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復甦的春天,怎可少了書香的相伴?

書單  |  萬物復甦的春天,怎可少了書香的相伴?

《盛開的杏花》:梵高

“古人藏書避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書中放置芸草,不僅可以防蟲蛀,還能留下淡淡的清香,這便是“書香”一詞的由來。

“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在這輕靈的春光裡,一本書,一張椅,一杯清茶,於書中感受這天地萬物,於書中靜靜的陪伴自己,享受一份幽靜、一份愜意。

以下是我的2018年閱讀清單,一部分而已。

《冬牧場》

書單  |  萬物復甦的春天,怎可少了書香的相伴?

從認識李娟的文字開始,就一直非常非常的喜歡,尤其是這個浮躁的時代,鮮少有女作家的像李娟那樣,文字裡透著汩汩的靈氣,清爽不浮華。《冬牧場》是一本記錄新疆哈薩克牧民冬日生活點滴的散文集,人世間,經歷過的都是浮塵,記下來的都是傳奇,在阿勒泰這片土地,由李娟的文字為媒介,坦坦蕩蕩地出現在世人眼中,博大荒涼又神奇豐富。

《人間草木》

書單  |  萬物復甦的春天,怎可少了書香的相伴?

汪曾祺是高郵人,離我家鄉近,兩地風俗亦近,他寫江南風物,吃食,看得我不亦樂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到老來,懂得摘撿回憶是很重要的,這樣好比重活一次,談得好也是很重要的,能夠讓年輕的人身臨其境,領會生活的韻致。

在黑白裡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裡朝聖黑白。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曾經知已再無悔,已共春風何必哀。

《素履之往》

書單  |  萬物復甦的春天,怎可少了書香的相伴?

很多人對木心的熟悉是因為另一位特立獨行、聲望卓著的藝術家——陳丹青,從詩到隨筆,這本《履之往》是一本不錯的選擇。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大唐李白·將進酒》

書單  |  萬物復甦的春天,怎可少了書香的相伴?

李白是我喜歡的詩人,張大春是我喜歡學人作家,讀到他寫的李白,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從未有人這樣寫一部關於李白的小說,將傳紀與詩評,歷史考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當然,這本書不是一本特別好讀的書,它需要你真的對李白,對盛唐,有足夠了解的興趣。

書單  |  萬物復甦的春天,怎可少了書香的相伴?

《紅樓風俗譚》、《紅樓識小錄》 鄧雲鄉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一套兩冊)白先勇

都是說紅樓,鄧雲鄉和白先勇兩位先生,儼然兩種路數。白先生淺近中暗藏深意,是臺灣人一貫的娓娓道來,如沐薰風。他確實是熟習紅樓的(生活經歷也有類似),寫《永遠的尹雪豔》和《金大班》字裡行間都是紅樓的韻跡,入目極為親切。

然而我覺得《細說紅樓》太軟乎了些,一如《紅樓夢》中賈母的口味,不是不好,只是吃多了有點甜膩。鄧先生的著作呢,乾貨忒多,信息量忒大,不是老讀者,真讀者,很難讀的進去。好在我發現,將他們二位的著作搭在一起看是很愉快的體驗。聽世家子講故事,聽紅學家談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