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二程」你知道是誰嗎?他們對理學的發展有什麼貢獻?

“二程“即程顥(1032-1085年),程頤(1033-1107年),程顥宇伯淳,世稱明道先生,程頤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

二人祖籍洛陽,生於湖北黃康,他們早年二同求學於周敦頤。

“二程”共同創立了“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其學說被

稱為“二程學派”“二程儒學”。“二程”在哲學上發揮了孟子至周

敦頤的性理之學,建立了以“天理”為核心的理學體系。在學術體系上,

他們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題是“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認為陽陰三

氣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創生萬物的材料。

歷史中的“二程”你知道是誰嗎?他們對理學的發展有什麼貢獻?

程頤

從此“理”或"天理"被當作中國哲學的最高範疇使用,被視為世界的本體。

"二程”認為人類社會的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道德規範,

也都是“理”在人間社會的具體表現形態。二程的“人性論”來

源於子思、孟子的性善論。但二程的人性論在性善論的基礎上又

進一步深化,回答了性為什麼至善,為什麼會產生惡的因素等一

系列問題。“二程”認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的區別,

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體現,未受任何損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

無疵的;後者則氣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氣"的侵蝕,產生弊端,因而具有惡的因素。

二程儒學後來由朱熹發揚光大,在明朝成為官學,稱為工“程朱理學”。

歷史中的“二程”你知道是誰嗎?他們對理學的發展有什麼貢獻?

程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