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貝碧嘉」已經登陸廣東雷州,「溫比亞」今晚或登陸上海

颱風“貝碧嘉”已經登陸廣東雷州,“溫比亞”今晚或登陸上海

▲進入北部灣的“貝碧嘉”,東海的“溫比亞”,關島附近的熱帶低壓及熱帶擾動90W、91W。

1溫比亞要重走雲雀老路,今夜明晨登陸

8月16日早晨,今年第18號颱風“溫比亞”的中心已來到了距離浙江舟山偏東方向約240公里的東海海面上。受北側副熱帶高壓的引導,從16日凌晨開始,“溫比亞”已基本完成轉向開始向西偏北方向移動。

颱風“貝碧嘉”已經登陸廣東雷州,“溫比亞”今晚或登陸上海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英國氣象局UKMO和加拿大氣象局CMC集合預報系統對18號颱風“溫比亞”後期路徑概率預測。

各預報方法對“溫比亞”後期移動路徑的預測結果幾乎一致,它將於今天(16日)夜裡移動到錢塘江口,爾後進入杭州灣。有意思的是,“溫比亞”後期的路徑可能與今年第12號颱風“雲雀”進入東海後的路徑十分相似,“溫比亞”有可能重走“雲雀”的老路。不過由於杭州灣附近的地形比較複雜,再加上“溫比亞”後期路徑仍將可能微調,舟山、寧波、上海甚至嘉興等杭州灣兩岸城市都有可能成為“溫比亞”最終的登陸點。

颱風“貝碧嘉”已經登陸廣東雷州,“溫比亞”今晚或登陸上海

▲中央氣象臺預測的“溫比亞”後期路徑與1812號颱風“雲雀”的路徑。

2貝碧嘉昨夜登陸雷州,現已進入北部灣

16號颱風“貝碧嘉”的中心已於昨天(15日)晚上9點40分前後在廣東省雷州市沿海登陸。登陸後的“貝碧嘉”繼續向西移動,並迅速於今天(16日)凌晨進入北部灣,同時強度也再度增強到強熱帶風暴級(10級風)。

颱風“貝碧嘉”已經登陸廣東雷州,“溫比亞”今晚或登陸上海

▲葵花-8號衛星監測到的16號颱風“貝碧嘉”動態雲圖(時間段:2018年8月15日21時30分至8月16日04時30分)

“貝碧嘉”對華南南部的影響時間已近一星期,進入北部灣後的它將逐漸加速向西偏南方向移動,明天(17日)早晨到上午它將在越南中北部沿海地區登陸,對我國華南南部沿海地區的影響也將逐漸減弱。

颱風“貝碧嘉”已經登陸廣東雷州,“溫比亞”今晚或登陸上海

▲中央氣象臺16日06時發佈的“貝碧嘉”未來2天移動路徑概率圖。

3關島附近熱帶低壓將加強為19號颱風

昨天(15日)夜裡,原熱帶擾動99W在關島附近加強成為熱帶低壓,未來它將加強成為今年第19號颱風“蘇力”。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認為“蘇力”將向偏北方向移動,趨向日本。不過由於在熱帶低壓左右兩側均有一個熱帶擾動(90W和91W),它們的強度後期也將會加強,未來會增加“蘇力”路徑的不確定性。

颱風“貝碧嘉”已經登陸廣東雷州,“溫比亞”今晚或登陸上海

▲JTWC預測的關島附近熱帶低壓後期移動路徑概率圖。

截至目前,西北太平洋海域已生成了18個颱風,與歷史同期平均11.0個颱風相比顯著偏多,且今年臺風路徑也較為詭異,影響我國(特別是江浙滬地區)的颱風比例偏高。颱風季遠未結束,9月起秋颱風將陸續登場,希望秋颱風不要像最近兩個月的颱風這樣頻繁侵襲我國。

4颱風造成多地受災嚴重,水產養殖面臨嚴峻考驗!

最近颱風頻繁影響我國,造成廣東、海南等地多地魚塘、蝦塘被淹沒,水產養殖可謂可謂損失慘重!

颱風“貝碧嘉”已經登陸廣東雷州,“溫比亞”今晚或登陸上海

3萬多斤草魚,一夜全部死光

暴雨天海口小夥救人時被井蓋“吞”了,眾人忙施救

5水產防颱風,刻不容緩!

一、抓緊修復被毀壞的各種養殖設施

仔細檢查養殖堤壩與設施,對養殖設施損毀嚴重的,應及時進行攔網,對可能存在潰壩隱患的堤埂要搶抓時機進行加高加固,最大程度減少魚蝦類逃逸。儘快利用人工清挖、泥漿泵抽吸等措施清除池塘和主要進排水口的淤泥;在稻田四周開挖溝渠進行科學洩水;對受損網箱進行及時修補。對因受洪水影響的機電設備,如:增氧機、水泵、照明線路與設施、飼料與藥物存放設施等,也應儘快維護和保養。

二、及時補苗調整放養密度

在摸清現有網箱或池塘內的魚、蝦、蟹、貝等生物存塘量的情況下,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養殖條件,及時補充苗種。對於存塘量少的池塘,可進行清理後,選擇當年生長快、見效快的品種。存塘魚較多的池塘,適當補種,並加強投餵。對於潰決的池塘則要儘快排幹水,並經過生石灰等消毒劑徹底消毒後,養殖秋繁苗種稀養速成,作好明年漁業生產的準備。若通過調劑苗種仍難以解決的,可調整養殖模式,也可以種植經濟作物,進行補救。

三、徹底消毒防止疫病發生

1.調整水位並進行一次全面消毒。對海水池塘因降雨量大鹽度急降需及時排去上層淡水,換入新鮮海水;海水倒灌的淡水池塘則儘快排鹹、灌淡,並對養殖水體進行一次全面消毒處理。

2.及時對死魚蝦進行無害化處理。水災過後常出現大量死魚死蝦,應及時打撈死魚死蝦,迅速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忌將死魚死蝦隨便亂扔。無害化處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魚死蝦、集中高濃度消毒劑處理、集中高溫處理(含焚燒)等。

四、加強養殖生產管理

1.儘快培肥水質。強降雨後池塘普遍渾濁,水質偏瘦,養殖戶可根據所養殖對象不同採取相應措施,改善水質條件。若池水比較混濁,泥沙含量較大,影響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條件的可將池內渾水排出,換注新鮮清水;無法注入新水的池塘,可用(15~20公斤/畝)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澄清水體。在對池塘等進行消毒處理後5天左右,可以使用光合細菌、枯草芽胞桿菌和硝化細菌等微生態劑,改良池塘水質。

2.合理使用增氧機。連續陰雨極易造成池塘底部水體缺氧,要按照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雨天半夜開的規律及時開啟增氧機械。一般要求下午1~3點和凌晨2~6點開啟增氧機,每次2~3小時,下陣雨、無風、無光照的情況下需適當延長增氧機的開機時間。沒有增氧機械的池塘,要購置適量化學增氧劑供應急使用,防止缺氧泛池。

颱風“貝碧嘉”已經登陸廣東雷州,“溫比亞”今晚或登陸上海

3.強化投飼管理。洪水過後魚蝦類、龜鱉類的體質較差,必須投餵優質新鮮飼料,配合飼料可添加維生素C、中草藥、多糖等,以增加魚蝦類對致病因素的內在抗病力,在投餵時一定要做到“四定”,即定質、定量、定位、定時。

五、做好水產病害防控工作

1.勤巡塘及時發現病害。由於持續降雨,光照條件差,光合作用能力弱,水體溶氧少,易引起水質惡化和魚蝦缺氧泛塘。因此要加強巡塘,堅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觀察水色、水質變化,魚蝦的活動、攝食情況和有無浮頭、發病現象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準確診斷合理用藥。水災過後,養殖水體的生態失衡,水質不穩定,魚蝦體處於應激狀態,很容易發生各種疾病。此時應特別注意對疾病的準確診斷與對症下藥,切忌濫用藥,杜絕使用違禁藥,避免造成次生死魚事故,保障養殖水環境穩定,保障魚蝦體健康與水產品質量安全。

3.加強疫病測報。要提高災後疫病防治意識,加大疫病監測力度,及時發現疫情或漁業水域汙染事故,並立即採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END

來源:颱風監測、玉環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