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守望」到「遙望」

走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鎮長江源村,具有民族特色房屋錯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房前屋後紅柳和雲杉將村莊裝飾得生機勃勃。

對長江源的牧民們來說,從“山上”搬到“山下”,不只是跨越了420公里的距離,而是邁入了“新生活”。

2004年11月,為了保護孕育華夏生命希望的中華水塔,唐古拉山鎮128戶407名牧民群眾因三江源生態保護的長遠利益,搬遷至格爾木市南郊的移民定居點,形成今日的長江源村。通過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項目,長江源村33萬公頃草場已實現全部禁牧。

老書記更尕南傑站在村裡的廣場中間,望著周圍的綠樹紅牆,向遠方眺望著說道:“牧民對草原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對於保護生態的搬遷政策,我們牧民都特別支持,今年是可可西里申遺成功一週年,不僅可可西里的生態變得好了,就連我們的生活也越過越美了。”

如今,通過國家的幫扶保護,長江源村的村民們生態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大到對可可西里三江源生態的保護,小到對生活中一株樹和一棵草的呵護,生態宜居已經深深地扎進了每個牧民的生命當中。

沿著乾淨寬闊的馬路,隨處可見的綠地、綠植映入眼簾。談起這14年間的變化,鬧布桑周的感受最深。作為第一批響應號召搬遷到長江源村的牧民,他賣掉了自家常年放養的100頭牛,放棄了世代以放牧為生的生活,來到了陌生的長江源村,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草原和我們是有很深厚的感情,就和我們一樣是有生命的,只要能保護好它,我們家搬到哪都是可以的。”鬧布桑周說起可可西里申遺成功一週年的感受時,就像是在說自己家在遠方的一位親人一樣。

牧民達娃卓瑪一邊清掃著自家門前的垃圾,一邊哼著家鄉的小曲。達娃卓瑪笑著說道:“以前在山上的時候,漫山的牛羊吃著草,我們從沒想過草會被吃完,只是習慣了那種生活,後來村裡的老人,給我們說起要保護我們的草原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了這個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牧民的生活越過越火紅,可可西里的草也越長越茂盛,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老黨員洛桑開心地說道。

為留住最後的“生態淨土”——可可西里,長江源村的245戶牧民從“守望”變成了“遙望”。清澈的河水、湛藍的天空、廣闊的草原……恢復了寧靜的可可西里的生態在一天天好轉,昔日的三江源頭變得越發美麗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