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幢民國時期的廣州雙子塔老宅,在經歷了80年的風雨過後,房子老化已無法滿足生活的需要。

位於廣州老城區的民國洋樓逐漸老化,白蟻橫行,隱患叢生,使居住成為了問題。

馮老太太自1929年與這座房子相伴至今,近百年的房子已有歷史的沉澱感,也包含著無盡的回憶。並且已逝的畫家丈夫在家中每一處的生活印記,更令家人追思。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收納空間小,白蟻橫生,採光差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中字畫多,收納空間有限。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房子的室內採光並不良好。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偏間的樓梯是一樓唯一通往二樓的通道,樓梯本為木製,雖然已經用過鐵板加固,但人就十分陡峭和狹窄,老年人行走十分危險。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天台的空間原本是一家人種花,夏天納涼的場所,因為房頂的漏雨現在已經鋪上了厚厚的鋼板,不利於行走和晾曬。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狹窄的小陽臺。下雨天時,晾衣服也成了問題。

改造進行時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設計師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殺白蟻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設計師來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進一步瞭解白蟻的習性並請到了專業的白蟻防治所對房屋的老牆進行了初步的滅蟻處理。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埋基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鋪地梁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搭鋼架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開挖地面新基礎、鋪設地梁、搭建鋼結構、綁紮鋼筋,施工一步步展開。

改造後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造後的外立面,在形式上與原來保持一致。更換了腐朽老化的木質門窗。顏色上恢復了1919年初房屋初建時白色的外觀。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局部的挑空處理,讓空間感更為豐富,也增加了各個區域之間的互動性。從天台引入的天光也補充了原本一樓昏暗的採光。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開可合的廚房滿足了一家人對於中西餐不同的烹飪需求,寬敞的工作面也能同時滿足多人一起在這個空間。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順著樓梯向上,金屬材質的欄杆牢固而不佔空間。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樓梯上來,正間的後側為馮老太太的臥室。新舊傢俱的組合顯得相得益彰。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穿過通道,進入位於偏間的四兒子夫婦的區域,前側為臥室,後側為一個半開放式的書房。

整個區域既可以完全對外封閉成為一個東西通透獨立的內部空間,也可以單獨將臥室封閉,將書房敞開單獨使用。

獨特設計的隱藏式書櫃,提供了大量的藏書空間。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正間三樓的位置也設置了一個獨立的臥室,房間正對著後天井採光非常充足。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樓偏間位置則是一個工作室,大量的儲物櫃可以滿足工具箱,以及各類工具書籍的存放。

從門口一直延伸的戶外陽臺的花磚是從曾經的老房子裡取下,保留了這一家人曾經的記憶。

直延伸的戶外陽臺的花磚是從曾經的老房子裡取下,保留了這一家人曾經的記憶。

一位民國時期的老太太,一棟民國老房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張桌子不僅可以變換成乒乓桌,在作為畫桌時,桌上三塊翻版的尺寸正好與三種常規畫布的尺寸相同,方便一家人在這裡進行各種藝術創作。

改造完成後,新房子與舊傢俱的結合,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有效地串起了過去與未來,使這一家人能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