,你也得準備紅包,雖然你們素不相識!

丁克家庭,你們不生娃,那你們的錢拿去讓別人生二娃去……

不知那兩個教授是怎麼研究的,他們的腦袋裡到底裝的是什麼?如此妨礙社會公平的理論也能堂而皇之的發表?

只能說想出名的教授總於出名了!!!


寶爸社評


實際上太多人很激動,是沒有注意到:劉志彪的這個提案中,設立育基金屬於中期措施,所謂中期,也就是5-15年以後的事,並非要現在就要徵收。

很多人沒看完全文,發現要扣工資就開始罵了,但其實這一點只佔全文的10%不到,讓我們看看其他95%部分他講了什麼。


我們一起來理一理。看看他全文說了啥。


在他的方案中,促進生育的政策分為:短期措施,中期措施,長期措施。


短期措施(3-5年):全面放開生育,重建國家公共托幼體系,幼兒園可能要納入義務教育範圍,小學會增加在校時間,減輕父母們的負擔。


中期措施(5-15年):用生育基金來補貼生育多的家庭,同時延長產假時間,建立育兒假制度,給二孩家庭提供住房補貼等等。


長期措施是(15-30年):對二孩家庭減稅,給相關企業減稅,發育兒津貼等等。(等於是讓政府從國防辦公經費中省出錢來,真金白銀的補貼老百姓)


如果他提上面這些,估計這新聞出來,老百姓會誇他是個好專家。


但問題是,凡是政策都是有成本的,越是好政策,成本越大,所以真正的專家提出政策,還要說明成本是何而來?


關於實行這些政策的錢從哪裡來?劉教授提到三點:


第一:原來計劃生育徵收的罰款,書面點叫“社會撫養費”,2012年時據說有1300億元,這是第一筆。


第二:社會撫養費用完了以後,就該老百姓出錢,從工資里扣一部分做為生育基金存起來,給生育多的家庭補貼。不夠的再由國家拿錢。


第三:等到老百姓的生育基金也不夠了, 就需要國家真金白銀的從其他國防,外交等經費中抽出錢來,補貼生育。


說到底,鼓勵生育的政策開支是:先用過去的計生罰款----然後由老百姓交的生育基金----最後是政府兜底。



所以大家看出來了,實際上大家不滿意的就是:“這麼好的政策,可憑啥要盯著我的工資拿錢?”





有些朋友可能會疑問:為何一定要鼓勵生育呢?就讓人口減少不好麼?反正人工智能這麼發達了。


沒錯,實際上人口減少,隨之出現的勞動力減少問題並不是大問題,可以用技術進步來彌補。


真正的問題,是因為人口減少,而導致的消費不足問題。

大家都工作過,都明白,很多行業要發展,一個前提是市場不斷擴大,反過來如果說市場在萎縮,那麼大家日子都不好過,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比如日本,日本“少子化”帶來最大問題是,很多產業的需求不足,就連聞名世界的漫畫產業和遊戲產業,其實也在萎縮。實際上日本的經濟增長陷入停滯,和少子化關係很大。


例如動漫產業,日本動漫的主要觀眾群體(14歲以下的人群)數量從1980年到2005年就減少了1000萬人,而且預計在此後的20年內還將減少大約65萬人。



很多人說,日本這麼多年停滯,人民生活也很好啊!


但問題是日本在1990年後經濟停滯時已經是發達國家,1985年日本的人均GDP排名在世界16位,超過了英法德等傳統發達國家。


但由於經濟停滯,實際上名次也在下降2017年日本的排名滑落到25名,英法德又跑到日本前面去了,目前日本只是憑藉經濟規模大掩蓋著差距。按目前的趨勢,再過10年在人均GDP方面,日本很可能會被韓國趕上。



姑且不提日本,大家有沒想過,在10年到15年後,中國如果因為少子化經濟慢慢陷入停滯會怎麼樣?實際上在劉教授文章的開頭,已經隱晦的講了未來的處境。

國家統計局今年初公佈,2017年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比上一年減少了63萬,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導致的出生人口高峰很可能已經過去。這一觀點從目前各地衛計委披露的人口出生情況中得到驗證: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兒人數同比下降了約15%-20%。這意味著,2018年的出生人口比2017年還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更糟的是,按照2010年的普查數據,未來十年內我國的生育旺盛期婦女將減少約40%。在未來二三年內,隨著我國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齡婦女逐漸退出育齡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導致的生育堆積效應釋放結束,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臨斷崖式下跌。“少子化”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提高生育率應成為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新任務。


10-15年後,中國的人均GDP大約在15000-20000美元之間,可能距離發達國家的門檻還差一點。


要是在這個時候因為“少子化”而經濟增長慢慢停滯,那麼中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成為發達國家的機會,從手中慢慢溜走。


我和大家一樣,不希望發生這種事。





那也有人問了,我明白你說的話了,人口少子化會帶來經濟增長的慢慢停滯,那麼難道除了搞生育鼓勵,我們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我說:沒錯!除了生育基金,我們還有別的選項!!!


第一選項:學歐洲模式---引進移民。


很多人大概不清楚,中國是世界上引進外國移民最少的國家,不但比歐洲少,甚至比日本,印度還少。


這意味著,即使我們只是引入外國移民到世界平均水平,即引入2000萬外國移民。就可以很大量的解決”少子化“問題。




實際上就連一貫不願意接受外國移民的日本,近年來政策也有所鬆動。。。日本人最後還是走了這條路。


但不可否認,接受移民,會導致大量的社會問題,大多數中國人還沒做好準備和幾千萬不同民族人接觸的準備。






第二選項:降低房價


實際上有很多研究已經證明,房價的高低和生育率有很大關係,基本上是房價越高的地區,生育願望越低,上海的本地人口負增長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但降低東部沿海地區房價,放寬土地限制,放手讓很多城市擴張,修建更多的房屋--------會導致地方土地財政制度解體,地方上搞地鐵等資金變得緊張,地方債務問題凸顯。。。。


而且由於東部地區土地已經飽和,讓城市自然擴大,會帶來耕地減少,糧食自給率下降的問題。我們的18億畝紅線制度很可能要改動。






最終辦法是什麼?


我真不知道,我估計今天中國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恐怕不能光是某些專家或者領導一個人拍板,它需要全社會,全國人民一起老動腦筋,想辦法,最後再一起承擔責任吧!


紅楓歷史觀


教授們,不食人間煙火啊。


還好這這是教授的建議,希望千萬不要被採納,因為生育基金換一種說法,就是罰款——即不生二胎的罰款,這樣的建議,顯然是很荒謬的,之前是生二胎罰,現在不生要罰。罰款就能解決問題?這是太過簡單的思維模式。


下圖為劉志彪教授


孔方兄還仔細看了這篇文章,發現教授們天真到了哪種程度,他們說:


考慮到我國社會撫養費已經徵收了30年,存量資金應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理論上可以支撐一兩年內對二孩家庭的生育補貼。可考慮將存量撫養費資金用於充實生育基金,或作為生育基金的初始資金。


社會撫養費(即超生罰款),這些資金從來都是去向不明的,哪裡還有所謂的結餘,哪裡還可能作為生育基金的初始資金。


無論是個稅改革,還是企業的降稅減費,國家的目標都是儘量降低居民和企業的負擔,以激發社會活力,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而這兩位教授卻反其道而行之,繼續鼓勵給企業、個人增加負擔

,這顯然是違背了大的方向。大家本來負擔就已經很重了,求求這些教授不要再盯著工薪階層的錢包了。


從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看,其實對丁克家丁、單身人士徵收“單身稅”並不能促進生育。只有把教育、住房、養老、醫藥和食品安全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了,或許才對生育有促進作用。否則只是紙上談兵。尤其對這些教授來說,他們都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了,反正生育基金又不會落到他們頭上,反倒是他們想生二胎的時候還可以從基金裡面拿到錢。不觸動他們的利益,他們自然什麼都敢說。


最後說一個很可怕的事情,據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的介紹,劉志彪教授“所撰寫的諮詢報告,獲得過中央和省部領導肯定性批示20多次。”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提高生育意願,需探索國家兒童監護制度

以前生二胎,要交社會撫養費,這筆費用用到哪裡並不清楚,但好歹可以說是二胎自己承擔自己的社會撫養費。現在專家建議,要繳納生育基金,40歲之前繳,不生二胎,不能領取,這其實就是要為其他人生二胎交社會撫養費,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別人生孩子關自己什麼事?要鼓勵生育,不要指望想著法子由老百姓自己承擔生育成本,而必須由國家承擔生育成本。簡單來說,國家要考慮建立國家兒童監護制度,由國家承擔未成年孩子出生後到成年的教育、醫療費用。

在放開二孩政策後,出生人口並沒有如有關專家預測的那樣井噴。原因在於我國社會的傳統生育觀“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已經變了。包括以前寧願罰款也要超生、多生的農村,也隨著年輕人進城務工而改變了生育觀。而生育觀的轉變,與生育成本有直接關係,現在無論是城市家庭還是農村家庭,都感受到巨大的生育成本壓力——生孩子不是隻把孩子生出來,還必須養育,讓孩子吃飽穿暖,送孩子讀書,給孩子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要鼓勵適齡夫妻生育孩子,我國需要考慮減輕家庭的生育成本,而由國家承擔生育成本。在發達國家,具體的制度就是國家兒童監護制度,如加拿大,孩子一出生,就會領取政府的牛奶金,所有教育費用、醫療費用由國家承擔。國家兒童監護制度不但減輕家庭生育成本,而且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權利,如父母作為監護人沒有履行監護職責,將剝奪監護人資格,由於兒童的生活費、教育費和醫療費均由國家承擔,所以剝奪不合格父母的監護人資格、委託其他人監護不存在什麼障礙。

我國要一步到位實行國家兒童監護制度可能會有困難,但可以借鑑發達國家的做法,減輕所有家庭的教育支出和醫療費用支出,並對農村地區的孩子率先實行生活補貼。國家和社會多考慮為家庭生育分憂,承擔責任,才是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正道。


熊丙奇看教育


經濟學教授建議,40歲以下職工按工資比例交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我表示堅決反對!

是否生育二胎是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自由,而不是一項強制的義務。因此,任何部門和個人都沒有權力來收取這樣的生育基金,更沒有權力來截留這部分資金。提出這樣的建議的學者,表面上看,是因為雖然在2016年就開始施行全面二胎政策,但是2017年的新生人口數量增速卻下跌了。也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生育意願在不斷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試圖通過這樣的政策,來增加人口出生率!但是,根本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也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因為,我們以前只有計劃生育法,而沒有強制生育法。因此在法律層面嗎,無法可依。其次,就是所謂40歲以下職工按工資比例交生育基金,沒有任何可操作性。因為,類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五險一金,明顯是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的。而這個生育基金能保障什麼?生二胎的權利嗎?但是,實際上優生優育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更為現實的!


地震博士


這個對40歲以下職工按收入繳納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的主意是南京大學的劉志彪、張曄提出來的,遭到了大家的一致痛罵。

因為我國從八十年代到現在將近40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家記憶猶新,超生要收取社會撫養費;這才剛放開二胎,不生的就要被收生育基金了(人們稱之為子宮空置稅),這磚家的臉變得也太快了吧。總之有所謂的磚家就是變著法兒的把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能不能讓人民消停會兒!

老子說,治大國如煎小魚,最忌諱翻過來翻過去,那樣魚就會破碎不堪。這兩個所謂磚家就是典型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把人民任意宰割。過去多生就想辦法治他,現在不生仍然要想辦法治他,有這麼混蛋的主意嘛?



本來國家需要勞動力,需要新的人口加入,這也無可厚非,你只要出臺生育獎勵政策就行了。但是沉重的生存壓力讓很多人不敢多生,高昂的教育費用讓人們不勝負擔,你不出主意怎樣減輕壓力,反而逼人生育,這不是沒人性嘛!

希望這個世界上這種無良的磚家越少越好,這種坑人的主意滅絕才好。


迷樓


鼓勵為提高生育率出各種建議,每個人都有發言權,但經濟學教授如果覺得自己更具備經濟學理論根基,以論文研究的方式提出“荒唐”建議,那就貽笑大方了。

我想,生不生二胎是作為父母的基本權利吧,有些公司有些集體,有些認可二胎更能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可以拿出獎勵金,獎勵生二胎的家庭。就像有些公司鼓勵在公司附近租房子,給住房補貼,鼓勵出去旅遊,給旅遊津貼一樣,有則領取獎勵,無則不享受此獎勵。

這是一個公司,一個集體當家做主的人的決策權利。但要上升到政策法規,就不那麼不妥當了。如果一刀切,強迫職員繳納一定費用,強迫公司按一定比例繳納此項基金,真是增加負擔,壓榨員工了。

1、還不嫌我們要繳的,要扣的不夠多嗎。這個專項要扣一點,那個專項要扣一點。今天要生二胎,明天要研究芯片,後天要人造飛船,都從工資中扣,公司配相同份額。

如果真能那麼推行,天下大事,不都順利而容易地解決了?

事情顯然不是那麼簡單,不能那麼武斷的。

2、當今的生育險能起到一定的福利作用,但多數農村到城裡打工的人並沒有享受得到,就這個“古老”的優惠政策都難一一落實到位,現在又多出“二胎保障”?即便成立二胎(多胎)計劃處,也比較難推行呢。

建議那些專家們就別瞎出主意了,二胎放開沒多久,看到出生率並未見有提高反而下降,這是下降趨勢的表現,別硬想著非扭轉這個趨勢不可,想著如何適應和順應新現實為好。

人口第一大國,就讓印度當去吧。想著把一胎服務好,想把那些已經生二胎的人服務好,想著怎麼滿足一些家庭想要更多孩子的需求,這不更有落腳點嗎。


3、生二胎,或者不生二胎,有些人願意,有些人不願意,說治水要疏而非堵,同樣,我們要順勢滿足想要生二胎的家庭,讓他們更舒心更安心,別在戶籍、教育、保險等方面設置什麼門檻,那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而那些不想生二胎,甚至就想做丁克的家庭,從國家層面來說,也要開闢出更多滿足這些人需求的服務。

我們的觀念是不斷升級變化的,享受到了自由空間的人們,就別再把人關進籠子裡了。

倒是過度的權力,要堅決關進籠子裡去。


財經作家邱恆明


這個建議在可行性和社會效果方面都具備很大的漏洞。

先說可行性:

不知道這位經濟學教授有沒有見過滿街上不孕不育的小廣告,如果規定一切人都要等生育二胎才能取出“生育基金”,那麼這是否對不孕不育者造成了歧視?教授可能會說,好解決,實際操作中大不了讓他們憑醫院證明去申請免除繳納嘛!在現實中,我相信會有很多人為了避免工資縮水,主動找到單位說“報告組織!我不孕!”

再說社會效果:

這個計劃打的如意算盤是,先拿走一部分工資,等生了二胎再返還,這樣就為生二胎提供了經濟刺激。

但我們的經濟學教授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生第一胎,對於中國工薪階層來說已經是一筆很大的經濟負擔,如果再額外增加一筆支出,那麼很多人連第一胎都生不了,何況二胎?

有個笑話說,有個人吃了一個包子,沒吃飽,吃到第二個才飽了,於是拍拍肚皮,感嘆道:早知道只吃第二個好了。而題目中的建議,就是想直接吃第二個包子,根本沒有考慮,要是第一胎都沒了,哪來的二胎?

最後,這個建議的提出方式也沒有考慮民眾的接受能力。

從純經濟學的角度,稅收和補貼一樣,都是一種轉移支付,本質上沒有差別。學過經濟學的朋友應該知道,補貼看上去很美好,但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樣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

但從社會效果上來看,發放生育補貼,無疑聽上去更能顯示誠意,也會讓一部分沒有經過經濟學訓練的民眾誤以為得到了更大的實惠。不考慮這樣是不是一種欺騙,但至少如果這位經濟學教授打著“生育補貼”的名頭提建議,恐怕獲得的支持還要更高一點。

綜上,這個建議不具備可行性,也未必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如果要說有什麼可取的地方,那就是至少還算得上比較耿直了吧。


王瑞恩



都記得吧,超生游擊隊。

超生這個概念宣傳了幾十年,180度轉完你覺得合適麼?


羅馬尼亞的月經警察

所有鼓勵生育的方式無一例外的失敗,更不要說所謂的“生育基金制度”,跟大家講一個故事,當年羅馬尼亞齊領導人奧塞斯庫曾經做過更極端的事情:成立所謂的“月經警察”,禁止離婚,禁止墮胎,強制性要求羅馬尼亞夫婦必須生育四個孩子,不受孕的婦女要繳納稅金,婦女月經期間要經過嚴厲的檢查。

其結果是大批大批的婦女從羅馬尼亞外逃,羅馬尼亞嬰兒死亡率急劇提高。


不是不想生,是沒錢生

這名“教授”還在異想天開的想從公民工資裡面扣錢,“逼迫”公民生育,實際上為什麼大家都不生孩子?房價太高,房子壓力大,教育成本太高,醫療成本太高,之所以不願意生就是因為沒錢,還從公民的工資裡面扣錢?豈不是滑稽?


過去中國國內消費一直萎靡不振,一直靠出口來獲取經濟增長率, 這次貿易戰大家都看到了,就是因為國內消費無法支撐增長,因此才非常被動,振興消費是中國轉型的必由之路,這名教授是嫌已經很萎靡的中國國內消費還不夠萎靡,想再萎靡一下嗎?

是中國人不想消費嗎?不是的,是沒錢。


振興生育,應該從降負做起

不要一有點事就從公民身上撈錢,國內有多少託兒所?國內有多少幼兒園?國內有多少小學?這些機構國家是否給予足夠的補貼?對於生完孩子的家庭國家是否有照顧?房子問題給解決了嗎?如果生完孩子,有足夠的學校給上嗎?學校的負擔重不重?


親愛的“經濟學教授”,不是我不想生,是沒錢生。

沒錢才是問題。


李建秋的世界


40歲以下職工按照工資比例交生育基金,而對於家庭有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以申請取出並領取生育補貼,至於未生育二胎,則只能夠待退休時再取出。簡而言之,就是有生育二胎者,可以用回自己繳納的生育基金並獲得生育補貼,而沒有生育二胎者,則處於變相罰款的處理,而且要待退休時再行取出,而目前所繳費的錢,在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後,恐怕使用價值已經大打折扣,而待退休時再行取出,錢已經不值錢了,而之前繳納的費用,也相當於變相罰款。至於生育二胎,從這一政策舉措來看,似乎有強制約束的趨向,但關鍵問題在於目前很多家庭已經養不起二胎,即使有生育補貼,恐怕也很難讓年輕人走出不願生、生不起的恐懼壓力,這或許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