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爲什麼要選擇宋太祖的後人作爲皇位繼承人?

用戶5547788937


  話說公元1129年初的一個晚上,剛剛跑到揚州過上幾天安生日子的宋高宗趙構,正在跟妃子親熱,忽然房門被擂得山響:“大事不好了,金兵打來了,皇上咱們趕緊逃命吧!”這次真不是手下謊報軍情,拔離連、烏林、泰欲、馬五帶著五千金兵輕騎千里奔襲而來,沒逮住趙構就燒了揚州。

  這就要了親命了——誰都知道趙構這個時候是萬萬打擾不得的,著急忙慌穿上衣服逃命的趙構就落下了一個病根兒,這病大家都知道,咱們就不說了,反正是不管他怎麼努力,都生不出孩子來了。

  其實趙構原本是有一個兒子五個女兒的,在靖康之變中,五個女兒(三個兩歲兩個四歲)都被金兵搶去了,兩歲的都死在了北去的路上,四歲的都被送去了“浣衣院”,最後不知所蹤。而那個兒子趙旉(又名趙敷)更倒黴,雖然剛會說話就被封為為檢校少保、集慶軍節度使、魏國公(可見宋朝制度有多混蛋)。剛剛三歲,又造反的苗傅和劉正彥“捉去當了皇帝”,結果苗劉被韓世忠幹掉了,宋高宗這才“復位”,而三歲的趙旉則因為“宮女不小心使他受到驚嚇”,夭折了。

  於是宋高宗趙構一生當了兩次太上皇、親生兒子趙旉只做了二十六天皇帝。我們可以相信,趙旉不是趙構授意幹掉的,因為他就這麼一根獨苗,趙旉死了,他也就真的絕後了。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趙構眼看著自己再不能重振雄風,就琢磨著從宋太祖趙匡胤那一脈找一個人做繼承人——這一年是公元1132年,趙構只有二十六歲,二十六歲就想找別人當繼承人,那時知道自己這輩子也生不出兒子來了。為了避免找來的繼承人是自己的兄弟輩甚至爺叔行而自己不好當太上皇,趙構規定:只能從太祖皇帝的七世孫裡面找(趙構是宋太宗六世孫),這樣找來的就只能是自己的侄子,亂不了輩分。這一海選不要緊,可真看出老趙家生育能力強悍了:趙匡胤的七世孫,還自由地活著的,居然有一千六百四十五個,一個齊裝滿員的整編團!

  這一千六百多人就是吃,也會吃光趙構偷偷摸摸攢起來的私房錢,於是他下令:進行復賽和決賽!最終有兩位選手脫穎而出站在了二十六歲(筆者看著二十六歲就想笑)的趙構面前,一個圓臉小胖子,一個豆芽菜小瘦子,年紀也就六七歲。趙構一看:這瘦孩子看著怎麼比我還苦大仇深呢?給他三百兩銀子讓他回家吧!瘦小孩名字叫趙伯琮,聽到叫他回家,並沒有因為競選失敗而哭天抹淚,慢條斯理地轉過身往門外走。趙構忽然改了主意:“你回來,我再琢磨琢磨!”趙伯琮還是慢條斯理地回來跟小胖子站在一起,就那麼看著這個年輕的“準乾爹”。三個人大眼瞪小眼,一隻貓忽然跑了過來,趙伯琮還是瞅著趙構,那小胖子卻飛起一腳,把那隻貓踹飛了。

  趙構心裡一哆嗦(估計是想起金兵踹他了):“小胖子你回家吧!”趙伯琮因為少踹了一腳,就向皇帝寶座靠近了一步,成為了“準太子”(估計趙構還想最後再拼一次,看看能不能生出兒子來),並且先後被改名趙瑗趙瑋趙昚(因為名字跟故事無關,我們就叫他最後名字趙昚)。趙昚的太子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趙構的老婆之一吳皇后(當時是才人)看著老公有了新兒子,自己也想領養一個,就找來了五歲的趙伯玖,賜名趙豫,天天跟趙昚唱對臺戲。吳皇后有了“自己的兒子”,當然不會喜歡“趙構的兒子”,不但她不喜歡,就連秦檜也不喜歡趙昚,還把趙昚趕回老家“服喪三年(趙昚親爹死了)”,趙昚回來後發現自己的弟弟趙豫也成了郡王了(趙昚當時受封普安郡王),一種危機感油然而生。

  這時候趙構的第二道考題來了:就在同一天,趙昚的普安郡王府和趙豫的恩平郡王府同時收到了十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這是公元1155年,兩個小孩子都已經變成了二十七八的成年人了(趙昚生於1127年),而且都沒有正式結婚,面對這十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要說不動心,那得有趙構一樣的毛病才行。這時候就看出老師的作用來了,趙昚的老師叫史浩,就是力主給岳飛平反的那個三朝元老。史浩一眼就看出了趙構的小心眼,趕緊提醒趙昚:“這十個姑娘就是十道考題,你只能交白卷!”而趙豫的“老媽”也看出了門道,趕緊提醒趙豫:“這十個姑娘就是十道考題,你拼了小命兒也要好好答!”其實吳皇后這麼理解也沒錯:趙構不行了,趙豫行,這不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嗎?

  過了幾天,趙構收走了“考卷”——接走了全部美女。趙構找人判卷(這事不能皇帝親自幹):趙昚一個沒動,趙豫一個沒剩!趙構宣佈考試結果:趙昚滿分,趙豫零分。吳皇后和趙豫這下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秦檜已經死掉了,趙豫又考砸了,只能老老實實當自己的郡王了。

  少踹了一腳,少睡了一覺的趙昚,一步步從郡王變成皇子,又從皇子變成了太子、皇帝,而多年耕耘毫無收穫的趙構也徹底死了心,把皇位傳給趙昚,學自己的老爹宋徽宗趙佶,當甩手掌故太上皇去了。

  而不管是那個小胖子還是趙豫即位,特別是趙豫,跟秦檜一直關係不錯,給岳飛平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而趙昚成了後世稱道的“勵精九閏之餘,致治百王之上”有道明君宋孝宗。也正是趙昚“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然後又追復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的待遇……


半壺老酒半支菸


這是宋高宗的無奈之舉。

首先,“靖康之難”中,北宋皇室近支,尤其是“濮王后裔”,幾乎盡數被俘。這也是皇九子的康王得以繼位的根本原因。

最初,在宋高宗趙構看來,這真的是天大的運氣。他也想永遠把握住這個運氣。於是,後來,無論是誰,說要“迎還二聖”,宋高宗跟誰急。即使是岳飛這樣的功臣也不行。趙構可不想把這得之不易的寶座拱手讓人。



而且,宋高宗有自己的親生兒子——趙旉。估計是出於皇位的穩定性,能由自己這一系繼承。趙構早早地把兒子立為太子。

然而,後來因為執行“宋朝的祖宗家法”,對武將太苛刻過分,導致了“苗劉之變”。高宗逃跑,趙旉在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很快,張浚平亂成功,高宗回朝。然而,由於受到驚嚇,太子趙旉卻一命嗚呼,年只3歲。宋高宗和趙旉的生母傷心欲絕,然而人死不能復生。

當時的宋高宗才二十多歲,而且,宋高宗除了去世的太子,還有5個女兒。按說,再有孩子是沒啥問題的。然而,宋高宗繼位的最初幾年,正值多事之秋。據說,在一次金兵侵犯時,宋高宗正在進行房事。因為早已得了“恐金症”,一聽說金兵來犯,嚇得落下了病。雖然,趙構是宋朝三百年裡在位時間排第二的皇帝,也是中國2000年皇權歷史上少有的活過80歲的皇帝。然而,經此一變,從此,宋高宗再也未得子嗣。

這也是為什麼,宋高宗不得不選宗室成員繼位。



至於,為什麼選太祖一系,而非更近的太宗一系,或者是秦王趙光美的後裔。跟當時的一個說法有關。

據說,從金國逃回來的人說,金國當時的皇帝、金太宗完顏晟,相貌很像宋太祖趙匡胤。於是,流傳一種說法,說是太祖要借金人之手,奪回他的天下。

“燭影斧聲”的說法,在宋朝就已流傳,說是宋太宗趙光義殺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從而搶得皇位。而且,後來宋太祖的兩個兒子,離奇的英年早逝;以及按照“金匱之盟”可以繼位的趙光美的無端被貶,繼而死於貶所(今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從某種程度上,都為這些做了註解。

當然,這種說法,估計皇宮之內是禁止流傳的,尤其是皇族內部。然而,經歷天下大變的過程中,想必宋高宗也略有耳聞。加之金人的屢屢侵犯,不得不使宋高宗相信“歷史傳說”和“今時流言”。

總之,一系列綜合因素,最終迫使宋高宗趙構選擇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繼承皇位。於是,兩宋出現了一個情況——北宋,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其他皇帝都是宋太宗及其後人;南宋,除了宋高宗趙構,其餘皇帝,都是宋太祖的後裔。


漫卷詩書


我們先不說原因為什麼選擇宋太祖的後人的作為皇位繼承人,我們先來看看宋高宗爸爸宋徽宗有多少兒子,他們的結局如何?

可見宋徽宗有子38位,但是隻有趙構逃離出了金人的魔爪,其餘的兒子出了早夭的,都被俘虜至金國,最後死在了金國,宋徽宗真是最坑兒子的爹。

我們再看瞅瞅宋高宗趙構有多少兒子,趙構只有一個親生兒子叫趙旉,不過卻早夭了。其實趙構脫不開干係,當年(1129年),金兵南下,此時已經當上皇帝的趙構卻畏敵如虎,一路從南京(今河南商丘)逃竄到了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當時他的手下苗傅和劉正彥不滿趙構近臣的橫徵暴斂,於是發動政變,扶立趙構之子年僅2歲的趙旉為皇帝,不過這場鬧劇僅存在了28天。

趙構復位之後,就不停的向晉朝乞降,要求金國可憐自己不要南下。同年五月,趙構攜趙旉離開杭州,北上建康(南京);七月,趙旉在建康生了瘧疾,在建康行宮治病期間,一個宮女走路不小心絆到了地上的爐子,發出巨響,可憐這個只有二歲的幼兒竟被活活嚇死。

按理說,死了趙旉還可以再生幾個趙旉的,不過終其一生就只有一個親生兒子。據說有一次金兵侵犯時,宋高宗正在進行房事,突然手下來報“金人來了”,由於驚嚇導致陽痿,並喪失了生殖能力,一直沒有醫治好。

這樣一來,自己生不出兒子就只能過繼皇室宗親的兒子。在“靖康之難”中,北宋皇室近支,尤其是“濮王后裔”,幾乎盡數被俘。但是宋太宗的後裔還是存在的,但是趙構卻沒有選擇與自己血緣更近的宋太宗的後裔,而是選擇了與自己血緣疏遠的宋太祖的後裔為嗣,這是為什麼呢?

宋朝過繼兒子的事情其實早在宋仁宗的時期就有過,宋仁宗過繼趙構的曾祖父趙曙為嗣,宋仁宗病逝後,就發生了宋英宗對生父尊禮濮安懿王趙允讓的討論,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濮議”。宋高宗知道自己的皇位來之不易,所以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此類事件,宋高宗自然就捨近求遠了。另外此時宋太宗和宋太祖的後裔與趙構的關係其實也無異了,畢竟親支“濮王”趙允讓的後裔幾乎都被俘虜到了北方。

另外更重要的是宋太祖和宋太宗皇位更替是不正常的,“燭影斧聲”就是出自二者皇位更替的故事。根據古代一些筆記,當時金宋境內都流傳有一個傳聞,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相貌極類宋太祖,所以民間流言乃是趙匡胤為其弟奪其子位帝位而轉世復仇。宋高宗生母韋太后也相信了這個傳言,勸趙構傳位太祖後人以解太祖太宗二繫世代恩怨,立孝宗為嗣很大程度上是高宗聽從韋太后的意見。

又根據《孝宗本紀》記載——

“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會右僕射範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是詔選太祖之後。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
“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昭格天命。”參知政事張守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高宗曰:“此事不難行,朕於‘伯’字行中選擇,庶幾昭穆順序。”而上虞丞婁寅亮亦上書言:“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望陛下於‘伯’字行內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高宗讀之,大感嘆。”

這段話記載了宋高宗與群臣準備遴選太祖後裔的對話,其中說的最多的就是對太祖(文中的藝祖)傳位於太宗的美德,而他的後裔不能享國,很多人為之惋惜,另外其實深層次是此時宋太祖的子孫與平民無疑,不管從中選立何人,都在朝中無任何根基,便於宋高宗控制。

宋高宗雖然寧願屈辱議和,也不願意岳飛北伐,重用秦檜,害死岳飛父子。但是玩政治還是有一套的。他在為36年後,傳位給養子趙昚,還當了25年太上皇,80高壽才死,真是壞人多壽。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宋高宗就是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他的父親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徽宗。他的兄弟也就是北宋最後的一位皇帝宋欽宗。

在宋欽宗執政的時期,發生了“靖康之難”。

靖康之難中,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兩位皇帝被女真人俘虜了,聯同他們一起被俘虜的還有宋太宗趙光義的所有皇子皇孫,都被女真人一網打盡,他們被女真人帶走當奴隸去了。

至此北宋滅亡。

可以說當時唯一的一個宋太宗趙光義的直系後代康王,也就是趙構逃掉了。由於他的血統最正統,所以他被推舉上來當了皇帝,宋高宗就是趙構。

趙構雖說建立了南宋,但是他對女真人的忌憚,就如同耗子見了貓一般。只要女真人來打大宋,他唯一要做的就是逃跑,他跑到山裡,女真人就追他到山裡,跑到海上女真人就追他到海里。

可能是因為逃跑的過程中受到了過度的驚嚇(可能是),宋高宗趙構竟然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在他唯一那個兒子死掉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孩子了。

為了讓宋家的江山繼續傳位下去,在選接班人的時候,他們不得不選擇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來當了。

之所以選擇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來當皇帝,原因有兩個。

一個就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沒人了,活著的都被俘虜了。

另一個就是宋太宗當年是奪了他哥哥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很多人是這麼認為的)。

在宋太宗那支血脈無人可選的時候,就只能選遠支親戚宋太祖的後人來當皇帝了。

做了這個決定之後,宋高宗趙構就在全國內把趙匡胤的後代,召集在一起。然後經過層層的海選,最終選擇了兩個小孩來作為未來的國君儲備著。

這兩個人趙構把他們放在自己身邊,隨時考核他們兩人的能力。趙構要看看,他們兩個究竟是誰能勝任皇帝的這個位置。

經過長達十年的考察,最終趙昚勝出,他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孝宗。據說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


漢史趣聞


第一、宋太祖是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血統最為純正。但這是次要原因。

第二,宋太宗一系因為繼承正統,大多供養於京城,靖康之難基本一鍋端(不然皇帝能輪到趙構?)而太祖一系,因為失去了正統地位,反而子嗣興旺。

個人估計,高宗皇帝也不想選太祖一系的,實在是沒法了哈。不過,他眼光還算不錯,繼位的孝宗可以說是南宋王朝最好的皇帝。


孤獨行者61502037


早就回答過類似問題了,便於控制。

沒選太宗系恰恰是因為南渡宗室裡太宗系人太多了,齊安郡王以“闔門百口”保岳飛清白。太祖系一共兩支,偏選了弱勢那一支,儲君的父親不過一個小官,不可能被追封為皇帝,儲君也會對高宗感恩戴德。萬一高宗出奇跡生了兒子,踢掉這個儲君也很容易。

一個連親爹媽妻妾女兒都不顧的極品會因為所謂託夢決定傳位對象?


我不是Henry


這也是因果報應!本來宋朝就是宋太祖的天下,宋太祖的後人再掌天下,也順應天意民心。如果按因果循環之說,靖康之變時,金人俘虜了宋太宗的大多數子孫,宋高宗是唯一漏網之魚。論說宋高宗身為南宋之主,想開枝散葉比平常百姓容易太多,到最後仍是無後!唯一兒子,還早夭!還有宋太祖的後人,離開權力中心,卻在這次人禍之中安然無恙!這麼許多不可思議的事,都是巧合嗎?還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應該說宋高宗年老之時,思前想後,一千個不樂意,還是很無奈地選了宋太祖的後人做為自己的接班人!


神話10315762


這個事情還得說一個傳說,這個傳說正史沒有記載,此後也難辨真偽,但沒有這個傳說,後來的一些說法也就無法成立。

傳說宋太祖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麼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綱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裡,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也就是趙光義“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據。

當然,這個所謂的“金匱之盟”後半段是說,讓趙光義百年之後將皇位傳與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德昭再傳與趙德芳。可是,趙光義登基之後卻逼殺趙匡胤的長子德昭(當時已30歲),趙匡胤幼子德芳(僅26歲)也神秘地暴病身亡。這兩個在“金匱之盟”上的人都不在了,趙光義便順利地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恆,即宋真宗。

於是,宋朝的皇位就一直在太宗的子孫這一脈裡傳續。到了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之後,這個所謂“金匱之盟”的傳說竟然越傳越真。加之,宋徽宗的子孫出了高宗之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高宗本人由於受到驚嚇之後喪失了生育能力。此時,傳位於太祖一系的呼聲就漸漸高漲起來。

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說:“你只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

於是趙構終於想通了要在太祖子孫當中找繼承人,最終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因此,趙構實際上承認了“金匱之盟”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