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度过非常想辞职的时期的?

薪水还不起信用卡的账单,老板还天天板着脸时时盯着你,动不动就开会加班写检讨。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狭窄的宿舍里,吃着食之无味的老坛酸菜牛肉面。

真是让人抓狂,分分钟想辞职,把辞呈甩在桌上扭头就走。每一次都在梦里重复练习,表情动作都是深思熟虑清晰无比。却一直没有鼓起勇气,把早已熟烂于心的辞职信打印出来。
你是怎么度过非常想辞职的时期的?

于是眼圈越来越大,错误越犯越多,脾气越来越差。恨不得跑到峡谷山顶大声呼喊排解所有郁结,为什么要看别人脸色,做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资,为各种乱七八糟的人背锅,永远都不升职提薪当经理。好像一直都这样生活在一团乱麻里,只有辞职才能一了百了解决所有烦恼。

答案真的是这样吗?真正值得我们毅然决然辞职的理由其实只有几个。

自身特点与行业或岗位不匹配

家人非常希望我从事这个工作;大学所学就是这个专业;不希望让四年的学习打了水漂;社会上对这个工作的评价很高;这个工作已经做了很久了干脆一直做下去吧。这些统统都不是我们选择一个工作的理由。

当我们考虑了他人的愿望评价和那些已经不可挽回的沉没成本的时候,就是在悄然放弃自己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的三四十年职业生涯。创造型人才为了稳定,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工作。实干型人才为了体制,天天纸上谈兵写着没有灵魂的通报。

明明世界上存在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去追求,才是对自己的浪费和不负责任。这样的情况尽快辞职才能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你是怎么度过非常想辞职的时期的?

上升的通道狭窄,晋升空间不足

对于衰退期的行业和公司来说,发展的步伐是较为缓慢的。企业过时的人力组织构架,落后的晋升制度,制度执行力不足和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都会让晋升的天花板越来越低。

即使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升职的机会依旧渺茫无望。在这种情况下辞职反而成为提高自己体现价值的不二选择。积极关注求职市场的信息,选择一个更符合自己工作节奏,职位与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才是更好的选择。

但其实有一部分的朋友们,并不是出于这些原因想要辞职。想要的辞职只是逃离工作烦心事的借口,一种没有压力阻碍和困难的乌托邦。

但内心明白,辞职后后自己的压力不一定能够减少,有可能是呈几何级数的倍增。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会缓解压力释放负面情绪才是平稳度过这段非常时期的最佳选择。

在这样沮丧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来对自己的心情进行一个安抚。诗意很重要,思索一下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单纯地发泄自己的小情绪。


你是怎么度过非常想辞职的时期的?

先可以回想自己在工作上小有成就的事情,比如能够做出人人称赞的PPT,可以完成其他人都写不出的命题文章,做出最有趣有创意的方案,在团体活动的时候拍出最好的照片,这一切都是值得自己开心和高兴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这些是我们特有的东西,是进步和前进的资本。然后我们可以静心思考一下,怎么样可以在工作中扬长避短。

虽然我们都有弱点,但是知道了自己的薄弱项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注意和回避,让自己在不熟悉的领域留一个心眼,不要次次摔跤。而自己闪光的特质如何在工作中得以发挥,是一个慢慢摸索的好问题。

有很好的创意头脑可以申请和广告策划对接,让精妙的创意碰撞产生火花,文笔绝佳的可以帮助经理和主任书写演讲稿或者稿件文案。即使一两次,别人无法注意到自己,但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锻炼,自己的特长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光彩。

最后可以对自己的职业做一定的规划,设定一个个的小目标。目前的工作可能不够顺心,太多不可控因素阻碍其中,但是却不妨碍我们控制自己能够掌握的事情。

将庞大而渺茫的职业生涯细分为月目标和周目标,切分不熟悉的业务流程,让自己一步步成为熟练掌握业务的员工。

再慢慢了解公司的所有条线产品,选择感兴趣而有潜力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和资深的同事接触和了解,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思路。

再针对性地吸收和积累相关的信息和技巧,逐渐成为可以预估、计划和掌控某一领域的专家。即使外界环境纷纷扰扰,内心怀有这样的目标也能够坚定不移地提升和壮大自己。

面包同样也很重要,不妨用面包激励法让自己充满动力地工作吧。如果实在容易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当中,也可以用面包激励自己不要在工作中过于懈怠和放纵。每天的工作都繁重,但是想一想节假日经费、丰厚的年终奖和各种加班津贴,可以很好地调节自己不情愿工作的心情。
你是怎么度过非常想辞职的时期的?

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后的人,很难再说自己工作是为了梦想。工作又苦又累,大家的梦想都是不用工作吧。工作其实是为了生活,为了一日三餐吃饱穿暖。话糙理不糙的大实话,却容易让人陷入厌倦工作的死胡同里。

学会分析辞职情绪产生的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是我们更好完成工作,成就自己和追逐更高目标的最佳路径。

——End——

陪伴最有梦想的你,

成长为实现梦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