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項目式學習都是創新教育模式

不是所有的項目式學習都是創新教育模式

不是所有的項目式學習都是創新教育模式

在我國中高考新一輪改革的背景下,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重新被關注和應用。項目式學習的邏輯起點,是項目式學習的上位概念,它是一種教學模式。所謂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

不是所有的項目式學習都是創新教育模式

1

從理論基礎看項目式學習的本質

項目式學習的三大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發現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以經驗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發現學習理論則認為,“學習就是依靠發現”。三大理論給我們的啟示:在知識的獲取方式上,項目式學習更強調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取;在知識的建構方法上,項目式學習更強調知識體系歸納式建構;在知識內容獲取上,項目式學習更強調知識的真實性。通過啟示我們看出項目式學習的本質就是要解放學生,促進學生進行自主的深度學習。

不是所有的項目式學習都是創新教育模式

2

從結構框架看項目式學習的特徵

項目式學習在宏觀上應突出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係和功能。根據美國學者托馬斯博士對項目式學習的判斷標準,我們做了進一步探究,項目式學習在結構框架層面應具有“四大要素六大特性”,如圖所示

不是所有的項目式學習都是創新教育模式

項目式學習主要由項目、活動、情境和結果四大要素構成,四大要素分別表現出真實性、學科性、建構性、自主性、問題性和產品性六大特性。項目即是課程,表現出三大特徵:學科性、真實性和建構性。項目是來自於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要與學科核心概念相結合,學生通過項目的完成建構出學科知識體系。活動是指學生採用一定的技術工具和研究方法解決面臨問題時所採取的探究行動,表現出三大特徵:真實性、自主性和建構性。在活動設置的真實情境中,學生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情境是指支持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環境,情境的創建要符合真實性、學科性和問題性。創建的情境要基於學科的真實問題,以便驅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結果是指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所學會的知識或技能,結果一方面要表現為學生建構內在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要形成外在的現實產品,要表現出建構性、學科性和產品性。

3

從活動程序看項目式學習的流程

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從活動程序來看則突出了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項目式學習是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根據學生整個探究過程,我們劃分出了“三階段六小步”的學習流程,如下圖所示

不是所有的項目式學習都是創新教育模式

項目式學習主要包括準備、實施和總結三個階段,其中細分為選擇項目、制定計劃、活動探究、製作作品、成果交流和活動評價六個小步。

項目式學習的應用驅動點:六大教學策略

從教學理論到教學實踐,需要經過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多個環節推動實現。其中,教學策略是驅動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落地的重要樞紐。在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我們提煉了項目式學習的六大教學策略,如圖下所示

不是所有的項目式學習都是創新教育模式

1

微課自學

微課自學應用在項目式學習時, 要遵循一定的策略, 可採用W S Q 框架, 即觀看(Watch)、總結(Summary)和提問(Question)。學生可以靈活使用暫停和後退按鈕來觀看視頻、學習知識並記錄筆記,最後用智慧教育平臺記錄學習總結。教師可以要求所有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該問題可以是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關於概念的理解。

2

學案領學

學案在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中一般表現為項目學習單,其具有指南針的作用,可以有效結合項目探究與學科核心概念的融合度。項目學習單一般包含項目指南、項目任務、自我測評、項目建議以及項目反思等部分。項目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要注意不同探究主題對應不同的項目探究類型;項目內容要有微課等學習資源並提供對應鏈接;項目學習單的應用要進行提前預告,讓學生有一定的知情權,並提供一定幫助等。

3

小組互學

小組互助教學策略主要為分組策略和討論策略。分組形式可以3-6人為主開展討論學習,或者以4-8人為主開展項目任務探究學習。在分組標準上採用自願分組和個人積分排序分組相結合的形式。討論策略一方面要求在開展討論前,學生要進行了自主學習並有一定的思考;另一方面要求注重獎罰的應用。獎勵實行積分制和可視化,達到一定積分可以兌換上網時間;對不能完成探究任務的小組實行一定的積分扣除。

4

評價促學

評價促學應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對學生探究的深度和廣度有精準判斷,在深度方面需要教師課堂經驗的積累,在廣度方面可以採用“問題牌”的策略,各小組將探究問題製作成“問題牌”,探究完成一個問題,就翻倒一個“問題牌”,教師通過翻牌的數量來定量判斷學生探究情況。教師結合學生的探究情況,判斷出學生學科核心知識的建構情況。最後,針對學生探究的不足,進行及時評價補位,完善學生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學習。

5

作品導學

作品導學策略實行“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小組展示作品,由組內一位成員進行展示,再由該成員指定組內另一名成員進行補充;第二步是組間交流,由其他組的一位成員自由提問,由展示組成員進行回答交流;第三步教師主導交流,由教師根據交流展示情況,指定一位學生進行補充或者由教師進行補位指導學習。通過作品展示交流導學策略使學生進一步完善探究任務,建構知識體系。

6

平臺輔學

平臺輔學主要指智慧教育平臺輔助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以智慧教育平臺為依託開展項目式學習的探究,其主要作用是能夠有效提高項目探究效率。平臺輔助教學策略主要為彙集資源、收集疑問、分享經驗、交換方法和服務課堂。一是可以高效獲取主題式微課資源;二是可以利用平臺進行答疑交流,有效提升教學水平;三是可以利用平臺進行快速評價,及時進行反饋,並且可以利用平臺進行學科經驗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