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亦舊

《新縣亦舊》

0

時代尚新,歷史崇古。遍翻二十五史,皆以縣為最低。民國始設鄉,共和國襲之,以為行政。今雲行政村者,乃附會牽強,應名其曰自制村,或建制村。

封建歷朝,秦為郡縣,後各為三級,縣以下為百姓自制,宗族乃大。故古人重孝廉、義門、牌坊、修祠、合譜。

國史之外,州縣誌之風,始於宋。民國亂世之間,仍有《重修信陽縣誌》,及《光山縣誌約稿》。封建專制也簡約,清末一千餘縣,民國千九,今兩千五百。君主以孝義冶天下,今多以律法繩之。

1

新縣之始設,乃取光山三十里之五里十七保,兼麻城黃安少許,合為一縣,時民國二十一年秋。

故名之中,今尚存者,不過神留橋、沙窩、長潭、千斤及塔爾。原董範店者,不知今董店、範店孰為繼承?

明清自制,乃取裡保甲牌四級。民國十七年立法,改區鄉閭鄰;二十八年新縣製為區鄉保甲。因戰事頻繁,各省改制不一。

五八年共和國始推人民公社政權,下設生產大隊及生產小隊。八十年代公社改鄉,大隊改村,小隊改組。

2

考一縣之舊,無外古人、古蹟與古風耳。新縣古人而有名者,多出明清,開國諸將尚不為古。但有一將名孟珙者,傳為孟良嫡孫。孟良乃《楊家將》人物,各地之孟良崮、孟良營、孟良梯乃至新縣孟良山,或因演義而生,不足證也。而言孟珙者,天下獨此一家。

今信陽多地流傳楊八姐故事,更不足信。“金刀揚令公"乃北漢降宋,宋遼之爭未在信陽,而宋金之戰時已無孟良、八姐矣。

據乾隆間《光山縣誌》:“乾隆丙午知縣楊殿梓搜訪遺碑,於關上得一殘碣,高三尺許,刻一人像。”今“白沙關萬人暴動遺址”陳列室,有石碑人像,如光山志所言,然人像為仕官打扮,非武人裝束。碑左刻“開寶六(元?)年三月十二日”,右刻“省條開白沙關”。由此可斷,人物更早於孟良,豈孟珙之像哉?

3

“光黃古驛道”於縣境有五道八關,至少有兩道三關早於光黃,乃白沙關木陵關與土門關。酈道元《水經注》所言木陵關,及《北魏書·地形志》所言白沙關,皆千五百年矣。其餘五關,依《河南通志》,不晚於宋高宗紹興年間。彼時宋金對峙,或有孟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吾灣有一古柏,二人合圍。千斤楊高山村亦存千年銀杏一十四棵。

吾村石橋,乃建於“元大德十一年”,是故有“神留橋”之名。旁有古村丁李灣者,亦元末所建。

吾鄉境內有韓皋墓。皋為唐玄宗天寶間生人,五朝為官,歷肅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官至吏部尚書兼太子少傅、左僕射。贈太子太保。

金蘭道觀,建於宋理宗端平年間,為現存最古建築。

4

信陽“豫風楚韻”,獨新縣無豫風,難以被中原文明同化。新縣人敬鬼神、重喜喪,厚葬厚祭之風兩千年未變。喪禮必請吹打樂,“基礎鑼鼓徑”流傳於各鄉、村、組。

又有“偷梁”之俗,或源自“若國盜牛”,其俗僅存湖北。元宵節“送亮”及三月三“鬼節”,亦僅存於楚地。流傳甚久,難以探源。

新縣口音,不同於信陽諸縣,近黃岡、九江。飲食不喜麵條饅頭,麵食需咽菜。新縣少年不知有冬至節,此乃不受豫風影響之顯證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