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望”到“遥望”

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镇长江源村,具有民族特色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房前屋后红柳和云杉将村庄装饰得生机勃勃。

对长江源的牧民们来说,从“山上”搬到“山下”,不只是跨越了420公里的距离,而是迈入了“新生活”。

2004年11月,为了保护孕育华夏生命希望的中华水塔,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群众因三江源生态保护的长远利益,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的移民定居点,形成今日的长江源村。通过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长江源村33万公顷草场已实现全部禁牧。

老书记更尕南杰站在村里的广场中间,望着周围的绿树红墙,向远方眺望着说道:“牧民对草原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对于保护生态的搬迁政策,我们牧民都特别支持,今年是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一周年,不仅可可西里的生态变得好了,就连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美了。”

如今,通过国家的帮扶保护,长江源村的村民们生态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大到对可可西里三江源生态的保护,小到对生活中一株树和一棵草的呵护,生态宜居已经深深地扎进了每个牧民的生命当中。

沿着干净宽阔的马路,随处可见的绿地、绿植映入眼帘。谈起这14年间的变化,闹布桑周的感受最深。作为第一批响应号召搬迁到长江源村的牧民,他卖掉了自家常年放养的100头牛,放弃了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生活,来到了陌生的长江源村,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草原和我们是有很深厚的感情,就和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只要能保护好它,我们家搬到哪都是可以的。”闹布桑周说起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一周年的感受时,就像是在说自己家在远方的一位亲人一样。

牧民达娃卓玛一边清扫着自家门前的垃圾,一边哼着家乡的小曲。达娃卓玛笑着说道:“以前在山上的时候,漫山的牛羊吃着草,我们从没想过草会被吃完,只是习惯了那种生活,后来村里的老人,给我们说起要保护我们的草原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了这个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牧民的生活越过越火红,可可西里的草也越长越茂盛,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老党员洛桑开心地说道。

为留住最后的“生态净土”——可可西里,长江源村的245户牧民从“守望”变成了“遥望”。清澈的河水、湛蓝的天空、广阔的草原……恢复了宁静的可可西里的生态在一天天好转,昔日的三江源头变得越发美丽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