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標榜的「佛性」,不過是「囧」和「喪」的一種

  • 阿 君

互聯網上從來不缺少標籤。每一個標籤出來,都會大熱一陣兒,每個標籤總有無數擁躉。"囧"、"喪""佛性",大概可以算這些年最紅的標籤了。

2008年,"囧"字開始在中文地區的網絡社群間走紅,這個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尷尬、困窘"之意的生造字,一度成為年輕人使用最頻繁的字,甚至成為21世紀最風行的單個漢字之一。

近兩年,"喪"字強勢取代了"囧",在一些年輕人中不脛而走。"喪",意味著沒有目標和希望,迷茫、頹廢、沮喪,漫無目的,蹣跚而行,覺得自己身無長物、一無是處,沒有可期待的未來,沒有可憧憬的人生,只好以"葛優癱"的姿勢面對生活和現實,得過且過,混吃等死。

2017年年底,"佛性"橫空出世,成為不少年輕人追捧和標榜的生活方式。"佛性"聽起來很美:無欲則剛、雲淡風輕、豁達灑脫、無有掛礙。而這"美"的背後掩飾不住對生活、對現實、對壓力、對責任的麻木、怠惰與消極。很多人標榜的"佛性",不過是"囧"和"喪"的一種。

年輕時的困境總是讓人覺得好像難以招架,而等我們步入人生的中年、老年,回望當年的"囧"、"喪",或許會發現那不過是我們蒼白單薄的人生經驗、一葉障目的狹小視野、未經風雨的脆弱心靈、"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嬌氣和矯情合成的一種無限放大的主觀情緒。這些"囧"與"喪"和人生中真正的風雨與磨難相比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

我們可以"囧",可以"喪",只是要給自己一個短暫的期限。"囧""喪"之類,偶一用來自嘲或解壓自然無可厚非,但若長期耽溺於此就得不償失了。如果知悉命運的風雲變幻、波光詭譎;如果瞭解那些光鮮亮麗如雷貫耳的名字背後的人生有多少悽慘苦難;如果明白世界有多浩大,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少種,也許就不會再沉溺於這些情緒與狀態。

我們可以心向佛性,但不應把佛性當作六根不淨、煩惱叢生的內心逃避現實的幌子,更不能成為自己懈怠、懶惰、不作為的說辭和理由。真正的佛性,是精進修行、踏實行路的毅力與堅持;是歷盡千帆後的心靜如水、清涼如月;是曲折跌宕的人生歷練而來的結蚌成珠;是任他風雨欲來風滿樓,我自閒敲棋子落燈花的超然境界;是我走我路,不怯懦、不流俗的特立獨行。

"囧"的困頓,"喪"的頹唐,"佛性"的貌似看淡一切實則逃避一切,歸根結底都不是好的生命狀態。"境由心生",唯有以澄明的心境坦然面對生命中的一切,讓自己成長得更健碩,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用足夠的勇氣和智慧直麵人生,我們才離真正的佛性更近,才會擁有安然自在的人生。

很多人標榜的“佛性”,不過是“囧”和“喪”的一種

我們可以"囧",可以"喪",只是要給自己一個短暫的期限。 我們可以心向佛性,但不應把佛性當作六根不淨、煩惱叢生的內心逃避現實的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