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廢柴」現在爲什麼比「全才」過得還好?

“你都只會一點兒?”

看著面試官從鏡片上方投來的目光,小李慌了神。

畢業前夕小李碰壁了N次,被拒的理由都差不多——學藝不精。

他拉著我們大吐苦水,一把鼻涕一把淚,委屈的不行,“誰說藝多不壓身?這些年學了那麼多,怎麼一家企業都看不上我!”

“哥們別急,你看我各種掛科,最後不是也拿到offer了麼?”

被小徐這麼一安慰,小李更鬱悶了。

當年的“廢柴”現在為什麼比“全才”過得還好?

小李和小徐是室友,一個“全才”一個“廢柴”。

小李又刻苦又有才,別人主攻一個就業方向,他一下子選了仨,還報了雙學位。

我們穿著拖鞋,拿著兩本書走向教室的時候,經常看到他揹著鼓鼓囊囊的書包,一陣旋風一樣趕到教室,下課後又狂風暴雨般奔向下一個課堂……

晚上回寢室,他的各科作業一鋪開,那場面簡直像是開大會,奮鬥到十一點熄燈都弄不完,為此他還常常偷電,舍管大爺發現了也不管,還捋著鬍子點點頭道,這孩子是個人物啊……

雖然他成績不怎麼突出,不過各科老師都會時不時表揚他一番,“你們看看小李,同時學三個方向,還修著雙學位。再看看你們,就一個方向還不好好學!以後人家機會比你多了去了!說的就是你,小徐!”

小徐和小李截然不同,別說雙學位了,他任何方向都不想選,因為他學不會呀。

什麼數學英語一類的基礎課,他根本玩不轉,大學四年又是補考又是重修的忙的不亦樂乎。

就連繫裡面都看不下去了,好幾次找他“談心”,說小徐你這麼下去不行啊,別人掛科按學科計數,你倒好,直接按學期計數!

不過即使這樣,系裡也不忍心開除他。

在一節普通的電腦製圖課上,他讓我們開了眼,老師給了簡單題讓我們入門,我們都畫得歪歪扭扭,上交走樣的圖紙。

小徐則用機器指令畫出了一張雲中露出馬頭的“神馬都是浮雲”。

老師當時就震驚了,說這是你畫的?

小徐一看老師表情,就知道這次玩兒過火了,他老老實實低頭認錯,在老師監督下畫了一幅又一幅圖紙,畫到最後一張,老師拍拍他肩膀,小子不想退學就來找我,我給你加課!

當年的“廢柴”現在為什麼比“全才”過得還好?

慢慢的我這倆同學就出了名了,一個“啥都會”,一個“除了‘神馬都是浮雲’啥都不會”。

後來校園招聘會,我們見小李拿著成績單,去各個企業面了個遍,回來以後信心十足,說不知道是去月薪一萬的企業當技術,還是去月薪八千的企業當管理,簡直愁死了。

小徐就沒那麼春風得意了,別人看他成績單,第一句話就問他,小子你後臺挺硬啊,這種成績居然還能畢業。

轉變是在實習期,小李幹了幾天,卻發現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懂。

涉及到專業問題,他只懂表面的那點兒皮毛,根本拿不出手,解決不了問題,領導要求他調崗,他直接不幹了,又換了家公司,結果還是勝任不了。換了幾次工作,圈子裡好像都知道了他是個繡花枕頭。

小徐則在恩師的推薦下進了一家中外合資的工廠,不顯山不漏水乾了倆月,直到有次革新產品,圖紙發過來就連老技工都看不懂,這小子拿過圖紙,三言兩語就給工人們唸叨明白了。

廠長大驚,說我們這兒還有這等人物?又讓他製作幾張草圖,發現他功力太深,最後一口一個“專家”叫著,讓他當了工程總監。

當年的“廢柴”現在為什麼比“全才”過得還好?

小李和小徐的故事,我們當局者根本猜不到結局。

但是當初誰又會想得到步入社會之後,只會一項技能的“廢柴”會比“全才”活得更滋潤?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我們真正能踩在腳下去走的,也就那麼幾條而已。

路要往深裡走,才能走得到終點

,只是淺嘗輒止的每條路都走走,看看沿路風景,一抬頭你才會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在幾條路之間原地轉悠。

小時候老師要求我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大一點了我們又被要求不能偏科,要面面俱到,再後來甚至有“木桶原理”來告訴我們決定水平面高度的往往是最矮的那塊木板……

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一個人想要在某個領域有點兒建樹,不捨棄一些東西是不行的。

懂得多好嗎?

當然好,當一個工科生大談歷史,或是一個文科生知道電子原理的時候,大家會誇你,“你知識面真廣,啥都知道”、“你太厲害了,真是全才!”

可是當你不能精專某一領域,不能有自己特點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幹啥啥不成,揹著一身誇獎卻連謀生都成問題。

面面俱到,放到今天這種知識爆炸的時代,基本上意味著“面面不到”。

“一招鮮,吃遍天”似乎不論在什麼時代都不會過時。

如果哪天有個人向你炫耀,說他全面發展,當了全才,你大可微微一笑:我精通一樣學問就能比你強!

當年的“廢柴”現在為什麼比“全才”過得還好?

路子多了不一定走得到頭

只有一條路說不定才能走到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