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網2018 柳州網警在行動:系列一 網絡謠言

净网2018 柳州网警在行动:系列一 网络谣言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曾經對電腦一竅不通的中老年人都開始使用智能手機上網,而在上網的過程中,互聯網上的垃圾信息也不斷的侵襲著老年用戶,常見的網絡謠言也開始盯上了中老年人。

比如去年 4 月公安部打擊的民族資產解凍騙局,大批的中老年人聽信“鳥巢慈善大會現場領錢”等網絡謠言,被以繳納會員費、報單材料費等名義收取錢財,當時還有上萬名中老年人前往北京鳥巢體育館附近聚集。

還有如假紅包鏈接,免費領取商品等,也是利用了中老年人對互聯網中“免費”的誘惑而進行詐騙。同樣的在微信如此發達的這個時代,微信上所謂的老師、專家、養生課堂也利用大多數中老年人迷信養生保健的特點,通過開養生保健培訓微信群來忽悠其購買高額的保健產品。

净网2018 柳州网警在行动:系列一 网络谣言
净网2018 柳州网警在行动:系列一 网络谣言

同時,中老年人除了是網絡謠言的受害者,無意中也成為謠言的傳播者。

大部分謠言為了增強可信度,經常伴有“央視報道”“人民日報”等截圖,正中老年人容易相信媒體權威的心理。而向子女轉發這類信息,幾乎處於保護子女的天性,覺得這些貌似很有道理的信息多瞭解沒壞處,希望子女能夠多關心身體。

一直以來,食品安全、養生類的信息在網絡上傳播甚廣,尤其在微信朋友圈、親友群很是叫座

,深受一些中老年人的青睞。“速轉!十萬火急!!!”“各位家長注意了,這個東西千萬不能喝!”“不是嚇唬你,七點以後不要再吃它了!”這樣標題的內容不斷地滾動在家庭群裡。類似“蒸鍋蓋蓋子會致癌”“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殘留”……這類謠言也層出不窮。

净网2018 柳州网警在行动:系列一 网络谣言

除了子女外,中老年人的網絡社交圈主要為關係較好的親朋好友,彼此之間也較為信任,加上“小心一點總沒錯”、“提醒一下總是好的”等心理,使得中老年人對相互之前傳播的謠言信息鑑別度進一步降低。

網警提示:造成中老年人信謠傳謠的主要原因,一是精神世界較為空虛,二是信息甄別能力較差,三是關愛親人情感強烈。

為此柳州網警給您支招:一是加大對家中老人的關懷,理解老人在當今時代的上網需求,家人應加強與老人之間的交流;二是給予老中老年人正確的信息引導,孩子、親朋應引導家中老年人下載一些權威的新聞客戶端,關注一些正規媒體的公眾號,這樣可讓老人得到更真實的信息,防止過度依賴“朋友圈”,導致網絡謠言趁虛而入;三是加強家庭範圍內的法制宣傳,在發現中老年人不知道或不考慮是否違法而轉發謠言信息時,應及時予以指正,並恰當的對老人進行“傳播網絡謠言違法”“朋友圈轉發謠言違法”等方面的宣傳。

净网2018 柳州网警在行动:系列一 网络谣言
净网2018 柳州网警在行动:系列一 网络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