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個閱讀理解《易經》的方法

前期文章我們對《易經》進行了闡述。但它對我們來說,畢竟年代相隔甚遠,閱讀理解起來有相當的難度。今天就嘗試著為大家對它進行整體剖析。

推薦一個閱讀理解《易經》的方法

《易經》可以大概分成三部分,即:“卦名”、“卦畫”以及“卦文”。

卦名

我們先從簡單的說——卦名:顧名思義,就是卦的名字,如“乾”、“坤”、“震”、“屯”等;64個名字都可查,而且順序都已排列妥當,還有歌訣輔助記憶,這裡就不細說。

卦畫

接下來我們從卦畫入手:卦畫是在沒有文字之前對《易經》進行記錄及參照的符號,由上下兩個八卦元素組成,最下面的為初爻,從下往上為爻二、爻三、爻四、爻五,最上為上爻。根據陰陽的不同稱為陰爻和陽爻,如果是陰,稱為“六”,陽則稱為“九”,例如“屯”卦的初爻稱為“初九”,爻二稱為“六二”。把六個爻分為以下六個階段,即:初爻代表萌芽狀態,爻二代表嶄露鋒芒,爻三代表即將突破,爻四代表剛剛實現跨越,爻五為最佳狀態,上爻為總結或提示。此為對卦畫的理解。

卦文

最後我們重點來說說卦文:卦文首先是“卦辭”,為周文王所撰寫,代表一個卦的總含義。“彖辭”則是孔子所寫,是對周文王卦辭的詳細解說與說明。還有“象辭”就是對本卦含義所做的引申。如“乾”卦卦辭和彖辭描述了天的偉大,象辭就總結道:“君子要像天一樣自強不息。”換句話說,就像我們教育下一代一樣,給他講了什麼是 努力,如何努力,最後總結的時候一言蔽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象辭所代表的意思。

卦中包含的每個爻都對應著一句“爻辭”。周朝前的“爻辭”都是世代口口相傳,我們現在看到的“爻辭”為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所做的。

推薦一個閱讀理解《易經》的方法

孔子對每個爻辭都做了解釋,稱之為“小象”,是為了與卦辭相對的“象辭”【大象】有所區別。孔子所著的《文言》、《說卦傳》、《卦序傳》、《雜卦傳》是對《易經》的綜述,這些內容對我們來說,應該要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

孔子對卦畫、卦辭以及爻辭的應用作了很好的解釋: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故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還有魏晉時代的王弼也做過解釋:夫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也。莊子的:得魚忘筌,得兔忘蹄。

推薦一個閱讀理解《易經》的方法

上述聖賢們說的含義大概就是說要從文字中歸納出概念,以“象”的方式記憶在大腦中,當在現實中發生的事情與大腦中的記憶形象相吻合,則可迅速做出決定。好比我們每天到19:30時,馬上就想到天氣預報。

中醫通過望、聞、問、切來觀察一個人的身體變化,並很快能找到病症的關鍵所在,而不必依靠當代流行的化驗、CT和其他機器檢測。同樣學易不是為了顯擺賣弄而是為了實用,要逐步達到“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