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時間晚,不是大腦發育有問題,而是與這些教育方式有關!

隨著寶寶的出生、成長,當家長們聽見寶寶會咿呀學語,並且可以獨立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爸爸媽媽們應該是非常開心的。但是,有些寶寶的語言天賦似乎比一般的孩子要慢半拍,比如孩子到了2歲的時候,說話還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感覺像有口吃一樣。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也非常著急,擔心是不是孩子的智力有問題。其實家長們對孩子的語言引導、教育方式,或許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

孩子說話時間晚,不是大腦發育有問題,而是與這些教育方式有關!

一、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幾乎沒怎麼與孩子進行交流

其實,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過親子交流,可以讓孩子們獲得安全感。另一方面,父母與孩子進行言語的交流,可以幫助孩子表達,並且父母也能夠及時的糾正孩子的語言表達,這樣就會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成長特別快。

孩子說話時間晚,不是大腦發育有問題,而是與這些教育方式有關!

二、隔代帶娃的現象很多,語言教育的方式不怎麼科學

比如有些家長可能在帶娃的過程中,不僅自己不去教孩子說話,而且帶孩子的爺爺、奶奶們,也很少去教孩子,或者乾脆直接用地方語言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一來,孩子們的語言環境就很不好了,或者說在這種複雜的語言環境裡面,孩子們要想通過聽周圍人說話,再來學會自己說話,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孩子說話時間晚,不是大腦發育有問題,而是與這些教育方式有關!

三、只注重孩子飲食起居,不怎麼注重孩子的語言引導

除了跟孩子們說話之外,語言的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到了孩子開始學語的年齡,家長們不僅要與孩子交流,而且還有適當地採取一些輔導措施,比如用一些其他的讀物、動畫之類的,幫助孩子從中學會語言表達。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有自己的表達慾望,而不是到了2歲之後,還不會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