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牀前明月光」,李白的「牀」顛覆你的想像...

◆◆

文 |石祿生

引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並不是躺在床上寫下《靜夜思》這首千古名詩的,而是坐在交椅上...

在中國人的生活語境中,“第一把交椅”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一句話,我們通常把某一範圍內的首領或頭面人物,稱之為“坐第一把交椅”的人。

可見,交椅這個東西自古以來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這也決定了交椅作為傢俱的一種,在單一廳堂內擺放,通常並不是成對出現的,而是隻有一把。

道理很簡單,在特定的家居環境下,頭面人物只有一個,那就是主人自己,或地位比主人更高的客人。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明代宮廷御製交椅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現藏有一把明代宮廷版的“第一把交椅”,其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不可估量。

何出此言?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傢俱的工藝水平,以明清時期為鼎盛。而“第一把交椅”,恰恰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後,在明代中期才定型的,並由此形成了標準化、限量版的工藝和人文內涵附加值。

所以,該款“第一把交椅”藏品,無疑是古代交椅發展史上的扛鼎之作。

為便於讀者快速瞭解中國歷史上“第一把交椅”的形成過程,以及交椅背後的意識形態文化內涵,筆者特意選取了7個歷史人物,通過他們的視角,闡述“第一把交椅”的發展簡史。

1、漢靈帝

中國歷史上,在商、周、春秋戰國、秦漢等時期,並沒有凳子、椅子等坐具一說,人們無論是交談或就餐,都習慣了“席地而坐”,頂多在地板上鋪上墊子。

得益於以秦漢以前為故事背景的電影或電視劇的影響,我們對此印象深刻。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琅琊榜》劇照

席地而坐的傳統,目前在日本、韓國還是相當普遍,我們也不陌生。

有人問我:“對此你怎麼看?”老實說,我都是坐在椅子上看的。我的回答是:“坐自己的椅子,讓別人坐地板去吧。”當然了,這是玩笑話,言歸正傳。

到了東漢時期,從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傳入一種坐具,讓中原人士大開眼界。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這種坐具叫“胡床”,其實就是現在統稱“馬紮”的簡易摺疊椅,街角修鞋的師傅常用;以前火車票不好買的時候,也有人帶著這種小摺疊椅乘火車。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看見沒有,就是這種小摺疊椅,在秦漢以前,中原地區都沒有發明出來,還是北方遊牧民族給了我們啟發。

對於這種小坐具,漢靈帝劉宏喜歡得不得了,所以他成了它的忠實粉絲。《後漢書·五行志》記載:“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座、胡飯,京都貴戚皆競為之。”

也就是說,皇帝天子坐了這種小凳子,它天然就有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意義,估計這也是“第一把交椅”稱謂的最初始來源。

如此一來,其他皇室權貴也紛紛效仿漢靈帝,喜歡上了“胡床”。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注意了:彼時的“胡床”,就是後來“第一把交椅”的雛形。它雖然簡易得很,但卻有了身份和地位的附加內涵。

2、李白

先說明一下:到了隋代,因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祖先楊元壽,曾被賜予胡姓,也就是鮮卑族的普六茹姓;加上隋朝皇室本來就是鮮卑化的漢族,祖先多有跟鮮卑族通婚的傳統,因此隋朝上下是忌諱“胡”這個帶有歧視色彩的字眼的。

所以,大名鼎鼎的坐具神器“胡床”,被統一更名為“交床”,也就是可以摺疊的小椅子,腿腳前後交叉為軸,坐面用繩子、織物等軟物鋪成的簡單坐具。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時光流逝,一忽兒到了唐代……現在進入腦筋急轉彎環節。

請問,唐代大詩人李白那首家喻戶曉的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中的“床”,指的是木板床,還是彈簧床,還是席夢思?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看官這麼聰明,當然猜得到以上答案都不對。正確答案是:交床

或許有人慾爭辯:“何以見得李白就不是躺在床上看月亮?”對此筆者有兩點見解:

第一,李白思故鄉,說明他孤身一人在外地,像他這樣才情繁茂、思慮寬廣的大詩人,身邊沒有佳人陪伴,是不會這麼早躺上床睡覺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當然,這也是玩笑話。

第二,李白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又是抬頭,又是低頭的,顯然不是躺著的狀態,而是坐著的。所以這裡的“床”是指“交床”無疑。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注意,那時候的“交床”就真的只是馬紮小凳而已,沒有靠背的。李白要麼是坐直了身板抬頭看月亮,要麼是低頭彎腰思故鄉,就沒有第三種坐姿可言。如果可以傾斜身體靠著背的話,那麼李白很可能就要寫下“仰頭望明月”了。

所以,起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交床”雖然是好東西,但還存留了巨大的改良空間,只差一步,它就能變成交椅了。

3、宋江

宋江是《水滸傳》中的頭面人物,梁山108將的領袖,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人。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宋江畫像

歷史上有沒有真實的宋江這個人物呢?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原型另有其人。不管有沒有,都不重要。

反正,在交椅的傢俱發展史上,宋江做出了一個突出的貢獻:他的存在,以及他在梁山以欲迎還拒的姿態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使交椅的聲望和人文內涵達到了歷史巔峰。

如此一來,天下人都知道了,“第一把交椅”是要頭面人物才能坐的。以前只有權貴人士才知道交椅的分量,現在連平頭百姓也知曉了。

看過電視劇《水滸傳》的人可以注意到,宋江坐的交椅是有靠背的,而且宋江被稱之為坐上“頭把交椅”的人。這裡有兩個歷史性的錯誤需要澄清: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新水滸傳劇照

第一,宋江是北宋末年時期的人,那時候交椅還不叫“交椅”,而是遵照以前的習慣,稱“交床”。“交椅”這一名稱的出現,是在南宋才有的。

那麼,《水滸傳》文本中,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交椅”這個詞呢?答案很簡單:《水滸》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那時候交床早就改稱“交椅”了。

所以,施耐庵是想當然地用了“交椅”這個詞。當然這是小說文本,出現這種錯誤無傷大雅。

第二,在交床或交椅後面安裝靠背,也是南宋以後才有的。宋江的時代,交椅的真實樣貌,還是跟馬紮如出一轍,簡易小椅子而已。所以,在《水滸傳》電視劇版本中,“第一把交椅”被設計成有靠背的樣式,也是史實錯誤。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宋代《春遊晚歸圖》

當然,犯錯的不是宋江本人,都是歷史後人臆測強加的錯誤而已。不管怎麼說,我們都不能否定宋江這個小說人物,對於“第一把交椅”這種中國古典傢俱的品牌名聲做出的歷史性傳播貢獻。

4、蘇軾

時間還是在北宋。眾所周知,北宋這個時期誕生了很多文學大家,其中蘇軾就是我們最為熟知的之一。在那個年代,文學詩詞大家,是很受人崇拜或尊敬的。何況是像蘇軾這種級別的人。

話說有一次蘇軾出遊,來到江蘇潤州(位於今鎮江市)。當地的父母官及達官貴人一聽說蘇軾來了,紛紛追星,組織了一個盛大的飯局,硬邀蘇軾參加。蘇軾拗不過,就去赴了這個飯局。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貴賓駕到,蘇軾當然被擁立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一番觥籌交錯,不在話下。酒過三巡,飯局的主辦方叫來幾個歌姬給蘇軾唱曲兒。說是唱曲兒助興,實則是勸酒,大家都想看看大文豪蘇軾喝醉了是什麼樣。

要說歷史上的文人雅士,骨子裡沒有不風流的。蘇軾也不例外。

或許是確實喝多了,又或許是他本來就屬於看見美女骨頭酥那種主兒,反正蘇軾高興之下,跟幾個歌姬小小幽默了一把,類似於說了一句俏皮話。

結果幾位歌姬就勢開懷大笑(多半是裝的),笑得花枝亂顫,站立不住身子,個個都撲到蘇軾身前來,有的依在他身上,有的靠在“交椅”把手上(當時稱交床)。

幾位歌姬正在跟蘇軾打鬧間,蘇軾就坐的“交椅”忽然就崩裂了,蘇軾一屁股跌坐在地上,歌姬們也摔倒在他身上。此情此境,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隱喻的啟示:“第一把交椅”,固然是身份的象徵,但寄託在一把椅子上的地位,註定是脆弱不堪的,如此“權貴”隨時有可能崩盤。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蘇軾本人後期被流放至海南,一個天涯之地,某種意義上就是社會地位的坍塌。

5、秦檜

南宋時期,秦檜當上了宰相,傾權一時,這也是為什麼他能禍害岳飛至死。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精忠岳飛》劇照

顯而易見,秦檜只要不是在皇帝面前,放在其他任何場合,他都是“坐第一把交椅”的角色。

然而,秦檜的坐姿不是很規範,他總是不由自主地往後依靠。

但是,交椅的後面什麼都沒有,後仰的多了,秦檜的官帽總是掉在地上。這也是一個隱喻:秦檜的背後並沒有靠山,官帽隨時落地。

彼時,有一個叫吳淵的京官,他很想拍秦檜的馬屁,正苦於沒有機會呢,眼見秦檜坐交椅坐得不舒服,便心生一計:他叫人打造了紋有荷花的交椅託背,又讓工匠安裝在秦檜的交椅後面。

如此一來,秦檜坐起來很舒適,歡喜得不得了。吳淵拍馬屁成功。

得益於吳淵的發明,從此“第一把交椅”都有了靠背,這也改變了交椅的造型。

6、明熹宗

光陰荏苒,轉眼到了明代。在中國傢俱發展史上,明代出了一個木匠奇才。這個人不是我們想象中的職業木匠,而是一代皇帝。

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的第十五個皇帝。他對“第一把交椅”的設計進化,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朱由校畫像

朱由校十六歲繼位當了皇帝,活到二十三歲就英年早逝了。當皇帝七年,時間不長,但對朱由校來說,做皇帝卻是一件苦差事,他十分不喜歡。究其原因,有兩點:

一是朱由校小時候不愛讀書,政治經濟視野十分狹窄,治理朝政對他來說委實困難;

二是朱由校從小就喜歡做木匠活,當了皇帝后照樣樂此不疲,許多皇家木質建築、傢俱都出自他的手。但因皇帝身份關係,總有大臣前來彙報工作,每每打斷他的木匠活計,使他不勝其煩。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不管怎麼說,朱由校在極其有限的生命歷程中,以極具創新的木匠意識,對明代傢俱的設計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交椅結構圖

由此,他被史稱“木匠皇帝”,並留下了《古董十三說》、《長物志》等古典傢俱的書籍。

朱由校對明代傢俱形制的一大貢獻是:制定了標準化設計體系。

譬如對於“第一把交椅”,規定了合適的高度,坐面高度大致在40-50釐米之間;椅背設計成“S”形曲線,以適應人的脊骨特點。這種交椅設計標準,一直沿襲至今。

明代交椅中的上乘之作多用黃花梨製作,結構與裝飾比宋代扶手交椅更復雜。明式黃花梨交椅向來被看做是古代黃花梨傢俱的代表作,是黃花梨傢俱中的“第一把交椅”,目前存世極少,最樂觀的估計,全世界範圍內不超過幾十把。亦因如此,其收藏價值十分驚人。

收藏於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的這件黃花梨交椅,為羅圈狀靠背扶手,背板縷雕螭龍、鹿紋飾,刀法爽利,圓潤自然。可謂結構精巧,製作工藝精湛。尤為突出的是,該交椅黃花梨木材天然麗質,紅潤紫亮,紋理深淺相同,使得交椅呈現秀婉之色和靈動之氣,簡約而華貴。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明代宮廷御製交椅(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7、康熙

到了清代,又有一個皇帝對“第一把交椅”情有獨鍾,這就是康熙皇帝。康熙這個人酷愛巡遊,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他在巡遊外地期間,每每都要讓侍從千里迢迢,扛著“第一把交椅”去,以便他隨時坐下來歇息。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可見,交椅之於康熙,猶如“陸軍一號”防彈轎車之於美國總統,不管到哪兒,都是要帶上的。

清代遺留下來的史書《康熙南巡圖》,稿本中第十二卷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畫面:兩位騎手扛著兩把不同的摺疊椅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第一把交椅”。

“床前明月光”,李白的“床”顛覆你的想象...

《康熙南巡圖》現藏故宮博物館

結語

自東漢時期起,至清代,“第一把交椅”的形制演變,脈絡是清晰的。期間,交椅的設計製造經歷了諸多改變,但它作為古代皇室、權貴階層的專用座椅,背後的意識形態內涵或身份象徵,卻一直不變。這也是“第一把交椅”在當今的古傢俱收藏中,倍受青睞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