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學期間刻苦學習卻最終考研失敗的人?

很多考研黨放棄了大學多姿多彩的生活,好像一直在高三的狀態一樣,成天在圖書館埋頭苦學。為了考研付出那麼多,卻最終未能如願,他們是缺乏天賦還是太一根筋?一起來看看吧!

努力不是唯一的成功因素

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努力不是唯一的成功因素。我沒有考過研,但是有些好朋友經歷了,有成功、也有失敗。不知道大家對2017年考研有什麼看法,反正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17年英語、數學簡單到爆炸,政治大題壓題全中。

這就會出現一種現象:A從準備考研開始,就把數學與英語放在了重心,披星戴月,日復一日的學,懷胎十月的感覺。從8月就開始背政治,背到吐也不罷休,希望在考研的戰場上能夠擊敗對手。B最開始沒打算考研,6/7月才計劃開始考研,由於時間緊迫,數學只複習簡單/基礎的題,難題一概不理。至於政治就考之前半個月抱抱佛腳了、背背押題,考不考的上就看運氣了。結果B考上了,A沒上。有時候我真的覺得 :造化弄人,人這一輩子運氣也很重要。但是我相信大學期間刻苦學習卻最終考研失敗的人,人生依舊會很精彩,因為他們有非常堅定的目標,從始至終,從未放棄。

暫時沒有收穫不代表永遠沒有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給每個暫時沒有收穫的你。

請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請你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和每一個人的努力。

選擇考研就像一些人選擇就業一樣,都是非常正常的。至於考得上與否只是一個結果,並不是說努力了一定可以成功的,如果你覺得那些努力了的人一定要成功,甚至覺得他們如果不成功就是一種錯誤的話,這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掌握正確的方法,事半功倍

按照考研和高考的趨勢來看,現在人才培養看中的是對知識和技能的真正理解與靈活運用,摒棄之前的套路,題目越來越活,越來越注重對思維的考察,這對人才培養來講是件好事。

面對當今的考研大環境,刷題,套公式,背解題模板,這種不能真正抓住知識的內涵而是機械性的複習的方法,註定是事倍功半的。真正會學習的人,不是一味的放棄休息娛樂的時間麻木複習,而是懂得勞逸結合,懂得理解知識內涵的人。就算有的人通過機械複習最後考研成功,在研究生期間也必然覺得吃力。

希望所有的考研黨都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才能到達終點,不要讓自己的努力帶領自己遠離成功。

你努力了,就贏得了三分之一

校園生活,你的努力程度一定會反映在試卷上,學生們總獲得與之刻苦學習對應的回報。可是,考研這件事情和成人世界裡的大多數大事一樣。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你努力了,恭喜你,你贏了三分之一。可你僅僅贏了三分之一就要勝利,對不起,沒人給的了。

你非要說艱苦,流水線工人,搬磚工人一天到晚流淚流汗不比你在綠樹成蔭,乾淨明亮的圖書館自習更辛苦?輸了一次沒關係,你把那三分之一留住,保持好,不斷去嘗試後面的三分之二的小概率事件,決不放棄,絕不認輸,終究會碰到那個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