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直不大便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辦?

呂孟謙


我是Wendy媽咪:新浪母嬰育兒博主(ID:Wendy麻麻說育兒),7年資深母嬰編輯兼資深寶媽,為你解答!

媽媽對於寶寶排便普遍都非常關心,3天不拉粑粑很多媽媽已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了。因為排便就是排毒啊,宿便積聚在肚子裡就是毒素啊,怎麼行呢?

的確,嚴重便秘肯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但是第一點,媽媽需要正確判斷寶寶是否真的便秘了!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便秘?

其實每一個寶寶的排便規律是有差別的,這跟寶寶發育未完善的腸胃道以及自己的吃奶習慣(奶量及頻率)、作息習慣、體質等均有關係。

一般來說如果排便過程不是特別費力,大便性狀不幹結就屬於正常,不要把兩次排便間隔時間作為主要參考標準,這是存在誤區的。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情況,則表明寶寶的確是便秘了:

1.大便總量少,形狀是一顆顆硬球且乾燥

2.排便臉脹得通紅,排便困難,甚至肛裂(肛門口出血)

3.食慾減退

4.腹部腫脹(用手摸起來硬硬的)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秘如何緩解?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母乳充足且寶寶奶量好的情況下,媽媽需要注意飲食均衡,適當增加蔬果粗糧和糖水,減少肥膩和高蛋白食物。在寶寶洗澡後可以給寶寶做一些促進腸胃蠕動的按摩:四指併攏在寶寶肚臍上順時針按摩3圈,反覆多次,必要時可以服用益生菌來增加腸胃蠕動。


配方奶餵養的寶寶便秘如何緩解?

喝配方奶的寶寶,奶粉衝調不宜過濃,有些媽媽怕寶寶吃的不夠多,擅自將奶粉放過量衝的很濃,導致蛋白質攝入增多,引起大便乾燥,嚴重會影響肝腎功能。

配方奶餵養或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需要多飲水,生活規律定時排便,多讓寶寶玩耍,增加運動量。

已添加輔食的寶寶,保證飲食充足均衡,適當增加纖維素攝入,鼓勵寶寶多喝水;可適當增加排便的食物,如獼猴桃、火龍果、紅薯、梨、木耳等。


媽媽如何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需要理解寶寶在1歲半到2歲半左右,通常會經“大便佔有慾”時期。這個時期常見表現為不願意排洩、躲著排洩、必須排洩在褲子裡、玩弄自己的大便。。。。。。

這些表現發生的原因通常是:

1歲半左右的寶寶看到大便被水沖掉會感到不安;2歲左右的寶寶開始越來越渴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在衛生間或座便器上解大便,結果往往是越警告越拉在褲子上或躲著拉,久而久之就可能導致便秘。

所以,對於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媽媽需要耐心跟寶寶溝通,可以藉助一些相關主題的繪本來達到溝通效果。


寶寶便秘可以使用開塞露嗎?

Wendy媽咪就想說一句,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因為就怕產生依賴。當然如果寶寶便秘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狀態了,那就先用開塞露來解決吧。

一般來說,如果寶媽已經對寶寶便秘採取了相應的措施的話,便秘會迎刃而解。

如果寶寶有便秘史的話,餵養方面可以著重調理腸胃,或者平時可以吃一些益生菌。


99.9%的媽媽都在關注“Wendy媽咪育兒說”,一鍵關注,即可瞭解育兒乾貨,幫你少走育兒彎路,健康育兒一鍵必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