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的重要前提,我們都忽略了

“10000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的重要前提,我們都忽略了

“10000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的重要前提,我們都忽略了

abstract

如果不是熱愛,憑什麼如此精進地自虐?

keywords

10000小時理論;刻意練習;稻盛和夫;馬東;不得已

關於自我成就有很多說法

著名的有“10000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

一個強調時間,一個強調方法

但他們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前提

就是:

如果不是熱愛,憑什麼如此精進地自虐?

我能理解他們的缺失

是基於科學主義的立場

而我,卻不能不揭示這種

來自神秘與整體的力量

人生不是齒輪的齧合,精確可測

否定了複雜系統中的複雜性

人就不再是“人”!

——那麼,我們所理解的自我成就

應該如何達成?

01

,

有三個步驟至為重要

找到自己,看清潮流

並在潮流中定位自己

第一步:找到自己

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

或者,如稻盛和夫所說

把“不熱愛”變成“熱愛”

“10000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的重要前提,我們都忽略了

除此二者再無他途

這一步錯了

成就終不過一個鍍金鑲玉的殼

02

,

第二步:看清潮流

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麼?

許多人都夜郎自大地活在

自己畫就的一張“心智地圖”中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

或者曾呼風喚雨的大企業

如今卻頹然倒地

都是這一步出了問題

03

,

第三步:在潮流中定位自己

也即在社會中

找到自己的角色與位置

如何做到與時俱進、通權達變?

其實這三步就是辯證法

“正”“反”“合”的一個完整演進過程

而絕大多數的人在第一步就掉了鏈子

所以,本文只說第一步

04

,

拿我自己舉例

從理工學校畢業後轉向藝術

僅僅是因為熱愛

從藝術轉向哲學

因為熱愛

從哲學轉向創業

同樣也是因為熱愛

我至今仍清晰記得,還在讀大學的時候

對自己說過一句話:

凡是普通人能做的事我都沒有興趣

雖有年少不羈的口吐狂言

本質卻是:

人生短暫,怎能無趣而終?

05

,

正是基於這樣的執念

在每次人生二選一的關口

我都選擇了未知和困難的一面

這樣的選擇帶給我累年的挫折

而同樣,因了這樣的選擇

也帶給我豐富的閱歷

讓我有機會洞悉人性

擴大視野和格局

回看其間種種的因緣和合

無不對造物主感激涕零

每一步都充滿了偶然

即便是同一個我

處於另一個平行的宇宙

也決計走不到今天的自己

06

,

很喜歡馬東說的一句話:

人生的底色是悲涼的

而,悲涼無從反抗

“10000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的重要前提,我們都忽略了

我用我整個的生命在踐行

當我了悟到“悲涼”

也就通透了佛家所說的“苦”

才真正升起了菩提心

這促使我走向了創業的道路

07

,

這裡的關鍵在於:

所有的想法和行為都是自然生長出來的

而非事前刻意的安排

到了A,一切的勢能與條件

都必須讓你不得不走向B

這就是水到渠成

也就是道家所說的“不得已”

“10000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的重要前提,我們都忽略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實在是: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08

,

從藝術、哲學到創業

從“做自己”的純粹

到“利己”與“利他”的合一

都屬這樣的“不得已”

關於自虐,補充一點:

自虐中其實包含著極大滿足

所以才能精進不止

此中妙曼的“高峰體驗”

也幾乎是平庸者終其一生無法體會到的

至此,你才會有真正的悲哀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啥?

09

,

平庸的原因千千萬

而根本原因其實就是:

你放棄了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而轉而輕信所謂的磚家與身邊人的勸誡

這是對的,那是錯的

這是好的,那是壞的

評議之聲不絕於耳……

10

,

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啊!

那些自甘讓渡命運的人啊!

- tips -

精進是六度波羅蜜中的一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是人生修行的六種方法。學佛唯有一途,就是成佛,今生不行,下世再來,這叫精進,世俗中人看了,就要問你:結果呢?對於這樣的人,我只能保持緘默,尋思起來,還是禪宗厲害。

“10000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的重要前提,我們都忽略了

“10000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的重要前提,我們都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