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爲何要寫《葬花詞》?

作家雲冗霧


黛玉在作“葬花吟”的前一天,四月二十五傍晚去怡紅院望寶玉,卻偏偏遇見晴雯與碧痕拌嘴,賭氣不給黛玉開門。傷心的黛玉卻並未離去,獨自站在怡紅院花蔭下垂淚,這時卻又看見寶玉送寶釵出怡紅院大門,敏感的黛玉怎麼能不傷心絕望呀!


原文:“晴雯偏生還沒聽出來,便使性子說道:“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林黛玉聽了,不覺氣怔在門外,待要高聲問她,逗起氣來,自己又回思一番:“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如今認真慪氣,也覺沒趣。”一面想,一面又滾下淚珠來。”

於是第二天、四月二十六芒種節,黛玉獨自去葬花,呤出“葬花吟”。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在整首“葬花呤”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反映了黛玉寄人籬下的感受,“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是黛玉對自身孤苦命運的絕望與悲哀。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黛玉以花比喻自己維護最後尊嚴的決心。

三月初桃花盛開,寶黛在桃花樹下剛剛“共讀西廂”初定情,鳳姐剛剛調侃黛玉“吃茶”論親,鳳姐寶玉立即被馬道婆下咒魘住生命垂危。 “通靈寶玉”這個老祖宗賈母在寶玉第一次摔玉時口口聲聲稱為“命根子”的玉,果然引來兩位“神秘嘉賓”癩頭和尚跛足道人到賈府相救。“雙仙”持頌“通靈寶玉”果然顯靈,這“玉”的確是賈府中人的“命根子”呀!

來救鳳姐寶玉的癩頭和尚,正是送“不棄不離”金鎖給寶釵,指定“要有玉的方可配”的癩頭和尚。如今寶玉被魔魘三十多天後,身體才剛剛完全康復就因有“金鎖”的寶釵到怡紅院來,而拒絕黛玉進怡紅院的大門了。寶黛之前在桃花盛開的樹下“共讀西廂”初定情,豈不是剛剛才一個多月時間就要徹底泡湯了。

個人以為,“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這才是黛玉整首《葬花吟》的重點。


父母雙亡投奔賈府的黛玉,她全部的情感寄託都在寶黛愛情上了。可是三月的“共讀西廂”情初定(“三月香巢已壘成”),四月二十五立刻就有癩頭和尚“金玉良緣”的寶釵進了怡紅院,寶玉便將自己擋在怡紅院大門外了(“梁間燕子太無情”)。

寶玉呀!你太無情。

《葬花呤》就是黛玉為“寶黛愛情”所作的讖語。


阿丹151014015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b4500137f62a5c86dc9\

君箋雅侃紅樓


1、知音難覓,惜花惜人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黛玉第一次葬花的時候碰到了寶玉,那時兩人都還小,但能在葬花這種行為上達成共識,就奠定了兩人的感情基礎。愛情從那候漸漸萌發。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黛玉被晴雯拒之門外,聽到寶釵和寶玉的嬉笑,她傷心不已。黛玉與寶玉之間的愛情自從有了寶釵的"金鎖"和史湘雲的"金麒麟",就受到"金玉良緣"之說的威脅。因此,寶釵的入住賈府,史湘雲的每一次出現都會令她精神緊張,有時讓人感覺到她有些神經兮兮的不正常。那時候他們的愛情其實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狀態,整天因為小事吵架,黛玉是因感情受到威脅而缺乏安全感。她和寶玉相好卻無人出面替她做主,她傷心難過。這次又和寶玉發生了誤會,才有了黛玉第二次葬花和《葬花吟》。她想借詩以抒發自己的苦悶和傷感情緒,感嘆知音難覓,知音難久,惜花惜人。

2、感花傷己,作詩抒情

黛玉自幼體弱多病,父母早亡,孤苦一人,又寄人籬下,她看到花落後寶玉要把他丟到水裡,她認為那樣會玷汙了花,見景生情,憐花就是憐自己,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裡最乾淨,她看到鮮花的凋零就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將來。所以她就把花埋了,希望花有一個好歸宿,其實她也是在說自己,不希望自己被外界的汙垢所玷汙,希望死後有一個好的去處。《葬花吟》詩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杯淨土掩風流”,“一朝春盡紅顏老”等句用來表達自己多愁善感,孤單無助,不甘沉滅又無力抗爭的悲觀消極的感情。

3、自作詩讖 花落人亡

《葬花吟》實際上就是黛玉自作的詩讖。詩中:“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複,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都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並非虛詞作比。而“花落人亡兩不知”,則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說寶玉,正是完全切合的。

另外,曹雪芹友人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絕句二十首》中得到了證明。詩曰;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似讖成真”,這是隻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

根據《葬花吟》和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講“雪中抽柴”故事中的茗玉(即暗讖黛玉),可以猜定:黛玉是在她17歲時,春殘花落之季,清冷寂寞,淒涼悲慘病死於賈府。而上吊、沉湖之說應該不是曹公之意,一是需要足夠的勇氣,二是不符合“質本潔來還潔去”之詞。


犀首3


作者曹雪芹是在借書傳詩,傳的誰的詩?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兒子的,也就是那位被誤認為是曹雪芹的曹天佑寫的。作者老年喪子,將兒子的遺作全部恰到好處地加入書中、去尾加評,重新改寫。這才有了評書版本的《石頭記》。兒子的天份也才沒有被埋沒。這葬花吟是作者當王妃的姐姐蹊蹺死亡之後,天佑的傷心之作。用在林黛玉身上真是天作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