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2014年就有市場人士斷言,未來5年,傳統百貨商場將面臨“生死劫”,或許會在2018年前後徹底消失。

這一言論現在看來太過聳人聽聞,但傳統百貨的關店潮持續發酵,據市場研究機構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至少有45家百貨店關門歇業。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消費升級和電子商務的衝擊,以及頭部連鎖品牌商場的碾壓式競爭,使得中小傳統百貨的轉型迫在眉睫。它們需要一種新業態進行導流。

新業態近日出現在了杭州下沙自遊港廣場:商場中不時傳出鳥叫聲、水流聲,吸引著整個商場顧客的目光——這個夏天,嗒咪動物奇幻樂園正式開業,給杭州帶來了一場奇妙的商場動物園之旅。

走進嗒咪,就像穿梭在熱帶雨林,蜥蜴趴在樹根上、松鼠從自己的專有通道里來回穿梭看著人類、遠處不時傳來鸚鵡的叫聲......區別於樓下貨櫃裡單一陳列的物品,嗒咪匯聚了整個商場的活力。

這種全新的“動物園實景體驗+消費”商業業態,給規模不大的自遊港廣場帶來了可觀的客流導流。嗒咪動物奇幻樂園的工作人員告訴鋅財經記者,嗒咪開業當天便收穫了近萬客流量。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類似的室內動物園在國內並不多見。從2016年開業的廣州正佳廣場“極地海洋世界”,到2017年投入運營的武漢天地壹方韓國zoolung zoolung,再到2018年天津天河城的Only Zoo,像嗒咪這樣,將動物園搬進百貨商場的創新組合屈指可數。

雖然受到轉型中的商場熱捧,但室內動物園大體量、高投入、重運營的特質要求也讓商場望而卻步。傳統百貨欲借新物種導流,新物種本身也面臨著難以迴避的三大難題。

鋅財經對此採訪了嗒咪的負責人,從商業體量、前後端運營、商場留存率三個方面,看室內動物園如何利用新商業模型完成商超新物種的“達爾文進化”。

難題一:超負荷體量

室內動物園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轉

從2014年遵義自遊港全國第一家空中動物園建成,到2018年杭州嗒咪動物奇幻樂園開業,嗒咪歷時了4年的沉澱。嗒咪運營負責人王立剛表示,

在未來半年,嗒咪計劃開10個店,實現商業模型連鎖化發展。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嗒咪奇幻樂園現場圖

四年前,貴州遵義自遊港奧特萊斯廣場,2萬平米的西南最大海洋館1.6萬平米的全國首個空中動物樂園,把傳統的野生動物園搬到了商業綜合體屋頂,將人、自然、動物融合在同一個場景,通過親子體驗活動為商場引流,成為當地家庭遊樂的潮湧地。

週末動物園出行是大多數家庭出遊的選擇。然而被關在籠子裡的動物看起來實在可憐,體驗感也很差。嗒咪CEO陳程程馬上要當媽媽了,她便開始想,自己以後能不能跟孩子隨時隨地去觀賞動物,漸漸地就融合出了室內動物園這個想法。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嗒咪CEO | 陳程程

這是嗒咪邁出的第一步,也開啟了新一代的動物園轉型。

但對普通商場來說,這樣的體量並不是他們能hold得住的。

嗒咪的一個海洋館需要5噸水,一般商場的荷載只有300到500公斤,商場本身已有的物業結構無法配合。而原本高樓層的設計及困難的施工程度,使得傳統商場改造成本巨大。

嗒咪奇幻樂園初具雛形時,曾和萬達進行過進一步的商榷,希望能夠較之前的改造進行洽談,但在最後一步遭到了萬達北京總部的否決。沒有人敢去嘗試這個創新,因為把動物園、海洋館這種業態開到室內史無前例。

嗒咪和萬達的合作方案中,光改造費就需要6千萬,幾乎耗費了整個百貨改造的費用。這讓許多商場望而卻步。

在傳統百貨轉型的風口浪尖上,失敗的成本太高,高到誰也不敢輕易去嘗試這個新物種。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嗒咪奇幻樂園現場圖

但在王立剛眼中,嗒咪的形態是各大商超所需求的,只是需要重新輸出成一個大眾適宜的版本,“別的商場不試,我們就在自己的商場改造”。

最終嗒咪的面積從一開始的一萬多平米降到5千平米,最後變成3千多平米,並按商場需求和柱間距來設計樓層,這就是今天下沙自遊港的嗒咪奇幻樂園。

走進嗒咪,不僅可以近距離觀察生物,還可以親身體驗餵食、玩耍。根據動物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地域屬性,這裡分成了熱帶雨林、狂野大陸、水母秘境等9個區域,共110種小動物

難題二:“人員+動物”

前後端層層困難考驗團隊運營能力

區別於樓下商店裡單一陳列的物品,嗒咪匯聚了整個商場的活力。幾百種動物跟大量遊客進行互動,人流的維護、動物的管理、衛生措施的完善

,對商場本身的運營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

每一家嗒咪奇幻樂園的團隊至少有四五十人,前場圍繞客戶進行服務,後場針對動物進行清潔、疾病防禦。前後兩端的配合,分別實現對人員和動物進行管理。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工作人員幫助遊客和動物互動

在嗒咪奇幻樂園的每個區域至少有三位客服在引導,

對動物種類進行講解,幫助遊客和動物互動,增加用戶體驗感。這些前端服務人員大多都是幼教畢業,經歷兩個月的培訓上崗,在崗期間建立評優系統,再對每個人進行篩選。

商場運營的挑戰不止於此。整個嗒咪奇幻樂園引進100多個品種的1000多隻動物,這其中就包括檢驗檢疫政策的落實、動物合法性及動物證書的審批等等。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嗒咪奇幻樂園現場圖

室內動物園是基於傳統動物園基礎下衍生出來的一個專業領域。嗒咪運營團隊有著超強的動物園維護管理經驗。除了上述的挑戰外,嗒咪還要運用自己在傳統動物園的運營經驗,有針對性地對動物場景進行新內容的開放和互動場景設計,籌備週期至少要半年以上。

通過動物園內的前後端配合維護,著力於前端的客戶消費體驗,從後端的動物生態進行有效配合。解決前後端的工作鏈,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循環系統,構建出整個嗒咪生態鏈。

也有質疑的聲音出現。相較於杭州動物園20元的門票價格,門票定價為120元的嗒咪承受著遊客更高的預期。如何解決潛在的一次性消費問題,提高復購率及商場留存率,還有待解決。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嗒咪門票價格

難題三:如何增加用戶黏性?

提高商場留存率仍需檢驗

從城市遊樂商業衍生出的嗒咪,並沒有將自己定位為商業化的遊樂中心。如何提高用戶黏性,才是嗒咪最終的訴求。結合原有的動物園場景,打造趣味性課程,持續穩定吸引客流量,同時增加用戶的體驗時長,嗒咪正在摸索這樣一條導流模式。

嗒咪奇幻樂園的每個動物解說牌邊上都有一個二維碼,微信掃碼可以自動播放語音講解。從內容上,嗒咪增加了一系列體驗課程;從形式上,將動物園作為一個課堂的載體進行轉變,把嗒咪打造成一個寓教於樂的智慧動物園。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嗒咪動物掃碼獲得語音講解

在嗒咪奇幻樂園籌備初期,針對課程教學的發展,嗒咪團隊在線下進行了免費的“科普進校園”項目,策劃互動性強的實驗,將動物園中一些方便近距離觀察的小動物帶進杭州、溫州當地的學校。

在校園中實踐出的經驗,被嗒咪反過來再次應用到動物園場景中去。第一,將傳統的戶外體驗式的自然課程挪進室內;第二,基於學前教育和入學教育做一些酷炫的化學實驗,用趣味培養孩子對物理、化學的感知和興趣;第三,結合科技,發展嗒咪未來實驗室,開展益智遊樂教育。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嗒咪現場體驗課程

除此之外,嗒咪還開發自己的IP體系,打造IP商城,圍繞嗒咪場景研發了適合會員的兒童繪本、教學材料和影音視頻等。

在嗒咪歷時四年的發展演變中,通過縮減面積、長期的人員培訓、動物運營經驗積澱、教學課程的設置,才將這個新業態從室外挪近室內,再帶入商場中。但通過線上線下的課程去增加客戶粘性、增加商場導流的方式仍然需要時間的檢驗。

動物擠爆商場,嗒咪和它的室內動物園進化史

未來實驗室自然課程現場

未來,傳統百貨的發展將無法完全依靠地段、名氣和情懷。轉型突圍,場景、內容、特色才是中小型百貨重生的關鍵。對於嗒咪這樣的商場新物種來說,從出現變遷到質疑,再到被接受,一切才剛開始。

文章 ∣ 徐蕾

攝影 ∣ 黃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