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前言:佛教最大的本意並不在於傳播迷信,其主旨內涵在於導人向善。在古代多數朝代中,都提倡人們尊佛

,因為這會減弱民間的反抗力量,故此推崇佛教符合古代統治者利益。除了極個別的幾個朝代有過反佛甚至滅佛的行為,佛教在古時候絕大多數時間內都十分興盛發達。

在宋朝的多數時間,佛教在各大宗教中都處於絕對的頂尖地位,上至皇室貴族,下至普通平民百姓,都信奉佛教。時間到了北宋初期,理學派發起排佛運動。但佛教根深蒂固並不為所動,甚至聚集一大批文人護佛。其影響力並未消弱甚至大幅加大有一位佛教領袖級人物甚至被趙構皇帝所忌憚,並因此用一個莫須有的理由被勒令還俗。他就是禪師釋宗杲。那麼釋宗杲為何有如此影響力呢?他的一生又有何成就?讓我們來回顧這一段歷史吧。

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禪師釋宗杲

釋宗杲其人

公元1089年,在江南東路宣州寧國(即如今的安徽省寧國市)出生了一位姓奚的小孩。這戶人家家境不好,十分貧窮。等到這小孩長到六七歲時,父母實在無力撫養他,因此把他送到寺廟當中寄養。小孩到十多歲時,父母要把他帶回家,但小孩告訴父母,他多日來每夜連續夢見佛牽著他的手在走,並有佛光籠罩。他的父母因此認定他是空門中的人,於是將他留在寺中,讓他當了一名真正的和尚。從此,這小孩歸依佛門,取法號宗杲。由於他是佛門中人,"釋"姓是佛門弟子統一的姓氏,因此人們叫他釋宗杲。

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書籍記錄釋宗杲

釋宗杲自正式歸依空門後,刻苦鑽研佛理,並在文學上深入學習,到了後來,開創了南宋乃至於整個禪宗史上的一個新的派別,即"看話禪"派。釋宗杲活動的時期在於北、南宋交際的這一個時間段裡。在南宋成立後,他提倡儒佛交融,在當時有一派文人,即理學派要滅佛這一大的危險環境下,獨創理論,在儒家闢佛上讓佛教得以保存,因此對佛教的歷程史上立有大功。

釋宗杲是勾通兩宋期間僧人同儒學人士羊的重要相連性人物,同時他亦是那一時期佛教界的一個影響力最大的人,其在佛教界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對釋宗杲的學術思想的研究,不僅在國內,在國外也有很深入的研究,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其中,日本學者荒術見悟以及我國臺灣的學者蔣義斌等人,側重點在於釋宗杲對禪宗的革新方面,以及他同儒家士大夫的交往方面等。但對於他同儒學之間的淵源關係,國內外學者所涉及的並不多見。我將對這個方面在本文後面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釋宗杲金身塑造

理學派滅佛不成,反加大釋宗杲的影響力,竟被皇帝忌憚而勒令還俗

當時金國軍隊南侵,北宋滅亡了,局勢發生巨大變化。彼時少數民族同中原人們的矛盾空前激化。而南宋建立後,並不得安穩,仍然時刻面臨北方以金人為首的各少數民族政權的侵犯欺凌。此時,南宋的思想上重新出現了一個派別,即理學派,代表人物是胡宏、胡寅父子等 人。其實理學派不是一個新的派別,在朱熹時期就已經被髮展並存在。但到了胡宏時期,發生了變化。

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胡宏、胡寅主張滅佛

此時的理學派認為應當只推崇"春秋學",用"尊王攘夷"的思想來救國,在思想領域中以務實為主,對一切不符合這一信條的理論及宗派都應當被廢除。而佛教首當其衝,這樣就發動一輪有力度的排佛、斥佛的浪潮。如果這一理論付諸實施,佛教將面臨一次大浩劫。

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南寧理學派

正在此緊要關頭,釋宗杲化解了這個風險。他是怎樣化解的呢?我們等下用另外的章節來講。

由於釋宗杲化解了這一危險,有眾多的文人彙集到他的身旁,與他產生密切交往,眾多儒家士大夫,比如江安常、呂本中、蔡樞、李邴、李端友、儲驚敘、蔡正卿、蔡春卿、劉寶學、張浚、陳梅、張九成、趙侍則、湯思退、汪應辰等人。

這些學士在南宋均具有影響力,有一些甚至影響十分強大。這樣一來,釋宗杲的門下聚集大批十分有名影響力強大的文人學士,釋宗杲用佛法及思想深深影響著他們。

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釋宗杲在文化上造詣也很深,有眾多詩歌流傳後世

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引得當時的皇帝宋高宗趙構日夜難安生怕威脅到他的皇位

。其實佛教的宗旨在於導人向善,而不是教育人們要去反抗統治者。但統治者一旦發現哪個教派或個人影響力超出他的忍受力,通常都會對其進行消除。在這一點上,即使佛教的本意有利於皇帝,也會被皇帝后消除。

公元1141年五月,高宗皇帝趙構終於找了一個藉口,即所謂"恣行誹訕,務欲搖動軍政",勒令釋杲"詔宗杲特還俗,送衡州編管"。就這樣,老和尚釋宗杲僧人的身份被剝奪了,還俗作了一個平民。當然這個理由是莫須有的,因為沒有任何證據。這同陷害岳飛的理由是一樣的,看來趙構也只有這一招了。如此一來,釋宗杲在皇權的打擊下,喪失佛教的領袖地位。15年後,在眾有影響力的文人的努力下,釋宗杲僧人的身份被恢復了。後來到了宋孝宗皇帝命苦繼位之後,釋宗杲的影響力再次大漲,聲名繼續遠播。

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趙構皇帝下旨勒令釋宗杲還俗

釋宗杲何以拯救佛教

當初理學派要滅佛,釋宗杲用什麼來拯救佛教呢?原來,他提出"儒即釋,釋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聖,聖即凡"的主張。這個意思很清楚,說白了就是佛教與儒教是一家人,你要滅佛就是在滅你儒教自己。他主動地把佛教降格為儒教的一個內容,從而引發了許多大儒的支持。而理學派要以儒統一思想,又怎能來消滅作為儒教一部分的佛教呢?

就這樣,十分明智理智且睿智的釋宗杲,不僅讓佛教擺脫被消滅的命運,而且讓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文人彙集在自己門下,反向加大了佛教的影響力。

為了讓他的觀點深入士大夫的心,他承認了自宋代開始以來,儒學復興之後批判佛教的理論有優勢。對此,他曾經給提刑官徐敦濟寫過一封信,在集中解釋道:"僧人與士大夫如同房子內外,僧人在房外要進入房裡,於是從外打入;而士大夫在房裡要外出,於是從內打出。在外打入的,力量弱;而從內打出的,力量強大。力量強大的用力大,因為他們力量強;而力量弱的用力輕因為他們力量少。雖然力旦有強有弱,但其實所乖的地方是一樣的"。

這段話告訴人們,不管力量強或弱,其實最終的道理是一樣的。用此論證佛與儒是一家,且承認儒的力量強於佛。由此獲得更多文人的支持,從而讓佛教最終躲過一劫。

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釋宗杲影響深遠

結語:釋宗杲提出了尊儒,而儒佛一家親,二者實行融合的理論,從而批評了儒家排斥佛的做法。這一套完整的理論引進了南宋文壇眾大儒的強烈共鳴,因此不僅讓佛教擺脫了一次生死考驗,而且影響力空前加大。

在這一過程中,釋宗杲持續地向眾多儒學人士及其他相關大眾的闡述著儒、佛、道三教具備互補性的道理,反對儒家對佛教的誤會而排佛。他極力用事實勸解儒家要"直要到古人腳踢實地處,不疑佛、不疑孔子、不疑老君,然後借老君、孔子、佛鼻孔,要自出氣,直勇猛精進勝丈夫所為。"

上述情況反映出,釋宗杲成功地把士大夫們從反佛排佛的誤區中導向了對禪理的學習。同時,也明確地表達出對儒教的支持,他指出,佛教如果沒有儒家的支持,將無法發展甚至難以存在。同時,他指出學禪的重要性,支持士大夫們習禪。釋宗杲的一系列努力,為明清時期佛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因此,釋宗杲對佛教的存在、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僧人被勒令還俗,原因竟是佛學造詣過深影響力太大

釋宗杲被供奉於寺廟之中

參考資料:

《宋史》

《華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